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1期

《我是歌手》的本土化創新研究

張肖艷
2017年02月15日16:42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我是歌手》是中國首檔專業歌手音樂對決電視節目,引自韓國MBC電視台歌手競賽真人秀節目,該節目以首期全國網收視率1.06%完美開播,以最后一期全國網收視率2.38%完美結束。《我是歌手》在銀屏掀起收視狂潮的原因,以及讓此節目變得更加流光溢彩的妙方,是筆者想要探討的。本文將試圖從參加主體、故事營銷、節目形式等方面對《我是歌手》的成功之處進行分析。

關鍵詞:《我是歌手》﹔傳播手段﹔創新﹔反思

從《超級女聲》到《快樂男聲》再到《中國好聲音》《中國最強音》,綜藝選秀類歌唱節目近幾年幾乎每個電視台都在舉辦,節目形式大同小異,帶給人的視覺沖擊力不強,也呈現出了越來越嚴重的“媚俗化”現象,如一些媒體傳播的內容變得庸俗膚淺、低級趣味、煽情化、惡俗、炒作等,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和厭惡感,但是《我是歌手》無疑是近幾年來最優秀的歌唱節目之一,不管從節目形態、 節目內容還是整體包裝都帶給受眾一場視覺盛宴,它不是靠故事和眼淚吸引眼球的選秀節目,它只是靜靜的站在那裡用力地唱著歌,人們隻需要駐足、聆聽、感受,有著一種安靜的力量,在本節目中他講究的是一種情懷,是對節目制作對音樂的一種認真的態度。

一、專業專注、懷舊模式下的本體

《我是歌手》是一檔音樂對決真人秀節目,節目共13期,7 位歌手在舞台上進行表演並實行淘汰制。從節目比賽前的選手的准備到宣布結果都是全面的真實地記錄,不管是經紀人和歌手的關系設置還是選擇歌曲的設置及踢館選手處處都充滿了懸念,其中《我是歌手》為了增加節目更多的看點,比賽的賽制還包括生存賽、突圍賽(復活賽)半決賽、決賽和踢館賽。

在現象級綜藝界有這麼一句魔咒無論什麼樣的綜藝節目都火不過三季。”迄今為止《我是歌手》第四季也已經舉行結束,單從收視率數據上來說,《歌手4》的收視率很低,在2015年11月15日周五晚上,據全國網統計,《奔跑吧!兄弟》2.95,《我是歌手》僅僅佔1,在2016年1月18日城市網收視中,52城收視顯示:“跑男”收視率3.969%位列當晚第一,“我是歌手”卻隻有1.620,雖然節目的收視率不能權衡一個節目是否特別的優秀,但是從開播以后得到的評價卻是:沒看點、歌手陣容小、選歌太差等。

洪濤卻堅定地認為:“隻要音樂精彩,大家在節目中聽到的歌、看到的表演能夠突破以往對音樂認知的層面,這個節目就一定會有生命力,節目也一定會有第五季。”因此第四季盡管收視率不是那麼令人滿意,但單從節目創作最核心的內容品牌打造上來說,這是一檔極其有社會心理價值的節目,以懷舊為核心,選擇了很多樂團標杆性人物,如韓磊、齊秦、趙傳、張信哲等,七名歌手又具有各式各樣的音樂風格,節目不同於其他的選秀節目,他講究的就是專業加懷舊。

《我是歌手》的比賽選手都是經過專業學習的歌手,不是所謂的草根,而且節目也充分了解了觀眾的需要,中國人是比較喜歡懷舊的,當一些經典老歌再次被翻唱的時候,那些往昔歲月就會浮現在眼前, 再加上如今很多人會因為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經濟的壓力等,心中的那份孤獨尤為突出。當鄧紫棋唱出《喜歡你》時,很多人想起了beyond,當趙傳唱出《我是一個小小小鳥》時,也有人不禁想起那個最初努力拼搏的日子,當張信哲唱起《信仰》多少人想起了曾經的愛情,因此當人們聽到這這麼多具有懷舊情懷的歌曲,心裡可以很快引起共鳴而最終愛上這個節目。

二、編排獨特、技術嫻熟下的創新

畢加索曾認為偉大的藝術就是來源於模仿 ,雖然《我是歌手》模仿了韓國綜藝節目 《我是歌手》, 但是他在韓國原版節目各類優秀元素的基礎上, 進行了本土化創新,成果是顯著的。

節目在邀請歌手方面要求實力要高端、高門檻,要唱將才能登上歌手舞台,在邀請歌手裡面知名度也不可以低,並要有自己獨特鮮明的風格,如當時的文藝范的李健、年輕好看的鄧紫棋、帥氣實力派的黃致列等等,在故事情節上也需要一些可以制造話題的選手如第四季的徐佳瑩,有著十分厲害的唱功和對音樂的獨特的理解,但是她並不是一個很紅的歌手,這個故事的發展會吸引很多觀眾。

在節目的鏡頭畫面的呈現方面,《我是歌手》採取全程記錄歌手的整天生活及心理變化而一改以往的隻呈現歌手們最好看的畫面,從參賽歌手和自己團隊挑選歌曲挑到抓狂的場景,到為了歌曲的編排熬夜緊張到睡不好甚至是生病的鏡頭,無論是看到自己名次從第一瞬間跌落到倒一的鏡頭還是自己努力得到回報時激動的鏡頭,盡管在觀眾心中這些歌者是那麼的努力值得佩服,但導演的節目編排讓大家感受到了他們也會為名次忐忑不安,也會在得知自己本周安全深深地呼一口氣,在每次精心准備卻得不到預期效果時候也會失落難過。這一幕幕真實的畫面不禁讓觀眾看到了明星的真實生活,也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增加了節目的看點,親切而真實。

在投票環節中,觀眾是經過層層篩選才挑選出來的,對於挑選觀眾的標准,該組負責人鄒志明說:“第一要熱愛音樂,對音樂有一定鑒賞力,會樂器、會唱歌的專業人士有優勢﹔第二要能夠表現,敢於表現,對音樂有自己的理解。[1]”而節目裡如山河、張漫等專業評委只是在歌手演唱完畢以后對此次的表現進行解讀和賞析,並不會參與節目的評分及淘汰環節。在節目中歌手還扮演了主持人的角色,如羽泉、古巨基、李克勤等,他們雖然不是專業的主持人,可他們都幽默風趣,提高了觀眾的興趣點,為節目畫龍點睛。

在《我是歌手》中除了節目編排的新穎性、參賽歌手的獨特性,不得不提節目強大的舞美設備、專業的現場樂隊及編曲大師。節目團隊在設備方面花大力氣,定制了一系列頂級音樂設備和擴音系統,兩組巨大的L-Acoustics 音響(左右兩邊各6隻雙15寸的V-DOCS和3隻DV-DOCS,再加上8隻雙18的超低SB28)使得演播廳室內錄制現場超過大型演唱會的音響感受,開創了音樂節目演播廳錄制的先河[2]。

除了這些專業的音樂器材,湖南衛視還請到了梁翹柏作為節目的音樂總監,盡管梁翹柏很謙虛的說自己不是什麼大師,但是他編排了節目的大部分的編曲,對很多曾經的曲子進行了再次創新,並且在第四季中節目形式還進行了一個創新就是不僅僅是簡單的給背后默默付出的樂隊一些簡短的鏡頭和字幕,在賽制中間會每一期著重介紹團隊的重要任務並進行才藝表演,你會發現劉卓、單立文、江建民等音樂大師都在裡面充當綠葉,但當採訪他們的時候這些大師的回答卻是:“不是綠葉配紅花,而是為了喚醒更多觀眾對音樂真正學會認知。”亦然節目在時間編排上也是錙銖必較。每一位導演手裡都會有一份當天工作的時間表,時間精確到分鐘,包括每位歌手的進場彩排時間,離場時間、媒體採訪時間等。每期節目的攝制人員都從星期四晚上一直錄到星期五凌晨2、3點,拍攝結束后,后期制作團隊基本都是通宵加班剪輯素材,因為要給領導批,有時候看到不滿意的鏡頭會一次又一次的加工力求達到完美。

《我是歌手》的確可能在經歷節目的低谷期,但是他的制作團隊、對節目的創作都是可圈可點的,用洪濤的話說就是我們不僅僅是在做一個節目,更多的是在表達一個情懷。

三、全方位、多形式的傳播手段

1.拉扎斯菲爾德在“兩級傳播”理論中首次提出了“意見領袖”這一概念,意見領袖是指經常給他者提供或傳播信息,並對他者的意見傾向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李良榮教授提出,新意見領袖是互聯網催生的新的社會權力貴族,憑借忠實粉絲群而具有一呼百應的社會動員力[3]。《我是歌手》 的節目組在節目正式播出前就利用微博效應傳播給很多社會有地位的人,或者是網紅等一類的人,讓大家通過微博來得到節目的最新信息。如在第四季中《我是歌手》的官方微博就開始宣傳給各大網站及和喜歡《我是歌手》的人,並動員選手在微博上和粉絲互動進行二次傳播,以此來提高節目的知名度和傳播范圍。

2.節目通過“非實力唱將,此地危險,非天籟歌喉,無立錐之地”等新穎獨特的用語抓住觀眾的眼球,把懸念放到最大化,以若隱若現的方式引起人們的熱議來達到廣泛的傳播,以多層方式的傳播滲透到朋友圈,讓觀眾未見節目,先愛節目,達到一種裂變式的傳播,同時節目還開通官方微博,每天准確准時發布節目動態,並偶爾發一些塑造節目形象的話語,以最低對的價格達到最廣泛的傳播。

3.《我是歌手》還和很多媒體網站進行合作並推廣宣傳,形成了全面立體的全媒體營銷。並且在沒播出前就精心制作了七個宣傳片,還通過自己旗下的網絡電視台芒果TV進行網絡獨播,芒果TV不僅進行重播,還專門為觀眾設立了點播、歌手互相論、歌手紀錄片等。

這些全方位多形式多層次的傳播手段很好地促進了《我是歌手》的點播率,也達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應。

四、衰退、創新不足下的反思

在當下我國引進了大量的真人秀節目,如《奔跑吧兄弟》《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一路上有你》等等,國外成功節目的大量的引進的確保証了節目整體的成功率,但是也使我國的原創能力越來越低,創新似乎成為我國節目制作的一個瓶頸。《我是歌手》經歷了四季的歷程,在韓國的《我是歌手》中節目注重的是音樂和歌曲,而我國的節目形態是突出在真人秀這三個字,甚至記錄歌手的唱歌以外的時間大大超過演唱時間,在第三季以后選手還增加了互投環節,本土化后的節目也會隨著時間出現很多問題,甚至出現瓶頸期。節目模式越來越固定化,觀眾失去了新鮮感,而參賽歌手的來源也變得越來越少,對觀眾的喜好定位也越來越難以把握,制作團隊的確是越來越精細化了,可是節目的內在核心品牌需要提升。在節目的形態上必須要丟棄之前的老梗,例如表情帝,導演宣布結果時的太長時間的賣弄,雖然制造了懸念,但是耗時太長會使觀眾厭倦,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教授指出,“一個時代能夠創造夢想,就是在現實的基礎上為公眾提供了一種文化鼓勵,對於引導社會價值取向往往可以起到積極作用。電視節目隻有剔除浮躁的沖動,關注當下現實,傳遞正能量,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4]”《我是歌手》在敘事上舒緩流暢,在懷舊中襯托情懷,在節目中烘托音樂,這是一檔成功的電視節目,也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讓觀眾隨著音樂沉澱下自己的內心,這也是節目可以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盡管節目在編排構思中會出現一些小問題,但《我是歌手》隻要一直保持真誠、用心、創新,所有人都會相信這一定會是一個常青的節目。

參考文獻:

[1] http://news.163.com/15/0116/01/AG1VCDH200014AED.html.

[2] http://www.wtoutiao.com/p/195ngha.html.

[3] 李良榮.新意見領袖——論新傳播革命研究之四[J].現代傳播,2012(6).

[4] 張國濤.輸出正能量傳遞真性情——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中國好聲音》高端論壇述[J].現代傳播,2012(9).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