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青報記者新春走基層活動綜述:深入基層 感受真情

2017年02月17日07:0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入基層 感受真情

  “‘新春走基層’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這些場景告訴我們,老百姓的需求是多元的,鐵路仍在為這些老百姓提供‘綠皮車’服務,盡管這種服務幾乎無利可圖。這是另一種‘和諧號’。”這是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鑫昕完成《穿越大涼山的“和諧號”》(1月19日《中國青年報》1版)報道后的感受。為了這一報道,他帶領一名新記者坐上一列運行在四川大山裡的綠皮車,顛簸近10個小時,在大涼山彝族聚居區沿途,既採訪列車員也採訪乘客,用圖片、視頻全媒體呈現一幅民族地區迎接傳統佳節的生動畫卷。

  在農歷年新舊交替期間,與王鑫昕一樣,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或走進西北大漠的鐵路小站,或深入豫西南偏遠山村,來到農民勞作的田間地頭,走近被採訪對象,與他們深入交流,傾聽各地基層建設者的心聲。

  《中國青年報》專門成立協調報道小組,融合創新,用直播、圖文、視頻、活動等載體,通過報紙、PC、客戶端等立體報道了新春新風新氣象。

  截至2月16日,共有幾十名採編人員參與“新春走基層”活動,與有關部門合作開展“2017回鄉看中國”“24小時大型春運直播,帶你看最真實的鐵路青年”等活動,開設網站專題和報紙專欄,刊發(播)全媒體作品(包括視頻)近百件。特寫《乘警吳秀龍的春運時刻》《結對認親3個月,情誼堪比30年》(H5作品)等10篇作品被中央網信辦向全網推薦。

  深入一線 鮮活呈現

  在“新春走基層”採訪中,參與採寫的記者發揚了中國青年報“用腳採訪,用筆還原”的採訪作風。

  《中國青年報》記者部組織15位記者深入基層採訪,採寫了多篇生動鮮活的新聞,用一個個故事繪出各地新春前后的喜慶場景。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潘志賢採寫的《河南西峽蒿坪村:大山裡村民自辦春晚》圖文並茂展現了一台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雞年“村晚”,熱鬧喜慶的氛圍通過文字和定格的畫面躍然而出。

  “1月17日,距離除夕還有10天,在南寧鐵路局白果村工區會議室裡,大家你推我讓,誰也不願主動去‘認領’唯一一個回家的名額。在副班長楊帆的建議下,大家一致同意採用‘抓鬮’的方式決定去留。隻有曹傳宗不知道這是一個善意的‘騙局’。”這段生動的描寫是記者謝洋到湖南永州市雙牌大山腹地採訪白果村工區得來的。這個夾在益湛鐵路線6.5公裡袍子嶺隧道和6.4公裡長樂隧道之間的鐵路工區環境惡劣,距離最近的縣城也需要兩個半小時的車程。這個工區的3名職工用善意的“謊言”讓班長曹傳宗回家看看剛出生的女兒。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白皓在貴州採訪中獲得一份年輕乘警吳秀龍的家書。小夫妻結婚3個月,一年中隻見過兩次,一共8天。記者經過採訪,完成稿子后,在中國青年報官方網站中青在線、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客戶端發布並設置互動留言。閱讀量很快達到近2000萬。

  “我看了網友們的評論,挺感動的。”吳秀龍說,“有人開玩笑說我成了‘網紅’,但我覺得這挺平常的,沒想到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

  1月10日至1月15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傅曉羚前往福建,參加“溫暖中國”——網絡媒體走轉改系列採訪,通過報道呈現了當地黨和政府關心群眾、保障改善民生的具體實踐,以及人民群眾立足崗位、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

  傅曉羚在記者手記中寫道:“無論是28年堅守鐵路服務一線的勞動模范王威,還是10年風雨無阻手寫黑板報宣傳黨政方針的黃以孟,在觸摸閩東南基層的溫度時,我感受到有難、有苦、有淚,更有甜、有暖、有希望。他們無私奉獻,讓初心有傳承﹔他們帶領村民脫貧致富,讓農村有了新出路。”

  青年角度看待變遷

  “服務青年成長成才”一直是《中國青年報》的辦報宗旨,在組織“新春走基層”的報道時,記者編輯不僅關注青年,也堅持青年視角看待社會變遷。

  冰點周刊記者袁貽辰跟隨北京鐵路局北京客運段的列車員在京滬線上體驗春運,與列車上的乘務員、乘客、廚師等人長談,通過普速列車與高鐵列車車廂裡的春運變遷,記錄中國的變化、中國鐵路的變化及國人的面貌。採寫的特稿《春運列車載著兩個時代》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

  有讀者說:“這讓我感覺到時代的變遷,折射出的是社會進步以及中國人永遠不變的落葉歸根”“讀起來總有一種讓人心動的力量”“宏大敘事與微小細節同時扑面,這是一種享受”。有網友留言說:“文字翩翩起舞,往事歷歷在目,每個生命都有屬於自己的春運。”

  除了報道一線工作的群體,報社組織編輯部的年輕記者寫他們眼中對故鄉的認知。這些90后記者對鄉愁的理解,明顯與父輩不同。一組《遷徙中的90后看淡鄉愁》見報后引起很多同齡人共鳴。

  教育科學部的年輕記者孫慶玲春節期間深入河北邯鄲農村,採寫的報道《農村大學生過年:困守城鄉夾心層》,反映一個群體的困惑——越來越淡的年味兒,回不去的故鄉,難融入的城市。

  融媒呈現 創新傳播

  1月20日,北方小年夜的0時至24時,中國青年報社、北京時間與全國鐵道團委首次聯合發起“從零點到零點:24小時大型春運直播”活動,7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鐵路局的一線工作人員通過直播,全景展現了鐵路人的“春運日常”。

  “原來鐵路人工作的背后有那麼多的心酸和不易,向默默付出的鐵路人致敬!”許多觀看直播的網友紛紛留言,“零下30攝氏度依然在工作的除冰人、冒著極高危險工作的高壓電工人……我看到了每個個體在集體運轉中的貢獻,感動的同時,更感到充滿力量……”

  從海拔最高的高鐵隧道、緯度最高的高鐵線,到海拔最高車站拉薩站、中國最北縣城車站塔河站,在全年最冷的大寒節氣中,這場持續時間長達24小時的直播揭開了一個個日常難得一見的站點的神秘面紗,乘務員、上水員、檢修員等將近20類鐵道工種悉數露面。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21日,春運系列直播在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時間等平台的累計訪問量達到數百萬。

  貴州站記者裴江文到榕江採訪,得知當地甘蔗豐收,但因為價格低,農民的收入並沒有提高,他拍攝了視頻,1月23日,視頻《最低賣2毛5 貴州榕江忠誠村甘蔗豐收卻遇價格寒冬》在中青在線上線,同時進行網絡直播《貴州榕江忠誠甘蔗豐收 蔗農賠本吆喝》。

  第二天,裴江文又在《中國青年報》一版刊發《榕江甘蔗豐收 蔗農賠本吆喝》,立體呈現這一特殊的農產品價格寒冬的現象。

  中青在線還發揮新媒體產品優勢,制作一批H5產品。如反映新疆漢族干部與維吾爾族家庭結對救助的H5作品《結對認親3個月,情誼堪比30年》。(李新玲)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