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7年第2期

互聯網多媒體娛樂內容新類型“耳搔”(ASMR)初探

魏曉凡
2017年02月20日13:11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一種以聽覺信號設計為特色、中文名為“耳搔”的多媒體內容已於近兩年在我國網民中培養了較為固定的愛好者群體。這種以人聲低語和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噪音為主要內容的音頻節目多為網民自制,有的還伴有簡單拍攝的視頻。它據稱能夠引發令部分受眾感到舒適、減壓的神經刺激感,但也可能無此效果,僅作為一種視聽休閑途徑。作為顯著不同於音樂、廣播節目的新興聽覺娛樂體裁,其內容的分眾化傾向明顯,未來亦有與產業化運營合流的可能,因此值得網絡文化生態研究者繼續關注。

關鍵詞:耳搔﹔ASMR﹔聽覺娛樂﹔聲音傳播﹔網絡文化

我國互聯網娛樂內容目前在整體上有著較為自由的發展環境,因此也在其內部融合與競爭中誕生了一些新的具體類型,本文所要探討的“耳搔”即是其中一例,這是一種以聽覺內容的特色為根本特色的互聯網多媒體內容。它源於海外,多由普通網民自制,近幾年逐漸在我國網絡上形成了一個雖不算大,但亦不可全然忽視的興趣愛好群體。這也許正應合了美學家韋爾施說的聽覺的重要性——聽覺“是針對傳統上視覺過度膨脹的一個反策略,如此來達成一種兩相平衡”。①盡管我們不應該也不能貿然去預言“耳搔”的發展前景,但即使僅就其發揮娛樂休閑功能的機制,及其在文化生態圈中的價值來說,它也值得以學術視角作一番觀察。筆者目前尚未看到專門談論“耳搔”內容的正規中文學術文獻,因此謹以英文基本資料和國內一些相關領域文獻為依托,加以對網絡上該類內容的初步考察,試圖為這種尚比較“小眾”的新興娛樂實踐(或可稱通俗藝術)喚起更多的學理關注。

一、“耳搔”及其內容特點

“耳搔”(也作“耳騷”②)這個中文稱呼並非直譯而來。其英文對應語匯是ASMR,系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③的縮寫,這是一種已經被國際主流學界確認真實存在的感官體驗和神經現象,由此也可用來指代那些能夠引發這種體驗和現象的內容及其傳播活動。它是這樣一種現象:許多人在專注於(特別是沉浸於)特定類型的聽覺內容時,會在顱內產生一種較為舒適的輕度刺激感,類似於弱電流經過肌肉時的感覺,或加氣飲料引發的“殺口”感。對這種刺激較為敏感的人,還會覺得它延伸到了頸部、后背甚至四肢。④這種刺激感往往是“耳騷”的愛好者最想追求也最為享受的。中國網民在對其進行中文命名時,選用了“搔”字或“騷”字,大概也是在迎合這種與“微妙的撩撥與舒適”相聯系的感覺。具體地說,這些聽覺內容可能是耳語,也可能是某些來自日常生活的較為微弱的聲音(如呼吸聲、翻書聲、切菜聲、繪畫聲、動物活動聲等,伴有人輕聲解說或完全沒有人聲的都有),還可能包括音樂,但音樂並不是常見的成分。總體看來,“耳搔”對通常意義上的“噪音”比音樂更為寬容,有些“耳搔”內容甚至就是展示某種“噪音”的。或許,這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呼應了聽覺美學研究中的觀點:“電子音樂作曲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聽覺藝術的元素變得前所未有地多元化,人們聽覺審美所接受的除了傳統的樂音外,更多的噪音成為環境中不可忽略的元素,部分噪音形式的聲音逐漸演變成人們期待中的樂音。” ⑤當然,在目前的詞語用法中,“耳搔”並不等於“音樂”,甚或可以說,它往往用比音樂更加具象,但實際內容和情感都更為單調的一串“聽覺信息流”去傳達特定的意境。但顯然,它正在用屬於自己的這種“准內容”方式,從被音樂或其他語言藝術(如評書或故事)佔據的聽覺休閑世界中慢慢劃分出屬於自己的一片領地。

必須指出的是,ASMR現象既可以通過視聽內容來引發,也可以在不依靠任何電子媒介的情況下,通過類似於冥想的活動來引起。隻不過,本文主要關注它在互聯網上的傳播和影響,所以對純粹通過身體內部喚起類似感受的情況不再深究。在前一種情況下,這種聽覺內容既然以數字化形式在網上傳播,就往往配有與之相關的活動影像,比如耳語的“說話人”的圖像(部分說話人使用了特定的服裝設計和化妝,顯得是在“演戲”),或者與聲音相匹配的日常事務的錄像,其中有些錄像手法相當隨意,機位是固定的,看得出只是錄音者在錄音同時隨手設置的“視頻軌”而已。當然,也有因聲音內容本身較為抽象而配以藝術性較強的抽象動畫的,以及完全不配圖像的。在海外,這種內容通過YouTube等大型視頻平台大量流傳,所以配有圖像的居多。而國內能夠訪問的收錄有“耳搔”內容的網站也是兩種情況皆有,例如在“嗶哩嗶哩”網站上搜索“耳搔”得到的幾十條此類內容絕大多數都配有動態圖像,是視頻文件﹔而“MissEvan”網站上開辟專門欄目收錄的近千條此類內容基本都是純音頻形式。當然,國內的“耳搔”內容有許多是網友直接從海外“搬運”過來的,但其中也不乏幾乎肯定是由國內網民自行制作的——例如一些以漢語錄制的人聲“耳搔”內容。

二、“耳搔”題材和接受的分眾態勢

而比這些細節或許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從熱衷於“耳搔”的網民在相關網站上的反饋言論來看,能引起他們享受感的具體“觸發物”在很多人身上都是各不一樣的。讓某幾個人痴迷的某個說話人或某件發出聲音的事情,很可能讓其他人無動於衷﹔而在同樣的場景形式下,換另一個特定的耳語人或另一件事情,就能讓另外幾個人興奮莫名。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夠畫出“耳搔”愛好者群體內部的興趣偏好譜系,則它可能是相當“扁平”的——這可能不同於長尾理論裡的“尾巴”,因為它或許根本沒有一個佔比足夠大的“頭部”。如果將來能有統計調查確認事實果然如此,那就能為“耳搔”體驗的私人化、個性化特征增添一個更為有力的証據。事實上,這種現象的臨床研究也顯示,其機制比較復雜,國外學者對它的實驗研究也尚未系統化地總結出其發生規律。但這種難以定量和定律化把握的狀況,恰好適合引發一些人文方面的觀照,即:我們應該怎樣從藝術審美和文化產業的角度上去認識“耳搔”文化?它在我國今后的網絡文藝內容生態中可能扮演怎樣的角色,需要我們注意它的哪些動向?

通過觀察“百度貼吧”中“ASMR吧”中關於“求問”和推薦不同價位耳機的留言可知,許多“耳搔”愛好者是使用頭戴式(耳罩式)耳機來收聽這類內容的,這可能表明他們很重視在一種沉浸式的感官環境中,以注意力較為集中於聽覺的狀態去“享受”ASMR內容,畢竟“視覺環境越復雜,聽覺環境就越容易受到影響”。⑥當然,在收聽的同時是否觀看影像,可以隨內容本身的形式和個人喜好而不同,如果內容本身提供了活動影像,則一定有人會邊聽邊看,但也會有人出於身處工作場合或個人興趣等因素,隻收聽而不觀看影像。而對那些將收聽“耳搔”作為睡前習慣的人來說,排除視覺內容,單純地聽取,則是理所當然。由此,結合其側重私語和日常“噪聲”的內容設計方式,我們或可說,“耳搔”欣賞活動不僅像其他一些網絡文化形式那樣有較明顯的私密性,而且很可能帶有較強烈的內心體驗性質。而這也正好體現了“聽覺經常出現的自我中心主義(Egocentrisme)或者向心(centripete)傾向特征”⑦。關於ASMR的為數不多的腦科學研究中也曾有觀點認為,它所引起的那種輕度刺激感可能正是由於在注意力集中於特定方面的情況下,大腦的其他某些功能模塊被自動關閉所致。不論在生理-心理研究上還有哪些未確定之處,在當今年輕受眾群體的心理減壓需求整體增加的背景下,“耳搔”這種媒體內容至少有其在“深入內心”的向度上佔據一席之地的理由。若相關群體未來擴大到一定規模,產業界對此的專門介入應是順理成章(在分眾營銷的思維影響下,這個規模可能不必非常大)。而產業化帶來的很有可能是更加專業的制作手段,以及具體選題的充分擴展及其類型化,這無疑是值得繼續觀察的。

三、“耳搔”用法的某些變異傾向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臨床研究的結果,有些人無論如何也無法產生ASMR的那種“頂點”體驗。這看起來對“耳搔”受眾群體的擴大是一種阻礙,但同樣不能排除的是,或許有人(甚至不少人)根本不需要達成“頂點”狀態,也可以成為這種休閑方式的使用者乃至愛好者。對這種無需“頂點”刺激感的欣賞,筆者推測,其機制可能是與偶像崇拜心態以及視聽接觸習慣有關:廣播節目中特定主持人的忠實聽眾中有一些是特別喜歡主持者的聲音並由此形成收聽習慣的,而喜愛聆聽音樂的人中也有一些並不固定追隨特定風格或特定創作者、表演者群體的,他們只是習慣於有音樂在耳邊響起,以伴隨其工作、學習或休息。鑒於同為以聽覺內容的設計為主要特點,“耳搔”內容也完全可以在擁有關於ASMR現象的定義同時,以更容易為常人所理解的接受方式而傳播,作為部分受眾的一種個性化視聽休閑方式——只是這類“耳搔”受眾的比例如何,以及這種接受方式是否經常與追求ASMR現象的接受方式在同一接受個體上混合出現,還有待進一步調查。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即“耳搔”與色情之間偶爾出現的一種若即若離的聯系。當然這肯定不是說“耳搔”是一種帶有猥褻性質的活動(否則它就不可能被網站管理者和網絡監管機構接納了),而是說它和許多其他類型的網絡自制內容相似,若完全不加引導,都有可能被“軟色情”所侵蝕和污染,即出現業界常說的“打擦邊球”問題。“打擦邊球的視頻在互聯網上數量龐大,且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監管難度越來越大。……我國的視頻類型還未建立起分級制度……這是目前我國法律應該權衡的問題。” ⑧根據筆者觀察,目前我國網站上的“耳搔”視頻,無論是引自國外的還是國內網民自制的,並沒有在這方面明顯“過界”的現象,但少量帶視頻的內容中出鏡的說話人以及個別純音頻內容中的人聲,是帶有一定程度的“媚態”的,這或能說明“耳搔”受眾中存在抱有這方面心理需求的人,特別是成年人。當然,這很可能並非“耳搔”文化的主流。根據“耳搔”文化發展較早、規模也更大的西方的研究統計,隻有5%的受訪者表示“耳搔”給他們帶來過性方面的刺激,而另有84%的受訪者並不認為“耳搔”有此功能,他們只是將其當作減輕焦慮或輔助睡眠的工具等。⑨與此同時,一個自制內容是否帶有過多的性暗示,如同許多商業化的媒體娛樂內容一樣,其判定有時很難找到絕對的標准,“縱觀認定體系,有一部分概念或者用詞指向模糊……這類涉及形容詞的問題在各國的標准中是無法避免的普遍問題” ⑩,因此筆者建議,我國社會作為一個不斷成熟中的法治社會,應該在整體上對新生事物表示寬容的前提下,保持對其發展動向的關注和引導,特別應注意基於樣本分析的統計研究,爭取使其在我國的網絡文化生態建設和產業運作中揚長避短,更加健康合理地滿足人們的多種心靈需求。

此外,目前VR技術以其提供的出色的沉浸式體驗而正處“風口”,今后自然也有可能與“耳搔”內容發生融合,產生一些更新換代的形式,與其原有形式並存。這無疑同樣值得保持關注。

注釋:

①[德]沃爾夫岡•韋爾施. 重構美學[M]. 陸揚, 張岩冰譯.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6:186-187. 轉引自王皇. 中國古代美學理論中的聽覺性理論研究[D], 山東大學, 2013:14-15.

②目前我國網絡上使用“耳搔”的頻度高於“耳騷”,以百度搜索結果計數看,前者超過22萬,后者不足5萬。在“百度貼吧”中,有兩個分別以二者命名的貼吧,尚未合並。有趣的是,從網友規模和活躍度看,“耳騷”貼吧反而明顯勝於“耳搔”貼吧。這或許表明這種相對新生的事物及其概念、中文寫法目前還頗有未定型的特點,未來還有很多發展變化的可能。

③這是“百度百科”的“ASMR”詞條給出的譯法,與英文維基百科一致。ASMR的全稱來自學者珍妮弗•艾倫(Jennifer Allen)2010年提出的方案,此前西方對此也有多種並不統一的稱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Meridian一詞的主要含義是“頂點”,有高峰體驗的意蘊,這個意蘊並未在這種譯法中體現出來。所以,有人願意將其稱為“大腦按摩”或“顱內高潮”,不過這些稱謂由於帶有相對較為明顯的肉欲色彩,在網上使用得不多。當然這並非意味著AMSR體驗與色情有必然的聯系,這一問題較為復雜,后文詳述。

④本文對這種現象的臨床性質的基本描述綜合了英文維基百科“ASMR”詞條及其部分相關文獻的內容,后同。

⑤鄒琳.聽覺審美:文藝美學的關注方向[J].北方論叢,2009(1).

⑥張道永,陳劍, 徐小平.聲景理念的解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55.

⑦[法]米歇爾•希翁.聲音[M].張艾弓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32.

⑧王靜溪.廣電總局規制下的中國網絡視頻發展分析[D].天津師范大學,2015:18.

⑨Emma L.Barratt,Nick J.Davis,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 (ASMR):a flow-like mental state,Published online,2015-03-26.DOI:10.7717/peerj.851

⑩白歌.論淫穢色情的認定標准[D].中國政法大學,2015:25.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