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朗讀者》一炮打響,點燃了誰的熱情?

研究事兒 研究事兒
2017年03月01日13: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小字號

一檔新節目剛播出就被熱捧,現今媒體並不多見。這麼嚴肅正規的文化類節目能叫座叫好,在真人秀節目滿屏飛的當下尤顯突出。中央電視台《朗讀者》首播就吸粉無數,微信公號相關文章很多閱讀數達到10萬+,究竟是什麼點燃了觀眾的熱情?研究事兒(ID:rmrbyjb)帶您回看精彩內容,探尋其中的道道:

三種敘述方式,帶您進入“朗讀框架”

傳播學中,敘事框架主要包括:新聞敘述者和敘事視角兩個層面。冷靜觀察《朗讀者》的敘事框架,不同於以往,在舞台表現上進行了新的探索。初看節目名稱,以為是檔單純的朗讀節目,實際上不僅有嘉賓朗讀,還有現場訪談、專家解讀、情景再現等綜合敘事,內容非常飽滿。比如:著名話劇演員濮存昕出鏡的那一場,就成功運用了缺席敘述、隱蔽敘述、公開敘述三種敘事方式。

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以背景視頻的推送向觀眾描述了“宗月大師”個人的基本情況,以及他對作者魯迅的幫助與影響,客觀呈現,不偏不倚,如同缺席敘述者。

訪談中濮存昕講述自己與榮國威大夫的感人故事,又從另一個層面充當了隱蔽敘述者的角色,把感恩感動隱於朗讀的“幕后”。直到最后登台朗讀魯迅先生經典散文《宗月大師》,才以公開敘述者身份,直接參與節目敘事。

加上主持人董卿的承轉啟合,這種不同敘事角色、不同敘事角度的綜合運用,增強了節目的藝術性、觀賞性和感染力,也把文字背后的“深情大義”表現得清清楚楚,更讓觀眾明白了力所能及去幫助一個人所產生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

找到您的心理需求與媒介功能新的平衡點

《朗讀者》節目滿足了一定大眾的審美需求。審美需求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密不可分,總是與一定時期人們的思維、興趣、習慣聯系在一起,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突出的時代特色。黨的十八大以來,弘揚傳統文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重真情、尚大義,成為時代主流,大眾迫切需要這方面的構建與塑造。由於過去片面追求收視率和商業運作的影響,一些娛樂化、低俗化節目也讓觀眾不時發出批評和質疑的聲音。強化“坦誠仗義”“信守友情”“為人付出”等觀念,反對“極端自我”“損人利己”“拜金主義”等成為迫切的現實需求。

而《朗讀者》節目,就是央視在這方面進行的一次新探索,爭取的不僅是觀眾和收視率,更是重新發現和創造社會需求與媒介功能新的增長點和平衡點。2017年春節前后,《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欄目先后獲得觀眾好評,反映出觀眾對傳統文化回歸的期許,節目主持人董卿也因此成為“網紅”,深受大眾喜愛。

央視趁熱打鐵推出《朗讀者》節目,主打傳統文化與情感牌,由當家花旦提綱主持,並選擇“有知名度”“有影響力”“有人格魅力”的嘉賓參與節目創作,朗讀散文、詩詞、書信等經典名篇,講述人生故事,進一步強化了電視節目的感染力和影響力。這一舉動契合了社會風潮的變遷,也滿足了大眾的審美期待。

立體包裝 “粘”住您的眼

豐富的舞台場景,真實的背景動畫,優秀的主持風格,抒情的鋼琴伴奏,優美的台灣民謠,均成為節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朗讀節目注重與觀眾互動,舞台背景與燈光運用也提升了觀感。比如:無國界醫生蔣勵和她的團隊朗讀時,舞台背景及時推出阿富汗國內的戰爭場景,以及人們悲傷無助的畫面,豐富了朗讀節目的呈現元素,不禁讓人同情那些身處戰亂中的人們,祈盼戰火早日熄滅,倍加珍惜現在擁有的和平。

著名作詞人姚謙對著名音樂人鮑勃•迪倫的作品風格的解讀,以及取得成就的介紹,從專業視角為觀眾拓展了認知維度,豐富了節目內涵,增加了角色層次。

舞台小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牡丹廳》,直觀再現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的情形,讓人真切感受到譯者作為文化傳播幕后英雄的價值所在。現場背景同步推送相關文字與畫面,強化了視覺效果,引人入勝。

最為打眼的是主持人董卿,剛剛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精彩亮相,贏得口碑,又到《朗讀者》“粘”住觀眾,星范十足、端庄大氣的主持風格、語言特色、體態神情等表現更提升了節目的品質。大量運用敘述性語言,親切的談話式,調節現場氣氛,特別是評論式評點,將理性化融於輕鬆的表達方式中,形成獨特的精神主線和價值選擇,牽動觀眾的神經,強化了節目的思想性和敏銳度。

一檔《朗讀者》節目,點燃了觀眾的熱情,也點燃了傳播文化的熱情。

撰稿:薛貴峰 統籌:王向令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