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2期

大學生手機閱讀良性發展的思考

任婷婷,彭 靜,石彩紅
2017年03月01日08:12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隨著4G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手機媒體以APP、電子書等為代表的新型信息傳播方式,被冠以“第五媒體”的稱號,並被廣泛應用於傳媒領域,手機閱讀則是其重要應用之一。本文以新疆大學生為調查研究對象,基於手機閱讀的方式和特點,通過對其閱讀內容的傾向分析,對大學生手機閱讀的良性發展提出思考與建議,從而促使大學生正確對待與利用手機閱讀。

關鍵詞:手機閱讀﹔大學生﹔良性發展

手機閱讀是以手機移動終端為載體,通過多樣化的閱讀形式向用戶提供各類信息、知識產品或服務。手機閱讀的內容包括不同類型的信息或知識,如大眾消費類內容、新聞資訊、專業知識、教育培訓等,其開展的形式包括手機端社交APP、瀏覽器、即時通訊工具、專門閱讀應用等,如微信、Ireader等。手機網民已形成龐大規模,並且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大學生已成為潮流中的“主力軍”。本文對大學生手機閱讀的基本現狀與特點做了梳理和分析,歸納大學生手機閱讀的問題,並基於此,提出有針對性的可行的對策與建議,從而推進大學生手機閱讀的良性發展。

一、大學生手機閱讀的基本現狀

(一)手機閱讀方式的優勢

目前,大學生主要使用手機客戶端在線或離線閱讀,最廣泛使用的手機閱讀APP為微信和微博,部分使用專門的閱讀APP,如IREADER、起點讀書等。隨著手機閱讀客戶端開發成本降低,各類提供閱讀服務的APP應運而生,幾乎所有涉及信息知識服務的企業都開發了各自的客戶端,對於企業來說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入口,也降低產品推廣成本。對於大學生而言,市場競爭環境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產品及服務內容更全面,且資費更便宜。手機應用端容量相對較小,一鍵安裝,便於操作,更為關鍵的是,降低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知識內容的成本,一方面大學生可以在有WIFI的環境下,將要看的內容下載下來,以供未來離線閱讀,免費獲取服務﹔另一方面手機端使用流量資費便宜。

(二)大學生手機閱讀特點

1.“多元化”“娛樂化”“個性化”並存

大學生手機閱讀內容與形式多樣,內容涉及各個不同的學科領域,形式包括手機新聞、手機社區、手機視頻等。內容與形式呈現出多元分散的特征。閱讀目的主要以娛樂和社交為主,滿足大學生娛樂生活和社交的需要。手機閱讀應用依靠大數據等技術實現了為讀者提供個性定制、個性推薦等服務,更好地服務於大學生個性閱讀。

2.“淺閱讀”和“泛閱讀”傾向明顯

如今大學生閱讀內容主要是社會新聞、娛樂咨詢、社交信息,內容具有明顯廣泛且通俗的特征。“淺閱讀”主要表現在閱讀內容的通俗、淺層次、去思考化特征。“泛閱讀”則表現為閱讀內容寬泛、多元化的特征。“淺閱讀”和“泛閱讀”主要功能在於娛樂,大學生過多地沉浸在這類閱讀則不免產生負面影響,不利於大學生深度閱讀與思考,有礙於專業深入學習。在休閑娛樂的同時,大學生手機閱讀中也不乏經典知識、文學、理論內容的閱讀。

3.手機閱讀付費意願偏低

互聯網產品免費的觀念在中國消費者中依然牢固,絕大多數人都已習慣互聯網產品免費模式,且大學生群體經濟來源有限,其因此對手機閱讀的付費意願普遍偏低。同時,大學生對於品質的追求較低,即不刻意去追求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隻要產品能基本需求,大學生並不會太介意產品的品質問題。故而手機端閱讀的盜版產品也常常是大學生的重要選擇,基於免費的要求,目前各類移動閱讀終端經常以免費內容換取流量。

二、大學生手機閱讀良性發展的對策

基於以上現狀,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為大學生手機閱讀的良性發展提供建議,降低手機閱讀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一)過濾與精選手機閱讀的內容

大學生手機閱讀的內容主要是社交信息、新聞資訊以及大眾類電子書,而內容的選擇主要取決於閱讀主體的顯在和潛在需求,而需求是可以引導和被創造的。就目前調查來看,大學生手機閱讀的傾向主要是娛樂化,如電子書的閱讀從一定程度上體現受眾的閱讀興趣,女生情感更強烈,偏愛都市言情,男生則喜歡游戲競技類。就目前情況看,不少大學生還缺少判斷能力和自律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蠱惑和誘惑,從而受到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

基於該問題,學校應該發揮其信息傳播過程的過濾與宣傳功能,建設和發展各種新媒體信息渠道,利用學生與學校的天然關系紐帶,通過新媒體或社團媒體等渠道,精選並推送優質內容。如目前各高校及學院,甚至班級,均有各自的信息渠道,包括學校的廣播站、微信平台、QQ群、微博等,各個社團也有各自的微信群、微博等,學校、學院及社團應該發揮與學生強關系的優勢,對校園傳播的各種信息內容進行監管和控制,對誤導性信息、謠言等,要及時辟謠澄清。

除了過濾手段外,校內各種媒體應該發揮主動性,積極開展信息宣傳、內容擴散相關活動,如定期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向大學生推送好的作品。學校、學院、社團等也可以通過一定的獎勵方式,鼓勵學生互相推送分享優秀作品。另外,精選與推送的內容需要符合大學生的閱讀需求,如考研考公務員等考試、心理愛情友情等情感生活、專業技能知識、時事新聞等相關內容,並且其呈現方式要與大學生實際喜好所契合。

(二)加強手機閱讀的引導

推動大學生的良性閱讀需要發揮學校、教師、同學的合力作用,學校、教師層面要積極配合並引導學生去閱讀優質內容。

學校方面,應當開展多樣有趣的閱讀活動,通過活動引起大學生對部分優質閱讀內容的注意,以及對不良的、庸俗的閱讀內容進行評價與批判,提高大學生的內容選擇水平。同時學校應積極向大學生推薦和提供優質的手機閱讀資源,通過手機平台渠道供大學生瀏覽下載閱讀,讓大學生能夠輕鬆便捷地獲取好的閱讀資源。另外,學校與社會應當聯手打造大型閱讀活動,將商業和宣傳教育融合,塑造校園內良好的閱讀文化。

教師方面,應當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積極向學生推薦有營養的閱讀內容。教師可通過微信、QQ等社交媒體,提供優質的閱讀內容,或者將傳統文字內容制作為可視化的、有趣味的閱讀形式,從而激發學生閱讀優質內容的興趣,充分利用手機閱讀群體性強、知識更新周期短、互動性強的特點,更好地服務於大學生的專業學習。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讓同學們自覺組織並分享好的閱讀內容,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同時,要抓好思想教育工作,大學生應提升自我控制力,根據自身需求與學習的需要,選擇更專業、更有營養的內容進行閱讀,避免沉迷於過於娛樂化的內容。

(三)優化手機閱讀體驗

大學生對新事物尤其敏感且忠誠度較低,要優化大學生的閱讀首先要滿足大學生不斷變化的新的訴求。首先,在用戶界面上要引入當前潮流的新元素,如各種網絡流行元素、網絡語言、網絡熱點等,不斷做基於網絡的新變化,提高大學生的閱讀忠誠度﹔其次,要加強產品的交互能力,大學生社交頻繁,社交化閱讀是閱讀產業發展趨勢,這是優秀閱讀產品應該抓住的趨勢,利用大學生交互強的特點,讓大學生自行分享優質閱讀產品,如強化閱讀內容的分享、評價的功能﹔再者,要強化閱讀內容的分類、存儲、檢索、獲取等功能。大學生閱讀多樣化,需要將娛樂、學習等不同內容歸類,分別存儲,便於查找與使用。

(四)應用新媒體等新穎的呈現方式

大學生是一個活躍的群體,在閱讀需求上追求符合時代潮流的特色,同時由於大學生個性張揚隨性,需要用新穎的方式激起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傳統的閱讀內容很廣,大量內容並沒有獲得大學生青睞的一個原因,在於呈現方式“過時”。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大量應用,大學生對新媒體有著較強較快的接受能力。

將傳統內容轉化為手機端閱讀的新媒體形態有助於促進大學生的接觸與閱讀。如目前H5頁面、圖文可視化、數據新聞等形態,在傳媒產業與網絡社群中被廣泛接受,並成為重要的內容呈現方式。對此,將手機端內容的呈現方式進行創造性設計,吸引大學生閱讀注意力,激發其閱讀興趣。具體而言,文學作品等內容可以用圖畫的方式呈現,新聞消息資訊可以用flash方式呈現,微博上流行的長圖也可以用於專業的深度閱讀內容等。

三、結 語

手機閱讀已成為當今大學生閱讀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們應關注和順應這一趨勢。但是就目前環境來看,手機閱讀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如閱讀疲勞、網速、電池續航、內容同質化、內容庸俗、廣告等,一定程度影響了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且傳統紙質閱讀以其線性的、集中的閱讀特點為基石,依然是進行深入閱讀思考和學習的主要方式。我們應引導大學生在手機閱讀和紙質閱讀之間尋求一種平衡,結合二者優勢,端正閱讀態度,選擇精品內容,發揮手機閱讀的優勢,合理利用時間和場合進行手機閱讀,從而促進手機閱讀的良性發展。如利用手機閱讀拓寬視野、可視化閱讀、碎片時間學習,其后利用傳統紙質閱讀集中深入地閱讀思考,加深認識。

引導大眾閱讀是一個關乎社會文化積極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而國家對此也做了不少工作,如2015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全民閱讀活動,對引導民眾閱讀有重要指導意義。大學生作為閱讀最重要的群體,也是社會構成的最主要群體之一,引導大學生良性閱讀則尤為重要,但是正如文中所提到,引導良性閱讀必須是由社會、企業、學校、教師、學生自己等主體共同參與,才可能真正地實現手機閱讀的良性發展,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也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高亮.青年群體手機閱讀行為研究——以電子書籍為例[D].湖北師范大學,2016.

[2] 畢秋敏,曾志勇,陳楠.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8).

[3] 羅昕,叢挺.大學生手機閱讀動機實証研究——以武漢大學大學生為例[J].出版廣角,2013(7).

[4] 吳翔,陳永佳,嚴明哲.大學生手機閱讀:現狀及問題調查——關於南京市七所高校的抽樣調查[J].傳媒觀察,2014(10).

[5] 周芷旭.2012-2013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