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我國女性紀錄片中的女性意識
摘 要:影視作品來源於現實生活,更概括和表現了一個社會的文化內涵。長久以往,影視方面大都是由男性來主導,並站在男性的角度去思考和關注社會歷史等相關話題。而隨著科技信息化的發展,也迎來了我國的DV時代,我國開始涌現了一批較為優秀的女性紀錄片制作人,這些制作人運用獨特視角,站在女性的角度去探索女性在家庭、社會的含義,以及自我的追求,並在記錄的過程中彰顯女性意識,本文旨在深入探索我國女性紀錄片中的女性意識。
關鍵詞:女性紀錄片﹔女性意識﹔女性視角
縱觀我國歷史舞台,男權一直佔據主導地位,男尊女卑思想深深扎根於人們觀念當中,女性地位極為低下,更被作為附屬品而存在著,缺乏自我。這種形勢一直持續到清末時代,受西方平等、自由等啟蒙思想的影響,國人逐漸意識到關懷女性、女性教育的重要性,相關學術家更是闡述了女性教育與我國經濟發展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而隨著男女平等觀念的不斷提倡,“女性意識”詞匯也應運而生,在多元化的時代下女性獨立自我意識不斷滋長壯大。與女性相關的文學、電影等產業更是到世界婦女大會召開以后才真正衍生出來,雖經過長時間的探索,但以女性為主的紀錄片仍舊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為此,如何在當今時代更好促使女性意識轉型顯然值得探究[1]。
一、我國女性紀錄片與女性意識的涵義
(一)女性紀錄片的涵義
我國女性電影的出現,促使我國女性紀錄片得以衍生,所以,也可以說我國紀錄片是由女性電影轉變而來。以往的女性題材電影大多為了樹立女性形象而開拍,借女性這一特殊視角來反映出社會、家庭及其女性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因而不能將其視作真正意義上的女性電影。在此形勢下,導演制作人們開始思考女性的主體意識,不僅強調性別的差異性,更撇開以往以男性視角的電影創作形式,而是以女性視角來展開作品創作。關於女性紀錄片的定義,當前並沒有准確的給予解釋和界定,但若從界定女性電影的角度出發,可將女性紀錄片歸結為:男性執導的女性視角紀錄片﹔女性執導制作拍攝的女性紀錄片﹔女性記錄主體的紀錄片這三類。例如,以男性執導的女性視角紀錄片《神鹿啊,我們的神鹿》便是站在鄂溫克族女畫家視角來進行創作的﹔又如女性記錄主體的紀錄片《盒子》當中的講述的關於同性戀女孩,都是從女性意識出發,進一步探討當代女性生活和獨特的人生價值。
(二)女性意識涵義
所謂的女性意識指的是女性能夠獨立自覺、有意識地履行並完成自己的人生義務、社會責任且清楚的明白自我特征所在,並以自身獨特意識來影響和參與社會活動,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及社會環境的不斷變遷,女性意識的內容也逐漸充實起來,較之以前任何時期,當前女性意識的自覺性更強,且內涵也更為豐富。這些意識主要體現在權利意識、自主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及性別意識等。同時,當代女性對於自我保護意識和婦女解放運動的責任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中。
由此也可看出,女性意識實際上是女性所具有的一種獨特意識,從女性視角探知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將女性意識貫穿於女性紀錄片的始終,在剖析女性情感視角的基礎上去看這大千世界和社會生活,不僅開拓了我國女性紀錄片的視野,更有利於當代女性塑造更為完整的形象。一般來說,人們將女性意識直接與女性文學對等,所以評判我國女性紀錄片時也自然地將女性意識納入其中。但在認知女性意識上,理應包含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用女性視角洞察自我,明確自我生命存在價值、於社會中的地位﹔其二,站在女性立場去看待、審視外部世界,並把握和理解女性生命特色[2]。
二、我國女性紀錄片中女性意識解讀
(一)男權主義與父權制度的挑戰
我國古代,男性主要作為生活家庭乃至社會各個領域的主導核心,而女性則受到男權主義和父權制度的壓迫,因此,可以說女性毫無地位可言,並被施以道德綁架,處於被統治地位。直到20世紀90年代現代思潮的不斷涌入,個人意識的多元化促使社會意識的形成,女性意識得以包含在內。此時,女性意識開始覺醒,並逐步追求與男性同等地位之路,雖於生物學上,兩者存在性別之差,但卻不能成為男女地位失衡的理由,與男性一樣,女性同樣需要擁有自我意識。因此,在DV時代下,紀錄片制作也開始嘗試與女性題材接觸拍攝,並運用攝像器材開始表述女性思想意識,在實際的影片制作中,女性話語權也逐漸凸顯出來,女性無意識開始朝著有意識轉化。女性紀錄片中對於女性意識的敘述往往會傾向感情呈現,以接近受述者、拉近人物間距離的方式來展示女性,彰顯女性獨特的意識體驗。女性紀錄片中的拍攝主體通常圍繞自我、愛情、家庭或以小人物的視角來開拍,進一步反應社會倫理道德問題,使得女性意識能夠在影片中加以流露。也正是通過這樣平實、溫柔的敘事手法使得故事得以真實呈現。如《夜鶯不是唯一的歌喉》便呈現了女性自我思考意識。又如《不快樂的不止一個》便從婚姻與愛情的視角出發來呈現女性意識。
(二)傳統文化的解禁
西方文化當中帶有神話色彩的女性代表是夏娃——亞當的肋骨。夏娃的存在也透露出傳統文化的禁錮——男性附屬品。所以也可看出,在西方文化中女性在男性面前也毫無話語權,女性更多的是處於被窺視和歧視地位。同樣地,我國傳統文化幾千年,尤其是儒家學說中的“三綱五常”倫理道德,作為輔助當時封建社會政治統治的文化力量支撐,無疑促使女性權力自由被加以剝奪,更被世俗觀念禁錮束縛,不能夠自由抒發和解放自我思想意識。而新時代的女性紀錄片便針對此傳統文化的禁錮而展開作品創造,紀錄片導演在尊重女性、尊重生活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女性紀錄片題材,採用細膩柔和的拍攝手法,於紀錄片中有機融合女性意識,使得傳統“三綱五常”的文化枷鎖得以破除。如《盒子》,一部以記錄女同性感情生活的影片,該影片選材獨特,且拍攝真實性強,將觀看者帶入了兩個同性女孩的精神世界,將一個受到男人傷害,一個受到家庭傷害的兩個女孩的情感生活真實再現,兩個女孩為了獲得救贖,開始學會包容和接納對方,兩人的感情純粹而干淨,從而將女性不再被動的受男性主導、自由追逐自我的靈魂和心靈充分展示出來。
(三)理論支持存在困境
我國的女性主義理論大都來源於西方女權主義運動,而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女權主義理論。我國在女性意識認知上仍停留在認識和接觸的表面層次上,並沒有深刻的理解女性意識,這就使得女性意識未能真正達到平權和展示自我的境地。我國多數女性紀錄片中或多或少地顯示出了女性意識存在痕跡,這些都是執導者去接觸社會各個層面的人物與感受真實生活所拍攝出來的,但總體上來說,我國女性紀錄片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女性主義理論支撐。除了個別專業性的導演所拍攝的作品能夠完整體現女性意識,但更多的是將視角置放於女性自我成長及其婚姻家庭等方面,沒有真正有意識地將女性意識作為拍攝的主題。此外,女性紀錄片執導者很多都缺乏專業的影視知識學習,亦或是缺乏關於女性主義方向的研究經歷,所以,即使站在女性視角來進行拍攝,但其呈現出來的內容也很少能夠體現女性獨立自主、追求平等、實現自我價值的意識。追根究底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皆是我國女性紀錄片創作沒有強有力的、科學的女性主義理論指導,而部分導演也沒有深度挖掘和系統的認知女性意識。因此,當前的女性紀錄片執導者還應不斷提高自我專業素養,不斷探究女性主義理論指導,如此,才能促使我國女性紀錄片作品有進一步的發展[3]。
三、女性意識與紀錄片的發展方向
(一)女性紀錄片中女性意識堅守
我國的女性紀錄片發展階段,恰逢我國社會的轉型時期,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多數影視片愈發重視以女性視角來進行作品創造,但總的來說,男權文化氛圍仍舊干擾著女權意識的發展。撇開這一層面,我國的文化意識表達也已呈現出較為自由的狀態,主要是在借鑒西方女性理論的基礎上所取得的進步,這也促使我國女性在自我構建、自我審視上處於一個不斷成長前進的狀態中。從本質上來講,想破除傳統的男權文化框架的束縛是有其難度性的。所以,堅守女性意識無疑是當前,更是未來女性意識得以發展的基礎,真正堅守住女性意識也就是堅守住女性紀錄片的創作意義,這更是女性紀錄片一直追尋的真諦。
(二)女性紀錄片中女性意識喚醒
作為女性藝術的重要內容,女性紀錄片無疑承載著將女性藝術加以發揚的偉大使命。而女性意識的喚醒更成為當前女性紀錄片創作的重點之一。馬克思曾提出:激發女性追求獨立自我的動因在於自覺意識。如此想來,所謂的女性意識便是要求女性要勇於表達、釋放受到傳統文化長期禁錮的靈魂和自我。而對於女性紀錄片的創作角度來說,創作應從女性自發的、能表達女性和具有釋放女性自我意義的出發,使女性紀錄片能夠真正圍繞女性意識這一核心開展,讓女性意識得以覺醒,讓更多的人關注女性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心理、社會等問題。因此,女性紀錄片未來發展道路上,必須重視喚醒女性意識,使其成為強有力的支撐力量。
四、結 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發展,我國的女性紀錄片作品也逐漸走向成熟,雖然缺乏一定的女性主義理論支撐,但從總體上來說,仍舊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女性紀錄片中所呈現出來的女性意識,也由初始的無意識狀態轉向有意識的表達,我國女性意識的演變,也間接向人們表明,女性意識的發展對於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也起著積極性作用,也正是由於女性意識的存在使得女性紀錄片的發展有著足夠的支撐依據。因此,對於女性紀錄片的未來發展,還應當重視當前存在的困難並加以解決,不斷深入挖掘和關注女性問題,逐步完善女性主義理論,真正堅守和喚醒女性意識,讓女性紀錄片作品更加完善,使人們關注女性。
參考文獻:
[1] 劉曄菲.試析我國女性紀錄片中女性意識的焦慮抒發[J].濟寧學院學報,2015(5):14-18.
[2] 李淑慧.女性紀錄片中女性形象解讀[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9):142-142.
[3] 袁芳芳.我國女性紀錄片中女性意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