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動畫與新媒體時代的文化傳承
摘 要:剪紙是一項古老的民間藝術,是傳統藝術長河中一朵美麗的浪花。早在五、六十年代,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就首創了剪紙動畫,將這一傳統藝術搬上了動畫的舞台。反觀今日,很多傳統藝術都淹沒在信息社會中,漸漸變成了陳舊、老套的代名詞。與時俱進是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的前提,將數字動畫與傳統藝術相結合,既有利於中國動畫產業的創新與發展,還能使傳統藝術在當今社會得到更好的傳承。
關鍵詞:剪紙動畫﹔民族原創﹔傳統藝術﹔文化傳承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剪紙藝術作為我國特有的民間藝術形式,是一門精美的鏤空技藝,有著精細的制作工藝和生動的藝術造型。早在上個世紀,以萬氏兄弟為代表的“中國學派”就創作出了一系列優秀的剪紙動畫,從此,富有中國傳統民族特色的剪紙動畫誕生了,可以說中國動畫發展初期取得的成功是與傳統藝術密不可分的。在信息時代,人們往往渴求新事物,所以對傳統藝術的重視度漸漸降低。大多數年輕人認為傳統藝術枯燥乏味,是老套、陳舊的代名詞。動畫作為新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下人們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因其受眾多為少年兒童使其同時具備了很強的教育意義。
動畫產業是新興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互聯網+”時代下最具潛力的新興產業之一。早在2006年我國就已經把發展動漫等文化產業正式列入“十一五”規劃,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市場認知度的提高,國產動畫作品逐年增加,自主創新能力也慢慢提升。國產動畫電影《大聖歸來》《小門神》《大魚海棠》等取得的喜人成績都標志著我國動畫產業的進步。隨著各類動畫電影的熱映,更多的人願意去關注動畫,喜愛動畫,動畫也成為新媒體時代下的主流宣傳手段之一。由此可見,動畫作為一種影響大眾藝術觀的傳播媒介不僅僅有娛樂的功能,還有表現人文藝術和民族文化的軟實力。將剪紙藝術與數字動畫相結合可以為傳統藝術賦予新的時代主題,使其經久不衰源遠流長。
二、中國動畫產業的歷史與現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動畫以別具一格的風骨和多種多樣的形式從各國動畫中脫穎而出,建立起了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學派。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推出的一系列動畫作品可以稱為一個時代的經典。巔峰之作《大鬧天宮》斬獲數項國際大獎﹔剪紙動畫《張飛申瓜》《猴子撈月》內容積極向上,弘揚了中國傳統美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山水情》《鹿鈴》有著行雲流水的筆法和飄逸的水墨意境,是不可復制的經典水墨動畫。這一時代的中國動畫對早期的日本動畫有一定的啟發,日本彩色動畫長片《白蛇傳》就是改編自中國民間傳說。1941年中國推出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該片引進日本后,日本動漫大師手塚治虫受到啟發,並決定從事動漫行業。
自2006年中國動漫啟動產業化進程以來,中國動漫產業發展迅猛,作品數量逐年增長,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產業鏈尚未成熟,作品中的精品偏少仍是我國動漫產業所面臨的問題。我國的動漫產業正處於從開端期向發展期演變的過渡階段:市場需求較大,但產品設計尚未成熟﹔市場增長率較高,但行業利潤率較低。如今,中國的動畫市場不缺技術,不缺人才,但缺乏像《千與千尋》《瘋狂動物城》這類極具民族特色的精品動畫。提到日本動畫與美國動畫,不得不提的是兩個動畫大國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無論是宮崎駿動畫中細膩唯美的少女情懷還是迪士尼動畫中善惡分明的英雄主義,都是這兩個國家意識形態的縮影,從側面體現了這兩個國家特有的文化。找到民族特色,堅持民族原創是我國推出精品動畫的重要前提。
三、剪紙藝術與剪紙動畫
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這種藝術來源於生活,所以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陝西的剪紙朴素豪放,山西的剪紙精細秀美,宜興的剪紙繁復整齊。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用紙張、金屬箔片、樹皮、皮革等材料為材質,以雕、刻、剔、剪等手法制成的藝術品。因為剪紙多出自民間,材料又多為紙張,所以難以保存。剪紙確切的出現時間隻能通過剪紙所用的材料、工具和史料的記載來推測。《史記》中記載的“剪桐封弟”的故事講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葉剪成玉娃娃的形狀賜予其弟姬虞並封其到唐為侯。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中也有“對鏡貼花黃”的詩句,到了明清時期,剪紙工藝走向鼎盛,不論皇宮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人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剪紙。從民間節慶彩燈上的紋樣,窗戶上的窗花到連皇帝結婚時用的囍字都是剪紙。
剪紙內容取材於農業生活所以花樣繁多,多用於裝飾和慶祝所以風格祥瑞。民間剪紙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因此多採用葫蘆、蓮花等圖案代表吉祥如意。與農業生活息息相關的瓜果、家畜也是剪紙的主要內容。中國農村認為多子多福,所以娃娃也是剪紙的多用圖案,直至今日,過年過節貼窗花、挂花燈都是每個家庭的習俗。
剪紙動畫首創於中國,中國傳統藝術給剪紙動畫提供了創作源泉。剪紙動畫吸取了剪紙藝術的造型元素,皮影戲的表演元素和傳統戲曲的聲音元素。在物資匱乏戰火連天的年代,剪紙動畫可以說是“窮”出來的產物,戰爭導致投資商撤資使萬氏兄弟准備已久的《大鬧天空》流產,經費的極度緊張使老一輩動畫人不得不尋求更省錢的制作形式。剪紙動畫融合了剪紙的造型手段和皮影的表演方法,給做好的動畫角色安裝關節,再採用逐格拍攝的方法來呈現人物動作,這種方法不僅省時省錢,還能提升動畫的表現能力。萬古蟾1956年開始研究剪紙動畫片,1958親自導演了第一部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剪紙動畫的出現為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開拓了一條全新的道路,隨后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又相繼推出了《漁童》《金色的海螺》《葫蘆兄弟》等一系列經典的剪紙片,為中國動畫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剪紙藝術與剪紙動畫
1.《豬八戒吃西瓜》中的配樂藝術
1958年上映的《豬八戒吃西瓜》是我國的第一部剪紙動畫,由於剪紙動畫在造型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大部分的藝術效果由人物對白及背景音樂來表現。《豬八戒吃西瓜》配樂採用中國傳統戲曲的風格,烘托出輕快詼諧的氣氛。豬八戒假裝肚子疼在樹底下偷懶時洋洋自得地唱著的歌曲充滿了戲曲特色。另外短片中的各種音效也是利用戲曲打擊樂器完成的,使整部短片充滿了濃厚的傳統特色。
2.《金色的海螺》中的造型藝術
剪紙藝術造型夸張,風格隨性,有著很大的創造性和多樣性,這些藝術特點恰恰是動畫所需要的。動畫片和剪紙一樣,不能完全的寫實,要在保留事物原有輪廓的前提下進行夸張和變形的處理,這樣更能突出特點,加強表現效果。《金色的海螺》中的造型富有中國韻味,仙女柳葉彎眉櫻桃小口,青年劍眉入鬢英氣十足。從仙宮海島到樹木花草都採用了傳統剪紙的雕刻工藝,造型精美通透,富有剪紙藝術生動、夸張的特點。
剪紙是一種裝飾藝術,是通過鏤空的方式來呈現的,所以不難發現,為了加強裝飾性,剪紙作品上會添加一些花朵,紋樣,比如在人物的衣服上添加繁復的紋路,將人物的頭發剪成一絲一絲的鏤空狀,把動物的羽毛夸張成連續的鋸齒狀等。《金色的海螺》中樹木的樹葉採用了鏤空的處理方式,這巧妙地表現出樹葉隨風飄動的輕盈,將樹葉和樹干的質感區分出來,更好的體現了事物的特點。仙女海螺的衣服上布滿了花紋,裙子上採用一層一層線性鏤空的拼接,表現出女子紗裙的輕盈飄逸。用密集的規整的紋路代替了一片式的服飾使得整個角色更加通透靈動有著中國古代女子的柔美與細致。
剪紙的主要載體是紙張,表現的的是平面二維空間,多採用平視構圖,所以不好表現前后關系和光影效果。《金色的海螺》中復雜的仙宮場景,是用多個紙模前后交叉相疊組成的,配上雲霧的特效,營造出了一個光彩奪目仙氣繚繞的仙境。在當時艱苦的創作條件下,老一輩的藝術家靠著對動畫的滿腔熱血,為我們留下了一部部經典作品。
五、剪紙動畫的文化內涵
我國早期剪紙動畫大多改編自名著或寓言故事,內容積極向上,風格詼諧幽默,宣揚了我國傳統美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豬八戒吃西瓜》取材於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講述了好吃懶做的豬八戒偷吃西瓜之后被孫悟空設法懲罰最終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的故事,告誡我們要勇於承認錯誤。短片《金色的海螺》自始至終都在宣揚忠誠和勤勞的美德,青年果斷拒絕了海神娘娘賞賜的豪宅和金銀,用一顆真誠的心贏得了海神娘娘的信任,最終和海螺一同勞動一同唱歌永遠的生活在一起。《漁童》根據民間故事改編,宣揚了中華民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傳統觀念。家喻戶曉的動畫片《葫蘆兄弟》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懸壺濟世”的典故,七兄弟齊心協力向惡勢力斗爭的英雄形象也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六、結 語
從窗櫺到銀幕,剪紙動畫承載著傳統藝術與老一輩動畫人的辛勞成果,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中國特色都為我國當今原創動畫樹立了榜樣。中華民族傳統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動畫創作的不竭之泉。正如特偉先生說的,中國動畫應該“探索民族風格之路”。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向“中國學派”學習,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原創道路,將剪紙藝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數字動畫相結合,創新中國動畫,傳承經典藝術。
參考文獻:
[1] 呂學武.動畫的“中國學派”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
[2] 盧斌.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3] 馮文.動畫概論[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
[4] 郭華.剪紙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以陝北民間故事《蘭花花》為例[D].西安理工大學,2007.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