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女主播蕾歐娜:在無聲的世界裡努力學說話

蕾歐娜參加比賽獲獎
打開直播軟件,與所有90后的美女主播一樣,蕾歐娜每日的功課是和屏幕前的觀眾見面問好,聊天說話:敘舊拉家常,賣萌講段子,發起猜歌挑戰繞口令,或者干脆甩個真人版表情包,偶爾“一言不合”還會直接來段“尬舞”。
但她說話的方式卻和其他主播都不一樣:發音大多隻有平音,似乎還有點兒“大舌頭”。第一次聽到蕾歐娜講話,很多觀眾的反應就和在大街上拉到她的出租車司機一樣,下意識地發問,“你是韓國人嗎?”
“你可以去看一下我的公告”,被問多了,蕾歐娜選擇用關鍵詞在簡介裡首先坦白自己——“后天聾啞”“是聽障”“在努力學說話”。這個在鏡頭前總是梳著兩個丸子頭的年輕女孩,實際上是位后天聾啞人。因為直播時“元氣滿滿”頗具正能量,蕾歐娜被網友稱為主播界的一股“清流”,開播不久粉絲就沖破了10萬+。
嬰兒時期的一場高燒讓她從此喪失聽覺,直到8歲,蕾歐娜都不會說話。小時候,因為對聲音沒有任何概念,她隻能花更多的力氣去模仿。一隻手按著自己的脖子,一隻手按著家人或老師的脖子,從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的四個聲調開始,一邊捕捉喉嚨的振動,一邊努力記下口型。
再長大點兒,每天的晨讀就成了她最煎熬的時刻,語文課文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大聲念出來﹔放學回家,家人也會督促,要放棄省力的手語,“時時刻刻不停地說話”。
蕾歐娜也曾想鑽進大多數人的軌道,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她被送去普通的幼兒園,別人發言打鬧,她卻總是重復“啊啊啊”,多數時候隻能傻笑,結果被小朋友說成啞巴﹔特殊教育大專畢業后,她也嘗試過財務方面的工作,聽得吃力想讓同事幫忙翻譯,對方卻直接丟過來一句,“這些你不需要知道”。
蕾歐娜曾經很抑郁。為了避免麻煩,她一度獨來獨往,沒事的時候寧可選擇窩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那時候我很羨慕演員,他們可以這麼隨意就說很多話,而且還演得好。”通過每天不間斷的練習,16歲的時候,蕾歐娜終於可以張口就來一段“很溜兒”的自我介紹。
為了“活得更出彩”,她開始報名表演班學習繞口令,逐漸改掉了結巴的毛病﹔想要積攢更多的自信,她又不斷地參加世界級的選美大賽,世界聾人小姐先生大賽中國區冠軍、世界旅游形象小姐全國15強等光環隨之而來。
抱著“能流利聊天、有機會多說話鍛煉自己”的想法,蕾歐娜偶然地踏進了主播的大門,她把這當作是追尋演員夢的開始。“我之前也猶豫過,怕做不好,比如說話肯定沒普通人好﹔但后來想我可以做好自己,展現真實的一面,‘逗逼’‘表情帝’‘尬歌尬舞’各種各樣。”
開直播前,蕾歐娜沒想過自己能“火”。關注度逐漸增高后,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也冒了出來:你這樣說話是故意的嗎?你是為了炒作嗎?蕾歐娜晒出了殘疾人証,她說自己沒怎麼生氣,反而有些開心——“我已經能很正常地說話了”。
聚光燈下,蕾歐娜的舞台越來越大。她習慣了給大家展示新學的舞蹈,也常常被人夸贊跳得真好。跨入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背后需要的付出可想而知:戴緊助聽器,再把小音箱開到最大,一邊數拍子一邊看視頻“扒動作”,可能10遍,也可能100遍。
走下舞台,生活中的她還是時常會回到之前那個“尷尬的世界”:馬路上掉了手機,后面的行人喊破喉嚨也感受不到,直到發現屏幕已經被碾成碎片﹔睡覺時摘下助聽器,一切恢復安靜,除了把手機調到最強振動和被家人叫醒,實在太容易直接睡過頭。
變成“網紅”后,蕾歐娜最明顯的感受是一下多了“好多好多好多”朋友。她現在的世界裡,一半是聾啞人,一半是普通人。在直播平台和微博上,她經常回復和自己經歷相似的網友,鼓勵對方“學說話不難,難就難在堅持不懈”。
從開直播的第一天起,蕾歐娜就一直梳著兩個丸子頭的造型。雖然一直打著“元氣主播”的旗號,但她卻表示並沒有經過太多的考量和策劃,“我本來就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去直播的啦”。現在,蕾歐娜不介意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但她希望能被大家當成一個普通人,“是一個很努力的普通人”。(王景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