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報"兩會特刊 奉獻巾幗之力盡展女報氣質

3月4日起,作為國內唯一女性主流媒體的《中國婦女報》,通過性別視角、人文視野、社會維度,以“加油干”為主題推出兩會報道特刊,著重報道兩會期間關於婦女兒童權益最新的法律法規實施細則、政策提案,以及與婦女、兒童、老人利益息息相關的熱點。與此同時,《中國婦女報》以“報道形式創新、傳播渠道創新”為宗旨,利用兩微實現“滲透融合、多元生成”的全媒體格局。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觀察,在眾多兩會報道媒體中,《中國婦女報》“加油干”特刊盡展女報氣質,為兩會新聞宣傳奉獻巾幗之力,以細膩、獨特的視角講好人大故事、政協故事。
巾幗揚帆抒女聲
3月4日,該報頭版文章《一起加油干》開啟了《中國婦女報》兩會報道“加油干”特刊序幕,“兩會來了,春天的故事正等待你我的傾聽”。
同一版面上,《巾幗揚帆抒女聲》以“使命在肩,不敢懈怠﹔婦女代表履職,承載厚望”和“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關注民生,獻巾幗之力”兩個小標題言明了“加油干”特刊內核,正如記者文中所言:“在眾多委員中,女性委員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她們自信美麗、端庄典雅,帶著精心准備的提案、建議,來到參政議政的舞台。”高度概括來自全國各地女性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如“完善欠發達地區健康教育體系”“加強邊疆地區道路建設”“控制霧霾源”等,同時也有來自記者的感慨:“履職路上,委員謹記使命﹔每一份提案,情系國計民生﹔每一份囑托,都是殷切期盼。”文章干淨秀麗、文筆優雅,為“加油干”特刊定下了細致並精煉、活潑並嚴謹,盡展女報剛柔並濟的報道基調。
“加油干”特刊在重點報道上力求做深做透、出新出彩。特刊每天設置《女界》《聲音》《現場》3個版面,將兩會報道選題劃分為婦聯提案、民生選題、社會熱點選題、系列報道、常規報道五類。《女界》版面,發揮女報優勢,報道特色話題,聚焦代表委員關於兩性平等和婦女兒童權益的提案建議﹔《聲音》版面,著重報道兩會主流熱點話題,如3月6日《“兒童監護失職入刑”提案引關注》報道,整合了“兒童監護比較復雜”的現狀,並歸納、精煉出代表意見,提煉出“他們更需要就在身邊的陪伴”“家庭安全課應從幼兒園補起”等觀點,簡單易讀,觀點清晰﹔《現場》版面,著重報道社會民生話題和會議現場新聞,同時也是內容、版式等較為多彩的一個版面,圖文並茂,含金量高。
一面溫情一面嚴謹
在關於保障婦女兒童權益最新的法律法規實施細則、政策提案的特刊報道中,“加油干”特刊數據真實可靠,具有說服力。在語言風格上,溫柔細膩,在以女報視角剖析相關法律法規實施細則、政策提案時又不乏客觀嚴謹。如3月4日,《女界》版面中,《風正一帆懸 情暖“半邊天”》一文,客觀報道檢察機關依法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工作紀實,文中整合檢察機關依法嚴厲打擊侵害婦女兒童權益的刑事犯罪各類案例,匯總多方數據予以說明。
“加油干”特刊在報道中有觀點、有思考、有立場。如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洪天慧建議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中增設的“就業性別歧視”相關案由,《中國婦女報》記者在這一報道中提出,女性求職時遭遇歧視的現象有所增加。特別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新情況下,女性求職時遭受歧視的問題更為凸顯。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有關研究顯示,使用相同背景的簡歷,男生求職者接到的面試通知比女生多42%。因此,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和制止就業性別歧視已經成為保障女性公平就業權利的迫切需求。
多管齊下立體報道
《中國婦女報》站在兩會一線,充分利用新媒體發揮力量,在中華女性網和微信公眾號、微博開設“加油干”專題頁面,集納報紙兩會見報內容和新媒體報道內容,在微信平台上更有“五次擔任人大新聞發言人,喜歡傅瑩需要理由嗎?”等活力四射的報道。3月1日,在《中國婦女報》微博主頁上,發布“說吧,讓兩會聽到你的聲音”視頻征集帖:“國際連民生,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你關心什麼?期待什麼?訴求什麼?英妹替你‘鴻雁傳書’,通過十余位上會的《中國婦女報》記者,把你的議題帶到會上、帶給代表委員。你們的焦點就是我們採訪的要點。”這一視頻在互聯網上時間不長就收獲53萬次播放量。
同時,《中國婦女報》在網絡、微信上開設的新媒體原創專欄也備受關注,開設《老代表的新詞匯》《好姐看兩會》《好視頻》等專欄。尤以視頻品牌《好視頻》統領短視頻節目,推出《代表半邊天提問,我是中國婦女報記者》專欄,記錄記者在兩會上的採訪,以及在新聞發布會上就女性問題向發言人的提問。並且,該報記者全面利用視頻直播的方式報道兩會,在網絡、微信、微博等平台進行直播,並邀請代表、委員到該社進行視頻訪談,讓受眾看到了別樣的新聞內容。(郝天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