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大女主"戲緣何熱播不斷 粉絲效應強迎合受眾需求

2017年03月08日14:1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大女主”戲緣何熱播不斷

  編者按

  近幾年,“大女主”戲格外火,2017年講述女將軍、女首富的“大女主”故事也將被搬上熒屏。這類電視劇通常以女主角為核心人物,以女性成長為敘事主體,以女性視角提出對歷史、社會的追尋和思考。劇中的女性形象也往往不是傳統的“自古紅顏多薄命”式,而是有著出眾容貌、剛毅性格、曲折經歷的女性,伴隨著多個男性角色的助力不斷成長,最終抵達權力、事業、情感之巔峰,讓人刮目相看。

  本期《廣電周刊》5版推出三八節特別策劃,關注熒屏上的“大女主”。

  從《甄嬛傳》《陸貞傳奇》《羋月傳》到最近剛剛播完的《孤芳不自賞》《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還有未播出就已經備受關注的《如懿傳》《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劇,“大女主”戲這個概念越炒越火。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趙暉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大女主戲之所以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類電視劇是用偶像劇的方式包裝了古裝劇,憑借不拘一格的想象和女性化小橋流水的細膩敘事受到觀眾熱捧。這些“大女主”的遭遇既是藝術想象的創作,也是當下年輕人在處理類似情感、社會問題時隱秘的真實心理表征,“大女主”戲在某種程度上充當了現代女性的精神和情感撫慰。

  特征:

  女性化敘事 偶像化包裝

  “大女主”戲這個概念已經形成了比較固定的套路,尤其以古裝劇更為集中,比如武則天、楊玉環等歷史人物和由大IP而來的大量女主角,在以女主角為核心人物的劇集中,伴隨著多位愛戀女主角的男性角色的助力,女主角不斷成長,最后讓人刮目相看。

  “大女主”戲在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長期以來都頗受觀眾歡迎,不僅受到媽媽級別的觀眾的關注,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年輕女觀眾,而且多部“大女主”戲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收視率和網絡點擊率。

  “從古裝劇的角度來說,以女主角為主的敘事方式並不罕見。”趙暉舉例,從尤小剛的《孝庄秘史》,到后來的《楊貴妃秘史》《西施秘史》等劇,都是以女性為主體去展開的,隻不過那些劇沒有像現在的古裝劇這麼火。“以前的一些戲說歷史劇多多少少都會尊重史實,在歷史的框架之內想象虛構。而現在很多古裝劇是屬於一個新的偶像劇類型,只是借了古裝戲的背景,其實對故事和人物都進行了歷史架空,與其說這類劇是歷史劇,不如說是神話劇,就如同《山海經》。比如《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就是在架空的歷史中,創作了新的人物和情節,本質上是偶像化的古裝劇的表述方式。”

  劇評人“袖手”的想法與趙暉不謀而合,她也認為從商業角度看,“大女主”戲是很常規的類型。“袖手”跟記者說:“目前已經播出的或者已經進入項目實操階段的劇目中,沒有看到‘大女主’戲有明顯突破的跡象。但如果在人物設定、核心橋段上能有所創新,每年還都能有幾部精良制作留在觀眾的心裡。”

  原因:

  粉絲效應強 迎合受眾需求

  “大女主”戲為什麼這麼火?從電視劇自身敘事特點來分析,趙暉覺得這裡面有傳播學的因素。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電視劇的傳播不再依賴於傳統電視台的傳播,還通過iPad、手機端等新媒體進行傳播,這就更容易吸引年輕受眾。

  “年輕受眾關注演員的高顏值、華服美景和游戲感,像《孤芳不自賞》和《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在創作上二次元的因素就比較多,很多橋段的設置是游戲化的,具有很強的網感,迎合了年輕受眾的欣賞品味。另外,女性化的敘事在這類電視劇中也表現得很明顯,追求細膩情感的極致表現,通過細節來展現女性微妙的心理變化,潤物細無聲,水到渠成地與受眾達成了情感共鳴,因此也就造就了‘大女主’戲的大火。”趙暉說。

  周迅、范冰冰等人主演的劇集,是“大女主”戲的典型代表,楊冪、楊穎、唐嫣、劉詩詩、景甜、鄭爽等小花旦,也是“大女主”戲的大熱人選。對於明星效應帶來的話題度,趙暉認為是“大女主”戲成功的原因之一,“這一類戲通常都是通過大投入、大卡司、大導演、大編劇和大營銷贏得了大的傳播平台。很多戲都是從大IP網絡小說改編而來,這類小說之前已經培育了很多粉絲,粉絲經濟也拉動了電視劇的關注度,讓收視率有保障。再加上制片商和媒體的炒作,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病毒式的傳播,讓受眾在追劇的同時也在緊跟各種與劇目有關的熱點話題,這就從戲裡戲外將‘大女主’戲推上了熱點平台。”

  所有男人都愛我,所有女人都害我……網友總結的幾個“大女主”戲的主角特點頗有意思。趙暉從電視劇本體敘事當中的人物分析上來看,也認為這些女主角都是架空歷史的虛構人物,比如白蓮花類型的衛子夫、傻白甜的花千骨、瑪麗蘇類型的甄嬛,這類人物的性格特點本身在現實生活中是很罕見的,但是,這類女性往往是男人心中神往的類型。很多年輕的女性受眾甚至也希望自己成為歷盡艱辛終成大事的“大女主”,引發“大女主”共鳴現象。

  問題:

  個性化不足 容易審美疲勞

  雖然“大女主”戲容易成為爆款雄霸熒屏,但是創新乏力、審美疲勞、過度依賴IP、人物設定遇瓶頸、古裝限額難播出、情節設定雷同、宴請泛濫宮斗成災等問題也在不斷暴露,因此將“大女主”戲的套路稱之為“雙刃劍”並不為過。網友“@熱宮黛”覺得一擁而上的“大女主”戲類型都差不多,她在微博上形容“大女主”戲“權謀爭斗,宮廷奪嫡,上戰場打仗,男主角不是皇帝皇子就是王爺世子”。

  “現在的古裝劇裡越來越難找到歷史痕跡,很多劇刻意追求戲說,甚至在創作中顏值成為一部戲是否有保障的關鍵。而如果我們在創作中忽略了故事性和戲劇性,甚至忽略了對人物性格的深層次開掘,那我們的創作就會成為歷史虛無主義,偏離現實主義創作的道路,這樣我們的創作就會脫離生活,腳底發飄。中國電視劇經常出現跟風的現象,當某一類型的電視劇創作泛濫成災之時也就是該類型走進死胡同的時候。因此,如果想要讓‘大女主’戲繼續有更好的發展,我覺得還需要在故事性、戲劇性和歷史性,尤其是人物性格的開掘上多下功夫,不斷推陳出新。”趙暉認為,傻白甜屬性的女性形象本來就缺乏個性化敘事,如果不能將角色深層次的人物特點和人物性格開發出來,這個人物就不容易立得住,“大女主”電視劇就容易衰弱下去。

  “袖手”覺得“大女主”戲雖然收視率不錯,但從整體來看,今年的古裝戲中,像《九州·海上牧雲記》這樣的大男主群戲更有可能出現新的亮點,《軍師聯盟》等大男主戲也有可能冒頭成為年度精品。“自媒體時代,口碑帶來的價值和盤活的資源更大,像《琅琊榜》這樣有質感有誠意有創新的作品,后續的影響力便可見一二。個人意見,2017年至2018年,影響力執牛耳者不一定是‘大女主’戲。”“袖手”說。(袁舒婕)

   一組群像勾勒女性之美

  《武媚娘傳奇》

  武則天:傳奇人生

  雖然是一個帶有爭議性的人物,但不得不說,武則天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家,平定邊患、獎勵農桑、改革吏治,而且知人善任。《武媚娘傳奇》從某種意義上是在講述一個女人如何從最普通的宮女攀升到帝國權力巔峰的過程,范冰冰重新詮釋了武則天波瀾壯闊的一生,然而卻以一種女人的方式來詮釋女人。唐太宗的轟然離去使她的命運發生了轉折,而對武則天來說這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上極其難得給予女性統治者的窗口,從一開始的負擔到后來的習慣再到最后負起掌控帝國的責任是一種命運使然。

  《羋月傳》

  羋月:雄才大略

  羋月喜歡打破常規,多角度思考問題,在秦王遠嫁燕國的女兒被迫害至他國當人質時,羋月跳出出不出兵的選擇,建議派一小隊人馬潛入敵國,悄悄救人,為秦王救回了公主。

  羋月的一大特質,就是她情感的成熟度,無論順境逆境,都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她的一句名言為証:“我雖出生王族,卻一直被人踩在腳下,一無所有,我不墨守成規,也不懷挾偏見,我能擲決生死,也能一笑泯恩仇。”

  《陸貞傳奇》

  陸貞:韜光養晦

  混跡官場,背景和關系誠然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本事。北齊女相陸貞就深諳此道。

  如果說皇宮是一所大公司,那麼該公司裡自然不乏官二代和關系戶,對此,陸貞的態度是以忍為主,伺機而動。隨著職位的提升,陸貞身上還逐漸展現出了“敢於負責,善用權力”的特質。哪怕手下隻有幾個“蝦兵蟹將”,陸貞卻依然能巧妙地對手裡的資源進行統籌安排,使其發揮最大效能。遇到事情時陸貞也不會一味推脫,而是勇於負責並及時調整管理方法,盡全力扭轉糟糕的局面。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

  白淺:愛恨分明

  白淺的人生,是從出生就開始“開挂”的——爹是狐族帝君,4個哥哥對她寵愛有加,“閨蜜”是上神折顏,師父是掌樂司戰上神墨淵,翼界翼君是她的初戀,后對她單相思無數年,最愛她的是天族太子,未來的天君。

  當白淺還是凡人素素時,觀眾們其實是不太喜歡的,因此才有了全民催促“素素快跳誅仙台”。之后,白淺終於解開封印華麗變回青丘女帝,血洗了大紫明宮,撕了玄女的臉。之后更是強勢復仇,將自己在素素時期受到的傷害、陷害全部討回來。對於白淺這愛恨分明的性格,觀眾開心地表示:“女主終於不再傻白甜了,這樣看著才過癮!”

  《孤芳不自賞》

  白娉婷:冰雪聰明

  不同於其他古裝言情劇的人物設定,白娉婷這個人物設置的最大亮點在於大膽突破“英雄美人”的傳統套路,塑造了一個冰雪聰明、胸懷韜略的“女諸葛”形象,隻因個人立場不同,與亂世戰神楚北捷斗智斗勇、相愛相殺,卻又不由自主地彼此傾慕、互相欣賞。“崢嶸壯麗的帝后征途,淒艷絕倫的生死相戀”,無論在戰場上還是情感上,白娉婷都能與楚北捷比肩,勢均力敵,為看慣了后宮爭斗的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