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美女與野獸》口碑兩極 翻拍片該改編還是還原?

2017年03月21日07:28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翻拍片該“改編”還是“還原”?

新版《美女與野獸》完美復刻動畫片。 資料圖片

1991年,童話故事《美女與野獸》以動畫形式登上大銀幕,成為史上首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動畫片。時隔26年,由迪士尼翻拍的真人版電影《美女與野獸》17日全國上映,又一舉拿下單日票房冠軍,3天票房直沖3億元。該片將經典童話高度還原,唯美的特效制作和歌舞編排雖拉高了影迷的觀后評分,卻依然逃不出多數翻拍片劇情“生硬老套”的硬傷。

從《愛麗絲夢游仙境》《沉睡魔咒》到《灰姑娘》,迪士尼近年正有條不紊地翻拍經典故事的真人版電影。然而,在翻拍成風的當下,“新瓶裝舊酒”的模式如何能躲過審美疲勞的尷尬?重塑經典,如何能拿捏好還原和改編之間的度?

劇情無意外唯有看特效

《美女與野獸》故事根據法國童話改編,從1946年第一部真人版《美女與野獸》黑白電影開始,電影史上大概有不下20次翻拍。這個經典童話講述了少女貝兒為解救父親而與受詛咒化為野獸的王子朝夕相處,最終用真愛戰勝魔法的一段奇幻故事。迪士尼影業1991年將其以動畫片形式搬上大銀幕,榮獲當年金球獎最佳影片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有動畫片拿到這一提名。

與之前音樂動畫版本相比,迪士尼今年花重金打造的這部真人版電影走的是好萊塢歌舞片的路子。影片更邀來了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哈利波特》系列“赫敏”扮演者艾瑪·沃特森和“大表哥”丹·史蒂文斯擔綱男女主角,這對高顏值的“王子公主”無疑是影片的一大亮點。

據悉,艾瑪·沃特森是推掉了《愛樂之城》的女主角來演了貝兒公主。在許多觀眾心中,這個角色十分貼合她聰明且頗具個性的公眾形象——“赫敏”版的貝兒自小愛看書,不受世俗禮教所困,不重外表重內涵,這讓美女愛上野獸這樣一個看似荒謬的傳說變得可信。不過,首開金嗓演起歌舞片的她在演技上還是稍顯稚嫩。而“大表哥”丹·史蒂文斯在片中以“野獸”和“王子”兩種形態現身,雖然化身凶殘健碩的雄獅,但高辨識度的湛藍色眼睛仍擋不住他的英氣和柔情。

將經典童話的夢幻城景化為現實,特效無疑是影片的一大亮點。據悉,劇組為影片呈現效果做足了功夫,片中用於背景布置的蠟燭就超過了8700支,貝兒的黃色禮服花費了大約180英尺羽毛般輕盈的綢緞歐根紗,並點綴了2160顆施華洛世奇水晶。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動畫版《美女與野獸》膾炙人口的動人旋律在真人版中全部保留,當貝兒和野獸跳舞時,經典的主題曲《Beauty and the beast》響起,讓觀眾沉醉在童話故事的浪漫愛情中,回到當年看動畫片的年代。

迪士尼翻拍動畫片成慣例

《美女與野獸》只是迪士尼近年眾多翻拍電影中的一部:前有《愛麗絲夢游仙境》《沉睡魔咒》《灰姑娘》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后有根據迪士尼動畫《101斑點狗》改編的真人版電影《庫伊拉》定於2018年上映﹔真人版“小飛俠彼得·潘”,計劃於2019年上映﹔而《小飛俠》中的角色奇妙仙子“小叮當”也要拍衍生電影,由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瑞茜·威瑟斯彭擔綱主演。

迪士尼動畫工作室掌門人安德魯·米爾斯坦去年底談及迪士尼影業近幾年大量翻拍動畫真人版的現象時,曾用“榮幸”一詞來形容那些經典動畫形象在真人銀幕的重生。他表示,迪士尼十分珍惜數十年來創造的這些經典動畫形象,使用如主題樂園,或者去開發它們的延伸價值等各種方式,而拍攝真人版電影也是其中一種。

這便不難理解,為何迪士尼近年一口氣宣布了18部經典動畫的真人改編計劃,包括《小飛象》《石中劍》《阿拉丁》《花木蘭》《小熊維尼》。

不過有影評人分析,迪士尼的重塑經典的著力點在於特效包裝,試圖運用高質量的音畫效果賦予經典新生,而在劇情上則追求“逐楨對照”的高度還原。“這對於迪士尼動畫的忠實鐵粉而言,確實有很大的吸引力,將‘情懷牌’打到極致。但在觀影越發多元的市場中,這樣套路化的劇情難免有受眾局限,畢竟,許多觀眾都期待新版電影能帶來更多的驚喜,而不是還沒看就知道所有劇情。”資深影評人鄧建國說。

■記者觀察

“新瓶裝舊酒”要新不要怪

將經典故事翻拍成真人電影早已不是新鮮事。隻不過在影視制作技術越發成熟、電影市場日益紅火的今天,這股“翻拍風”越刮越盛。

除了迪士尼,華納兄弟、漫威等經典動畫形象的原創大戶近年都紛紛拿出了看家本領,將一個個風靡一時的故事、人物重新包裝、活化,並推上了大銀幕。不過,后者重塑經典的路子卻與迪士尼截然不同。

以漫威為例,《美國隊長》《鋼鐵俠》《蟻人》《金剛狼》等漫畫形象都拍成了系列電影,不過大銀幕上的這些真人版電影與原著漫畫裡的情節不盡相同。漫威的重塑思路很清晰:隻保留了原著的經典形象和部分主線元素,其他的情節則根據影視劇本的規律重新再造。最經典的改編無疑是《復仇者聯盟》——把多個經典英雄集合一起“打怪”,漫威的這一改編“大招”也受到了市場的認可。

不過,將經典故事和形象進行顛覆性改造,討巧之余也要承受一定的風險。國產電影對“西游”元素的多版本重塑,便評價兩極。如今年春節檔的《西游伏妖篇》,將唐僧改編成為情所困的“情種”便遭到了較大的爭議,被認為“褻瀆原著”﹔也有人認為,將孫悟空回歸野性符合邏輯,為老版西游賦予“新生”。

藝術審美向來眾口難調,還原和改編之間的度在哪裡,恐怕隻能各自參悟。所謂動得多,不如動得巧。經典需要活化升華,而不是破壞重構。沒有成熟的技術和改編的新本子,翻拍經典這事最好還是別碰,不然又陷入了“續作毀原版”的怪圈。

在筆者看來,無論是“新瓶裝舊酒”還是“老杯換新酒”,關鍵在於能否在保持“原味”的基礎上調出適合當代觀眾的新口感,而不是以創新之名調出破壞基調的怪味,讓人難以下咽。(記者 畢嘉琪 實習生 奚慧穎)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