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7年第3期

從市場境遇反思我國藝術電影的出路

山郁蘭
2017年03月27日08:51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我國電影目前已進入相對成熟的產業化發展階段,然而面對商業電影泛濫和以票房為主導的市場現狀,藝術電影的生存舉步維艱。本文旨在對藝術電影市場境遇進行分析和反思,從而探尋本土藝術電影發展的前路。

關鍵詞:藝術電影﹔電影票房﹔文化導向﹔藝術院線

藝術電影通常被詮釋為凸顯藝術性、遠離商業性的電影,往往憑借其獨特的敘事風格、另類的鏡頭語言、深刻且個人化的內容、極強的批判性和實驗性獨樹一幟。同時,藝術電影也往往因為話題過於沉重、表達太過個性、艱澀費解等原因使大多數觀眾被拒之門外。

隨著時代變遷和經濟形勢的變化,當代藝術電影的內涵和境遇都發生了巨大轉變。在市場經濟的裹挾中,中國電影市場的競爭可謂硝煙彌漫,商業電影佔據市場主流,藝術電影風光不再,在電影市場中遭遇慘淡。那麼,藝術電影在市場潮流的沖擊之下,如若繼續故步自封顧影自憐,相信隻會將當下的無奈保持下去。因此,對當下藝術電影的市場境遇進行分析研究,並由此探尋我國藝術電影發展的前路,才是更切中肯綮的關鍵。

一、我國電影的產業化發展和“唯票房論”的負面性

回溯中國當代電影發展之路,從1994年底中影公司引進第一部分賬大片《亡命天涯》開始,到2002年確立產業化改革方向至今,中國電影歷經二十余年,既面對過“狼來了”的恐慌期,也經歷了“與狼共舞”的蟄伏期,近兩年更是迎來了揚眉吐氣的爆發期。2015年雖有“票房注水”和“國產電影保護月”等因素影響,但被稱為國產電影的崛起年依然當之無愧。根據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40.69億元,同比增長48.7%,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71.36億元,佔總票房的61.58%,全年票房破10億的8部影片中國產片佔5部,單片票房過億的81部電影中國產片以48部佔據絕對優勢,其中《捉妖記》以超24億的票房成為年度票房冠軍。駐足回望2016年,僅一部開年賀歲片《美人魚》就斬獲近34億票房。2016年中國電影明顯開局過猛,暑期檔勉強達到300億票房,下半年后續增速減緩,在11月中旬終於費力突破400億票房,但遠遠未達到全年600萬總票房的預期。

電影票房的不斷增長,院線制度的日漸規范,制作宣傳和發行的日趨成熟,充分証明我國電影行業已進入正規的產業化發展階段。但冷靜反觀之后,其中呈現出的問題卻令人堪憂。面對電影市場的激烈競爭和龐大資金的投入,在盲目追求票房數字以及商業利益的目標基准點之上,業內對於電影的評價標准發生了畸變和錯位。電影作為藝術作品的審美屬性完全被遮蔽在其作為產品在市場上流通的商品屬性之下,票房成績幾乎成為評判一部電影優劣的主導要件。而相對於處在發行鏈條終端的院線來說,一部電影是否具備具有粉絲號召力的重量級明星陣容、迎合大眾品味的世俗化主題和故事情節、酷炫的視聽刺激手段等,都成為拉升票房的顯性因素和主要評判標准。

在這種唯票房論的市場主導機制之下,相較於商業電影,傳統意義上的藝術電影在院線發行必然會受到冷遇。大多數藝術電影在宣發資金投入、演員陣容、吸睛賣點等方面明顯底氣不足,在院線排片佔比上的劣勢也在情理之中。王小帥曾在《闖入者》上映首日排片佔比不足1%時向媒體坦言:“4月30日當我看到排廳數量的時候,我那一整天是在震驚、沮喪和絕望中度過的。我拍電影以來,不管遇到再大的事情,拍攝多麼困難,過程多麼曲折,都比不上4月30日。”①無獨有偶,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首日排片佔比0.5%,《心迷宮》首日排片佔比 3.3%,《山河故人》首映排片佔比雖然達到10.5%,但一周后排片佔比僅1.3%。藝術電影不但排片佔比低,還要面對黃金場次少甚至無、上映后排片量的削減速度和幅度都大於商業電影的殘酷事實。

2016年5月12日,制片人方勵“下跪事件”在網絡迅速發酵,為《百鳥朝鳳》這部宣傳資金嚴重不足、排片量少、上座率低的電影帶來了院線待遇的戲劇性扭轉,大眾的獵奇和從眾心理為該片創造了一個並不光彩的票房奇跡。相較於前者,7月暑期檔上映的《路邊野餐》雖有諸多獎項加身,但排片佔比一直徘徊在1%左右,票房一路慘淡,不過其導演畢贛卻直言即便連軸轉跑路演也不會“跪求排片”,認為“真正喜歡我電影的人是看我怎樣去創作最純粹的東西,而不是看我去妥協去改變。我覺得對觀眾最大的尊重就是不去在乎他們”。導演面對市場和觀眾坦然淡定的態度與其如詩如夢囈般極具個人色彩的電影作品倒也相得益彰。緊隨其后,同為80后導演的電影《喊·山》動用了國際化的創作團隊,在上映之前言之懇切地發表官微聲明,懇請院線錄入片名時需格外注意,結果依然在排片本身就少得可憐的境遇之下還雪上加霜地遭遇了一個標點之差的排片烏龍事件。9月上映的《長江圖》在獲獎光環的籠罩下,憑借導演楊超十年磨一劍的執著、膠片電影的質感、李屏賓的攝影以及3500萬的投入等,使得該片還未上映就已成為熱議的話題,首日排片2.3%的佔比也明顯高於上述幾部文藝片,然而這些依然不能挽回其票房終未突破千萬的命運。何平導演的新片《回到被愛的每一天》因為排片量極度慘淡,最終票房不足兩百萬,被逼無奈在個人微博上公開分享了該片的網絡盜版資源,希望能引起更多的觀眾關注。

從上述藝術電影在市場遭遇中的真實數據足以見出,“唯票房論”帶來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各大院線對於電影排片選擇標准的所謂“唯利是圖”。事實上,院線在激烈的業內競爭和市場規律的作用下如此做法無可厚非。電影院線自身是處在產業鏈終端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其與制片方、發行方合謀的無奈可想而知,藝術電影在院線放映排片佔比的矛盾也顯而易見。院線排片量的多少取決於影片本身是否具備足夠的“吸金”和“吸睛”元素,而影片的排片量則直接決定著影院的上座率、院線的商業利益和電影的票房。在這種兩相制衡的局面中,單純指責院線缺乏關懷藝術片的情懷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院線追捧商業電影而冷落藝術電影,是其產業鏈條終端的商業性質使然,院線並沒有冒著優勝劣汰的危險來維護藝術電影情懷的義務和責任。

但“唯票房論”給電影帶來的負面影響毋庸置疑。市場和資金成本的壓力,會倒逼電影創作環節背棄追求藝術價值和精良制作的初衷退而求其次,為了達成高票房的回報率,將有限的資金用於聘請大牌明星出演,盲目利用偶像崇拜和“粉絲效應”拉升票房。而此種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哄抬明星片酬而縮減創作資金預算,這種有悖於電影創作規律的短視做法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連帶效應。國產電影中明星演爛片、爛片高票房已演化成一種奇怪的常態化存在,究其原因,粉絲經濟固然功不可沒,但背后隱匿的卻是部分電影作品本身內容質量層面的粗制濫造。電影本身在敘事結構、主題內涵、演員演技等方面存在缺失,卻寄希望於明星的顏值來彌補,電影創作陷入了兩極分化、后續乏力的怪圈。

二、文藝與商業之爭中藝術電影出路的探求

“電影是娛樂,但是它不完全是娛樂。即便電影是一個商品,它終究還是一個文化的商品。所以我們講電影需要產業化,但產業化的電影必須有文化。”②尹鴻教授呼吁中國電影用文化擔當來培養和引導中國觀眾。

《百鳥朝鳳》的“方勵下跪事件”借助網絡平台宣傳炒作,瞬間點燃了觀眾為懷舊買單的情懷,膨脹了觀眾的觀看欲望,但事件背后卻透著沉重的悲涼。就影片自身來說,其在敘事方式、視覺呈現甚至人物塑造上與當下市場受眾的實際訴求的確存在著明顯斷層,但蕩氣回腸的嗩吶聲與焦三爺重情重義的人格魅力,使這部不具備任何商業元素、看似嚴重落伍的電影憑借其對傳統民間藝術傳承反思的厚重主題和精神魅力,續寫了經典藝術電影的一曲絕唱,導演對於電影藝術品質和文化內涵的堅持也完全對得起每一位貢獻票房的觀眾。而片中游天鳴接棒民間藝術傳承嗩吶手藝的孤獨身影,何嘗不是藝術電影在商業大潮中真實境遇的生動映射?身處在商業電影四面楚歌的包圍之中,藝術電影將走向何方?

陳凱歌自《霸王別姬》之后不斷嘗試突破精英與大眾的壁壘,極力架構著文藝與商業達成對話的可能:《梅蘭芳》對國粹經典的重現,《趙氏孤兒》對古典悲劇的當下性詮釋,《搜索》對社會熱點和輿論的關注,都能真切感受到導演力求在曲高和寡的境遇之下尋求觀眾和市場認同的努力。然而其執導的《道士下山》,卻是藝術對商業的全面繳械。拋開電影從原著改編的因素,僅憑強大的明星陣容、情色場面的聲畫呈現和特效動作的視覺沖擊,依然無法彌補敘事結構混亂、演員缺乏演技的硬傷,最重要的是陳導曾經的藝術情懷和文化氣息已然被商業媚俗沖擊得七零八落。由此可見,放棄原有的文化藝術立場,主動降格和妥協反而會將藝術電影推向不倫不類的尷尬境地。

固守執迷則前路漫漫,主動妥協又不痛不痒,藝術電影似乎真的被逼入了絕境。市場經濟規律與影片的文化藝術內涵果真就無法調諧嗎?2015年文藝片與商業片雖然票房懸殊,但在排片佔比處於極端劣勢的情況下,王小帥的《闖入者》,忻鈺坤的《心迷宮》,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包攬上海電影節諸多獎項的《十二公民》,陳建斌的處女作《一個勺子》等影片票房均過千萬,賈樟柯的《山河故人》更是創下3220萬票房的佳績。結合2016年總體局勢來看,大多文藝片的票房表現雖成績平平,但相較於之前的無緣院線和上映時的門可羅雀,2016年的文藝片已經成為電影市場上不容小覷的熱點。可見文藝和商業之間並沒有涇渭分明的一道鴻溝,關鍵在於如何在放棄與堅守之間尋求持久發展的出路。

“作為藝術商品的文藝片,為了讓其蘊蓄的人文精神得到更廣范圍的傳播和吸收,成為社會各層都願意去接受的文本,堅持在生命坐標上抒寫人文情懷的同時,有必要在創作策略上作出一些適應時代審美的調整。”③近幾年來,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間的壁壘逐漸被打破,界限也漸趨模糊,藝術電影的創作者們適當吸納和借鑒類型化的多元素融合、明星化策略,搭乘國際電影節獎項加身,有效利用宣發平台,在影片內容上有效考量市場和受眾訴求與藝術文化導向相結合,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如《失孤》2.16億、《烈日灼心》3.05億,《老炮兒》過9億等),形成了既具商業色彩又不失藝術氣質的新型藝術電影。藝術電影在面對日新月異的傳播環境、技術手段以及眾口難調的受眾市場時,一方面要保持藝術電影自身獨立純粹的品格,秉承應有的藝術高度和文化視角,堅持其對於觀眾在審美層面的培養和提升作用,另一方面更需要推陳出新,適度改變,鍛造影片自身過硬的質量,增強對觀眾的吸引力。

除了藝術電影自身的突破,在外部生態層面更需要體制和市場環境的改變和支持。可喜的是,在2016年10月中旬,中國電影人在困擾和呼吁多年后終於迎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在長春正式啟動,首批百家藝術影廳分布在全國50余個城市,共計超過100個影廳。”④目前該聯盟已舉辦了“早期珍寶電影展”和“藏地密碼——中國藏地影像展”,藝術院線的建立終於在中國電影奮力爬坡的階段實現了。藝術院線成立之初必須要面對藝術電影片源不足以及商業損失、利潤回收等諸多問題,但成立藝術院線就意味著中國電影在產業化發展的進程中已經開始在產業機制、管理機制上做出合理調整,藝術電影已經初步擁有了自己堅實的發行陣地。加上越來越多的新銳導演更傾向於藝術電影的創作,藝術電影如若能夠在創作題材和類型上更加多元,在敘事形式上更加創新,面對審美品味不斷提高、日益成熟的觀影群體,藝術電影的春天應該不再遙遠。

注釋:

①王小帥:我接受不了《闖入者》票房這麼差[EB/OL].騰訊娛樂,http://ent.qq.com/a/20150512/001251.htm.

②尹鴻.中國電影如何用文化擔當來培養引導觀眾[J].文藝新觀察,2015(2)(下):40-43.

③肖文.在生命的坐標上抒寫人文情懷——對當下商業語境中文藝片創作的分析與思考[J].電影文學,2007(11):13.

④終於有一條全國性的藝術院線了,第一站上海展映“絕世珍寶”[EB/OL].網易財經頻道,http://money.163.com/16/1124/11/C6KOR639002580S6.html#from=keyscan.

注:本文相關票房數據均引自電影票房網或貓眼電影,可能與其他渠道存在細微出入。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