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尖兵》總制片人:拍好劇要有好劇本+好班子

制片人張謙
《熱血尖兵》劇照
從《軍歌嘹亮》到《士兵突擊》,從《幸福像花兒一樣》到《相愛十年》,從這些當年熱劇走出來的孫紅雷、王寶強、孫儷等早已紅透半邊天,這些優秀劇目的背后的一個人——總制片人張謙,名字卻很少見諸媒體。這位已離開八一廠的老軍人,默默幕后耕耘,其作品部部堪稱精良之作。如今,剛剛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黃金檔播畢的《熱血尖兵》是他的最新作品,媒體觀眾口碑雙線飄紅,甚至燃起了不少90后觀眾內心想成為一名軍人的激情。
《熱血尖兵》是90后版本的《士兵突擊》
對軍旅題材有著特殊情懷的張謙,在2006年拍攝完《士兵突擊》后,就想要找個機會拍攝一部反映當下部隊90后士兵為主體的電視劇。90后性格張揚、自由獨立,很多基層部隊普遍反映:90后的士兵不像以前那麼好帶了,他們有個性、不盲從、文化知識水平高。為了這部《熱血尖兵》,張謙與其幕后團隊歷時近五年創作打磨。其間更是波折重重,最初的投資公司憑空消失,某軍區方面合作意向發生變化,之后的拍攝也是面臨著惡劣天氣、裝備保障延遲的困難,劇組攻堅克難,歷時110天完成了拍攝。
《熱血尖兵》的三個男主角分別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有著情感分明的代表性。張謙認為,男孩到男人是他們無法躲避的人生歷程,他們在軍隊的環境裡經受了比一般人更嚴酷的身體和精神上的考驗。在張謙看來,這部《熱血尖兵》可以說是《士兵突擊》的延續,這部劇也有“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支撐,遇到難關如何克服,堅持就是勝利,這些內涵是和《士兵突擊》相連的。“如果說《士兵突擊》像個人生寓言,那麼《熱血尖兵》更像個現實畫卷。短暫的軍人生涯縱然有血有汗,但其間所產生的拼搏精神、堅韌品質、生死戰友情卻對以后的一生都影響深遠。”
制作追求精品 不求數量
從2002年的《軍歌嘹亮》到今年的《熱血尖兵》,歷經15年之久,他所參與的電視劇數量十余部,數量雖少,難得的是部部都是精品。張謙作為制作人的准則裡,一直堅持著對精品的追求,數量倒是其次。
好的劇本、好的內容是一部電視劇的立劇之本。對此張謙深信不疑,“劇本創作必須有質感,光靠想象和間接汲取其他劇目是寫不出原創好作品的,尤其對當代軍事題材的劇本創作,我要求編劇必須去部隊基層實際感受、採風,收集第一手創作素材。”當年《幸福像花兒一樣》劇本創作前后經過了三年。《士兵突擊》劇本出來后因故擱置了四年,版權到張謙手上已經是2005年,隔年他和團隊用了100天拍攝完成。《熱血尖兵》的劇本創作過程中,主創前后去了廣州軍區、海軍陸戰旅、北京軍區特種兵大隊、第38集團軍下屬部隊、朱日和訓練基地藍軍旅等。
對於演員的選擇,張謙也有獨到的眼光,《幸福像花兒一樣》《士兵突擊》《孤軍英雄》《戰旗》等劇讓王寶強、陳思成、鄧超、孫儷、王雷被觀眾所熟知。這部《熱血尖兵》更是大膽起用新人王紫逸、張寧江、宣言,張謙認為他們本身很有魅力,“劇中人物塑造得很成功。”
唯“IP”為大太荒誕
雖然對於軍旅題材情有獨鐘,張謙也會嘗試拍攝不同的題材類型。比如,2007年,他拍攝了百集情景喜劇《糊涂小天使》,2012年完成了根據小說《天堂向左、深圳往右》改編的《相愛十年》。2016年,他更是突破以往風格,與劉鎮偉導演合作拍攝了電視劇《大話西游之愛你一萬年》並即將於今年暑期播出,而下一步計劃為拍攝一部根據大IP值小說改編的《橙紅年代》。對於當下流行的影視IP改編趨勢,張謙認為,IP改編作為一種新的流行趨勢是好事,但不可一味地追求這類題材。對於當下的IP,張謙認為,這是從業人員試圖把握行業規律,便於市場運作逼出來的一個說法。“其實與原來的觀眾傳播心理學沒什麼區別,比如當年我做的《軍歌嘹亮》實際上是《激情燃燒的歲月》的IP,《新敵后武工隊》是時代集體記憶的IP,《幸福像花兒一樣》是純真年代令人留戀所產生的觀眾期待的IP,《士兵突擊》是軍事題材類型的IP等等。”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他認為,通過IP概念這個說法便於項目運作是沒問題的,但需知道最終起決定性的還是內容,要符合“好劇本+好班子+拍出好片子”的基本邏輯。但當下的電視劇市場儼然出現了舍本逐末的跡象,唯IP為大的論調和輿論市場,在張謙眼裡這是很荒誕的事情。作為制作人,張謙有著自己的職責所在,創作一流的劇本、組建一流的班底、拍攝一流的劇目。他相信,一部劇能被觀眾喜歡一定是因為劇中有吸引觀眾關注和引起情感共鳴的東西,這也是原創作品的價值所在,當然長遠來看也會有很好的經濟投入回報。(祖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