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3期

淺談虛假新聞特點、原因及防范策略

——以“2016年十大假新聞”為例

趙 將
2017年04月06日14:25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但從新聞誕生的第一天開始,虛假新聞和新聞便相伴而生了。無論是橫向比較中國和世界各國,還是縱向比較歷史和現在的新聞界,都可以看到虛假新聞的影子。虛假新聞不僅損害了媒體的社會公信力,還造成了社會秩序的動蕩和受眾的不安。本文將以2016年虛假新聞為例,分析其類型特點、出現原因,並力求給出具有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防范虛假新聞的策略。

關鍵詞:虛假新聞﹔特點﹔原因分析﹔防范策略

從2001年起,《新聞記者》雜志每年都評選“年度十大假新聞”,十幾年如一日捍衛著新聞的真實性原則,給“假新聞”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也在新聞業界和學界樹立了“求真打假”的模范榜樣。2017年1月3日,《新聞記者》又梳理出了“2016年十大假新聞”,它們分別是江西九江發生6.9級地震、上海姑娘逃離江西農村、“禮崩樂壞”的東北村庄、北大才女回鄉創業送快遞、患癌保安資助四川貧困女孩、范冰冰母女共侍大佬、女員工每日排隊吻老板、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獲諾貝爾獎、山西教屯留縣紀委書記屜世貴被免職[1]。

一、虛假新聞的特點

(一)網絡新媒體日漸成為滋生虛假新聞的“溫床”

從樣本分析中可以看出,來源於傳統媒體的有2篇,佔20%。來源於網絡媒體的有7篇,佔70%。產生於網絡媒體的虛假新聞比列遠遠高於傳統媒體。一方面原因是網絡具有個體匿名性、內容復制性的特征,使得虛假新聞在網絡空間裡大面積傳播。另一方面是因為新聞媒體工作者“把關人”角色的缺位,對信源疏於求証。

(二)行業監管部門都採取了嚴厲的“事后懲罰”措施

2016年假新聞的事后懲罰中,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揮積極效應,公開通報了多家媒體發布虛假新聞失實報道的查辦情況。對部分涉事記者,依法吊銷其記者証,並將其列入新聞採編不良從業記錄。對商業網站轉發虛假新聞報道的問題,交由相關部門核實處理。

(三)虛假新聞存活周期越來越短,很快被揭露和戳穿

盡管虛假新聞可以借助網絡化媒體肆意傳播,但網絡化的“多媒體”語境,使得虛假新聞的存活周期越來越短。如澎湃新聞1月4日14︰30分發布“江西九江發生6.9級地震”,13分鐘后即發文更正虛假消息。新京報網報道《山西教屯留縣紀委書記屜世貴被免職》,20分鐘后,澎湃新聞即証明新聞系偽造的。

二、虛假新聞出現的原因分析

比爾·科瓦奇曾說:盡管大多數新聞工作者表示繼續忠於真實,但是各種力量卻削弱了新聞工作者對真實的追求。在源源不斷地大量生產新聞的新興媒體文化中,新聞變得碎片化﹔信息源反過來控制了記者﹔新聞工作標准的改變使媒體把關人不再起作用[2]。2016年十大虛假新聞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部分從業者未能嚴格遵守職業規范和職業操守

新聞真實性是新聞的最基本要求,可是這一要求在新聞實踐中卻未能被很好地捍衛和執行。一則是記者編輯對新聞真實性原則的輕視和忽略,致使採編工作浮躁、浮夸、膚淺[3]。二則是一些網絡媒體“進人門檻”降低,少數新聞從業者嚴重缺乏社會責任感。為了商業利益和點擊率而發布“三俗”新聞。有的不尊重信息源,對新聞素材任意取舍、胡亂加工、主觀臆測﹔有的甚至是追求新、異、特、血、腥、性,故意制造虛假新聞,欺騙受眾。

(二)商業利益的因素誘發了虛假新聞的發生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商業利益的驅動使得虛假新聞頻頻發生。有的媒體“一切向錢看”,把記者和編輯的發稿量和工資挂鉤、把經濟效益和年底的分紅福利挂鉤,使得媒體工作者看重發稿數量,而輕視新聞質量。為了追求高點擊率,而制造虛假新聞或噱頭新聞獲得轟動效應。還有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工作人員,不遵守職業規范,捏造虛假新聞謀取私利。《華西都市報》發布的《女孩跟男友回農村過年,見到第一頓飯想分手了》、中國日報中文網的《揭范冰冰母女二人同侍香港老大驚人真相》均是媒體被“利益至上”沖昏了頭腦的例証。

(三)網絡媒體的興起,使得媒體生態環境日益復雜

當新聞業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后,虛假新聞也開始帶有強烈的網絡時代特征。它的發生原因、傳播軌跡乃至揭發、証偽機制都具有鮮明的互聯網特色[4]。網絡對個體進行“話語賦權”,但網絡的開放性和匿名性也給虛假新聞提供了滋生的溫床。一些網民打著言論自由的口號,別有用心地制造虛假新聞或者網絡謠言。一些資本團體雇佣“水軍”、“網絡推手”轉發虛假新聞謀取利益,煽動網絡民族主義、“仇官仇富”的情緒。媒體經營與管理也出現紕漏問題,媒體為了搶關注性和時效性,導致新聞審核程序被“束之高閣”。澎湃新聞發布《江西九江發生6.9級地震》、新京報網刊發報道《山西24教師聚餐被通報批評續:縣紀委書記被免職》都是省略中間審核環節導致虛假新聞出籠的例証。

(四)約束措施和整頓的政策還不夠完善

媒體的超速發展和社會事物的多變,使得我國在虛假新聞的制度設計、政策規范的制定上略顯滯后。很多剛性的、有效的、可操作的追查、問責、監管、懲罰機制尚未健全。2016年虛假新聞發生后,行業主管部門也對相關單位進行了處罰。但我們依然要看到,這只是被報道出來接受懲罰的極少數,在微博、微信或其他客戶端上依然有大量的制造虛假新聞而未被處罰的“漏網之魚”。他們不可避免地會故技重施,重走制造虛假新聞、傳播虛假新聞的老路。

三、虛假新聞的防范策略

虛假新聞的治理要尋求多方參與,借助防范機制科學化、防范過程常態化、防范主體全員化形成圍剿虛假新聞的“合力拳”。筆者認為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建立健全新聞行業法制和體制,用制度立規矩

唐遠清認為,要切實有效地防治虛假新聞,關鍵在於盡快建構起制度化的來自傳媒外部的新聞監管體系,這主要包括主管機關的行政監督、新聞行業協會的行業監督、新聞評議會等對新聞媒體的社會監督[5]。目前我國的新聞法規還不夠完善,要早日出台符合自身實情的新聞法規。無論何種類型的媒體,隻要參與虛假新聞的制造和傳播,都要按照政策法規給予相應的懲罰。要發揮行業監督和行業自律的作用,成立新聞道德委員會,建立新聞公平人制度。要以政策做保障,用制度立規矩。讓新聞從業者和普通民眾“不敢造假”、“不能造假”,降低虛假新聞出現的概率,保障新聞的真實性和權威性,讓媒體環境“風清氣正”。

(二)媒體組織要規范刊發新聞的流程和機制

傳統媒體有其嚴格的把關制度,但在2016年十大虛假涉事媒體中依然有《成都商報》《南湖晚報》兩個傳統媒體的身影。無論是何種類型的媒體,如果沒有嚴密的內部審稿、發稿制度,不能在制作新聞的流程中把好關,那勢必會造成發稿、審稿無序、虛假新聞泛濫。新聞工作者對於關系到國計民生、社會生活的重大事件的新聞線索和信息源可疑的新聞要進行多次核實,要嚴格執行初審、復審和終審的新聞審核制度。

(三)媒體工作人員要提升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

2016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九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說到。希望廣大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新聞志向,提高業務水平,勇於改進創新,不斷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業務精湛的新聞工作者﹔要堅持正確工作取向,發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勤奮工作、甘於奉獻,做作風優良的新聞工作者[6]。媒體工作人員要切實提高自身職業修養和職業道德,增強社會責任感。本著對社會和公眾負責的原則,認真理性地思考新聞的真實性,小心地求真、核對信息源。多參加行業內部和單位舉辦的預防虛假新聞的理論學習,提高識別虛假新聞的能力。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在紛繁復雜的新聞信息中,做社會和受眾信賴的“把關人”。

(四)廣大受眾要提高媒介素養,形成“新聞打假”的社會氛圍

社會化媒體時代,廣大受眾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對待新聞一定要敢於質疑,有批判意識、有辨別真假的能力。要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健康的心態,不制造虛假新聞。遵守相關法律政策,弘揚先進文化,維護傳播生態文明。面對虛假新聞時,更好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盲目轉發,不以訛傳訛。如果發現媒體發布虛假新聞,受眾應要立刻向新聞主管部門檢舉、反映。如果能形成“人人都是監督者”的社會氛圍,那麼出現虛假新聞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每年的虛假新聞評選都給所有的媒體、媒體從業者、行業主管部門、社會公眾敲響了警鐘。虛假新聞的防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漫長的過程。隻有在行業部門、媒體單位、新聞從業者、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可行路徑進行防范和規避,才能永葆媒體的公信力和新聞的權威性,才能杜絕虛假新聞、讓新聞真實性原則不至於落空。

參考文獻:

[1] 年度虛假新聞研究課題組.2016年虛假新聞研究報告[J].新聞記者,2017(1).

[2] (美)比爾·科瓦奇,湯姆·羅森斯蒂爾.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3] 呂怡然.10年打假:不得不說的“故事”——堅持十年鞭撻虛假新聞的歷程和思考[J].新聞戰線,2011(4).

[4] 年度虛假新聞研究課題組.2012年虛假新聞研究報告[J].新聞記者,2013(1).

[5] 唐遠清.防治虛假新聞的關鍵靠制度化的新聞監管體系[J].新聞記者,2010(1).

[6] 張爍.習近平在會見中國記協第九屆理事會全體代表和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代表時強調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劉雲山參加會見並在會上代表黨中央致詞[N].人民日報, 2016-11-08.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