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3期

簡析《間諜之橋》中的理想人格主題

張 桓
2017年04月06日16:44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在《間諜之橋》中,律師多諾萬,一名出色的保險律師,經歷了與蘇聯間諜交涉、面臨美國公眾質疑、隻身一人前往東德進行換俘,面臨了許多艱難的選擇,遭遇進退兩難的困境,甚至成為了冷戰中兩個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共同的敵人,他不僅面對了輿論壓力,且生命安全也受到了威脅,甚至連累家人陷入危險之中,他經歷了困頓與迷茫、找尋與受挫、覺醒與堅定,不斷地超越自己,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路實現了自我。

關鍵詞:自我實現﹔理想人格﹔愛國主義

理想人格一般是指一定社會或階級所倡導的道德上的完美典型,是人們普遍認為的完美人格形象。是一定社會的道德要求和道德理想的最高體現。

馬斯洛筆下自我實現的人是他理論思想中理想人格的典范。自我實現的人,充分開發和利用了自己的天資、潛能,竭盡使自己趨於完美。馬斯洛通過研究自我實現的人,建立起了一套充分肯定和發揚人的需要、潛能,並使得自己與之所處的社會保持協調的理想人格模式。這體現了對人的終極價值的追求,是對人性之境界的升華。

要具備理想人格,首先是實現個人價值,再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高度融合,將社會責任與規范納入到自己的個性發展的軌道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期望自己成為具備理想人格的人,然而,生活中的我們往往只是社會中的一個小角色。我們也許成就不了千秋偉業,但卻可以以修身為起點,從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做起,去發現真實的自我,順應內在本然塑造真實而堅強的個性。同時,個人做好了,也積極影響著周圍人,最終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即“個人的歷來都不純粹是個人的,而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從來都是個人的”《間諜之橋》中平凡的保險律師多諾萬用個體平凡的生命,達到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展示了這種理想人格。

一、規則即信念

影片開頭的一個小情節就設置的格外精彩,為整部電影做了注解:多諾萬的一個客戶是保險公司,結果一個投保人駕車撞了五個摩托車手。保險公司保証投保人每次意外都會為其支付三百萬美元,於是摩托車手們的律師認為這是五次意外,應當理賠一千五百萬美元。二人私下見面時,多諾萬不同意,於是發生了下面的對話。

多諾萬舉例說:“如果我將保齡球全部擊倒,就隻算一件事,而不是十件。”

對方律師反擊道:“我的客戶不是保齡球,即使你的人是那樣對待他。”

對方律師這一點無疑是正確的:人不是保齡球﹔而多諾萬看上去毫無人性,只是玩弄概念和規則。在他看來,受害人,無疑很淒慘﹔但不能因為慘,就出賣自己客戶的利益。而且多諾萬一再強調:肇事司機不是我們的客戶,他的保險公司才是。

這個橋段成功的塑造出了多諾萬的兩個特點:規則至上且在規則中游刃有余。這兩點對於電影主題是至關重要的:正因為他認為規則至上,他才堅信每個人都有權被辯護,從而替全民公敵蘇聯間諜去辯護﹔正因為他出色的技巧,他才能用一個蘇聯間諜換回兩個美國人。影片中對於多諾萬的規則信念還有很多描述:拒絕向中情局透露客戶信息、質疑檢方的取証過程、積極上訴、遭受輿論指責和暴徒襲擊仍不為所動等等。當蘇聯間諜阿貝爾問他,想不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間諜的時候,多諾萬回答:“這並不重要。”

這體現了多諾萬的信念:相信程序正義,相信規則,現實世界不是蝙蝠俠的哥譚市,法外正義,並不是正義。電影中時值冷站高峰,美蘇劍拔弩張,國際社會是一個無政府的社會,毫無規則可言,大家都在為利益不擇手段。希望多諾萬透露阿貝爾信息的中情局特工霍夫曼就這樣說過:“這件事沒有規則的。”為了一點點所謂的信念,為自己祖國的敵人辯護,這是不是傻?多諾萬可不這麼認為,他的信念不至於法律的正義,而更在於對於法律地位的認可——遵守憲法。

當我欣賞這部影片時,結合中國當下的國情,更是感慨頗深。

二、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高度融合

不論在哪個國家,不論在什麼價值體系中,愛國主義都是理想人格中至關重要的一個表現方式。愛國的行為可以說是社會價值中重要的一環。多諾萬難道不愛國嗎?他為國家的敵人去辯護,不惜成為眾矢之的,成為一個“賣國賊”,那麼為何說他是一個自我實現了的理想人格呢?

將國家理想與信念置於個人價值之上,尋求著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是一種愛國﹔具備著獨立性的精神與勇氣,敢於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與理 想去追逐著自我,尋求與社會的融合,更是一種愛國。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愛國的實現是需要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互結合的。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主張個人要為國家前途、人民福祉貢獻力量。范仲淹的理想人格,也是我國古代文人墨客心中所向往的理想人格,即將個人的利益與社會群體的利益相統一。個人需要不斷完善自己,而人的完善也正是在外界社會環境和社會關系中不斷完善的。也正如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著名論斷,人的本質在於人的社會性,即一個人

最終是怎樣的人,具備怎樣的品性,存在著怎樣的發展傾向,很大程度上是受人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關系制約的。馬斯洛也認為:“人類動機不僅包括本身,而且應包括環境,包括文化的決定作用。”即,理想人格的實現的重要條件,與個人的天性、性格、脾氣秉性有關,也更需要外界良好的社會文化的影響與塑造。

另一方面,這種個體的力量並非只是源自本能,還與其生存環境存在著關聯。他也用這種個體人格積極影響與改變著周圍的環境。多諾萬要在殘酷危險的政治環境下,為國家的敵人辯護,需要頂住外界的一切壓力,也需要他內心的強大和安寧。他的內在精神與其工作經歷是息息相關的。

一個愛國的人為何要替自己祖國的敵人去辯護呢,除了作為一個律師本身對於程序正義的信仰之外,多諾萬清晰地認識到了該以怎樣一種理智的行為去愛國。這也是他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高度融合,只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普通百姓出於恐懼與憤怒並沒有理解這一點。

多諾萬的理智愛國行為是基於以下一個重要原因的:讓間諜阿貝爾活命符合自己祖國的真正利益。因為冷戰時期兩國愈演愈烈的情報戰必定日后導致兩國更多的情報人員被捕,現在基於民憤處死了蘇聯人,明天蘇聯人就會處死我們的人作為回應。這裡顯示出了多諾萬真正的智慧,不僅僅是在法律體系內游刃有余,更在於對於生命的態度上珍惜。對等的、成熟的國際政治是文明的游戲,規則至上。片中冷戰尚未到達白熱化階段,野蠻的殺戮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多諾萬提議建立一種交換規則。間諜行為除了搜集情報更是一種外交上的相互刺探,都是由利益主導。人類一直致力於以越來越文明的方式解決爭端。多諾萬正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一個普通的律師,能以這樣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也正是由於他將自身的價值與社會價值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

三、自我的清醒

作為一個擁有理想人格的人,諾多萬身上什麼特質最值得我們去學習呢?

馬斯洛在其著作《自我實現的人》中總結了自我實現者們的自我特征:他們有知覺的明晰性,具備了超然獨立、意志自由等優秀品質,有著極大增強的、自我超越的人生體驗,對美是注重與追求的等等。

自我實現的人,能夠比較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看到優點發揮長處,又正視自身的不足﹔他們有著強烈的主體意識,遵從內心所想,注重依靠自己的情感和價值選擇採取行動﹔自尊自重,也尊重別人,對他人和社會懷有一種深厚的情感﹔對自己不滿足,不斷超越與完善著以前的自我,戰勝挫折的成就感讓他們體會到強烈的自信和力量,得到沉醉感和滿足感、幸福感。可以說,這種自我是清醒的、真實的,迸發著強烈生命力與超越性的自我。

參照馬斯洛對自我實現者們的自我特征描述,可以發現,在類似的弱勢與邊緣環境圍困下,律師多諾萬身上最閃光的特質莫過於一種清醒的認識,這種自我的明晰,是建立在他一直明白內心的真正所想,看清自己生活方向的基礎上的。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這種清醒體現在他理智的愛國行為上,隻有在清醒的認知之下,人物才可以聽從內心的驅使,才可以顯露出真實的自我。馬斯洛說:“人們都有著一個自我,我常說‘傾聽內在沖動的聲音’,其含義就是要讓自我顯露出來……作為邁向自我實現的簡單的第一步……聽從自己身內‘最高法庭’的判決。”聽從內在的聲音,對自我有個了解和認知,再決定怎樣去做,這是自我實現的第一步,也是理想人格的一個顯著特征。

每當筆者想起9·15西安反日游行時仍然感到惴惴不安,不理智的愛國行為所產生的惡果仍歷歷在目。正如費爾巴哈所言:“生命本身就是幸福,生命本是一切福利的總和。”當我們以愛國的名義將惡行指向自己無辜的同胞時,我們都是在與愛國主義、理想人格甚至是一個健康的人漸行漸遠。

參考文獻:

[1] 戴文文.嚴歌苓作品中的自我實現主題[D].山東師范大學,2015.

[2] (美)亞伯拉罕·馬斯洛著.許金聲,劉鋒等譯.自我實現的人[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

[3] 潘文晉.《間諜之橋》的敘事策略[J].電影文學,2016(17).

[4] Aegean.《間諜之橋》:好看到忘記贊美國家[J].電影世界,2015(11).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