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悲喜交織的寓言佳作
摘 要:《驢得水》靠口碑發酵取得票房與話題雙贏,多重主題解讀空間造就其“講個笑話,你可別哭”的觀感。打著“開心麻花第二部電影”旗號,卻讓觀眾在喜劇中戳中痛點,在黑色幽默的外衣下,剝開諷刺隱喻之核。縱觀全片,高度符號化的人性寓言、須臾不離的水與女性寓言和從話劇到電影改編的現實寓言,使本片雖有外在形式缺憾,卻仍不失為一部讓人在悲喜交織中體味從人生到理想、從腳下到星空的寓言佳作。
關鍵詞:人性﹔水﹔女性﹔話劇改編
近年的內地電影市場,如果還有哪部電影能像《讓子彈飛》一般,雅俗共賞,觀影人群廣泛,靠口碑發酵取得票房與話題雙贏(朋友圈自營銷可觀,豆瓣評分8.3,1.73億票房收益率達到476%),誠如魯迅先生當年評價紅樓的“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當推《驢得水》。有中年女性觀眾從頭笑到尾,也有人驚訝於其中的大尺度台詞,有影迷怒指其完全照搬話劇沒有半點視聽語言,也有人贊其為當代中國史的整體寓言。打著“開心麻花第二部電影”旗號,想要接過《夏洛特煩惱》的話劇改編電影之棒,卻硬生生讓觀眾在喜劇中戳中痛點,在黑色幽默的外衣下,剝開諷刺隱喻之核,成全了一部悲喜交織的寓言佳作。
一、高度符號化的人性寓言
《驢得水》最為人稱道之處,恐怕非它隨處可即的各種高度符號化的表征隱喻莫屬。均有所指的台詞、令人嘆服的人物設置和環環相扣的情節走向寫就了一出人性寓言。
先看影片開頭,校長信誓旦旦,表示要以改造國人的貪愚弱私為己任。然而影片卻巧妙地使主人公們經過一番掙扎后暴露出的本來面目與這四個字中的國民劣根性一一對應:1.校長之“貪”。口頭禪“干大事不拘小節”的校長,貪在夢想與名聲,為了實現農村教育的理想,可以使用任何方法,接受任何代價,卻不知正如裴魁山所言,“中國最缺乏教育的或許不是農民”。所有的悲劇,始作俑者和不遺余力推動者都是他,最正義的校長,同時也正是偽善而對一曼揮下屠刀的校長﹔2.裴魁山之“私”。不同意獎學金方案,但驢棚著火卻第一個去找水,如果說校長是功利的理想主義者,裴魁山就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在一曼睡服銅匠,他在窗外站了一夜之后,最終徹底放棄幻想,利益至上成為他的人生信條,夏天穿貂無疑是他性格突轉的外部表征﹔3.周鐵男之“愚”。驢棚著火居然用掃帚滅火,導致火勢更旺,頂撞特派員,諷刺銅匠,導致更深的報復,完全忠於校長的他無疑是愚的,一聲槍響后,雖然逃過一命,然而真正的他其實已成槍下亡魂。失去血性的周鐵男,映襯了知識分子“被閹割”的尷尬處境﹔4.張一曼之“弱”。影片開頭關於獎學金方案的開會討論,一曼從茫然不知的“啥獎學金啊”到聽周鐵男的“你不用管”於是“那我支持吧”,她一直對一切都是無所謂的。影片主線沖突展開時(要調查驢得水),她選擇逃避(“我去做飯”),被裴魁山表白時,她感到無助(“壞了這可怎麼弄”)。習慣了游戲人間,卻不知人間容不下特立獨行,被毀滅的她,正如《異鄉人》中所說:“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容身,只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銅匠之“惡”。銅匠認為照相會死人是為愚,被一曼誘惑后繼續扮演是為貪,最后也不忘記要錢是為私,在夫妻關系中的地位是為弱。然而這樣國民劣根性俱全的他,受到傷害后,報復也來得最猛烈。教育使他拋棄了舊世界,而新世界卻繼續看不起他,無處容身的他一旦得勢,就成為了最小人的掌權者,這場沖突的題中之義,似指教育亦不能完全改變人性之惡,如無制度庇佑,則將制造更多惡行。孫佳佳之“善”。一直被聖母光輝籠罩的佳佳,也隻能不斷在校長的親情面前屈服。三次屈服,分別失去了驢棚、驢,以及差一點就毀滅自我(所幸有銅匠媳婦的破壞)。她代表著最純潔的靈魂(周鐵男大吼告訴她隻有先打入他們內部才能對付他們),還好,最終她可以去延安投奔新世界。
再回顧驢棚著火段落。四個主人公救火方法各不相同,然而最后卻在校長的“聽我指揮”命令下,親眼見証了驢棚化為灰燼,也體現了四人骨子裡的妥協。驢棚沒了,驢無家可歸,也暗喻著此事快要被曝光於光天化日之下。
當然有隱喻的不止一處。學校牆上的“學做人”三個大字出現在鏡頭背景數次,無疑與情節形成強烈反諷的互文關系。如果所有人都“干大事不拘小節”,所有人都“什麼也不聽,什麼也不管”,迎來的隻有眾生毀滅。影片空鏡頭裡有一棵樹,從片頭到片尾,一直岌岌可危地長在懸崖邊上,似在宣告這場農村教育的失敗。而縱觀全片,真正的驢得水和從未出現過的學生,猶如幽靈一般,雖缺席卻在俯視著這荒誕的一切。至於學校選址於神廟之上,則更引人深思。當然,當我們想到影片中主人公各自的階層,對照歷史,隻會更覺觸目驚心。還好這是一部電影,然而這也不僅僅是一部電影。
二、水與女性寓言
相比於2016年大熱的《夏洛特煩惱》和《港囧》中女性的軟弱無力、賢良淑德,2017年的《我不是潘金蓮》開始有女性自我意識覺醒,而《驢得水》中的女性角色,則幾乎以女權主義宣言的姿態出現,塑造了國產電影中前所未見的獨立女性形象。
從影片名中即可略窺端倪。“驢”得“水”,實則道出的卻是自從《紅樓夢》以來曹公所悲之女性審美文化缺乏。世人皆知曹公將女兒比作水做的骨肉,而本片學校地處偏僻,嚴重缺水的設定恰恰與此暗應,女性為水,則男性為驢,女性的自由爛漫,對照的是男性的貪愚弱私,驢得水則學校有生命力,這幾頭驢都幸運地得到過水,然而當水被壓榨甚至廢棄,暴戮的未來隨之可見。真假呂得水的情節,自令人會心一笑,想到紅樓夢中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然而結尾一曼的自殺,佳佳的風雨前程,可不又似大觀園的飛鳥各投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淨!
總是笑意盈盈,一片天真爛漫,孩童般的性格與超前的性觀念在一曼身上達到了驚人的統一,無視幾千年來男性強加於女性身上的道德枷鎖。她像盧梭筆下真正的人,自由、自然、自信,生機勃勃。她的內心是強大的,這種強大是她的美麗,但這美麗又極為脆弱。
於一曼而言,頭發與花,是她美麗心靈的外化,而頭發,則更是作為她短暫人生的前后分割點而存在。卷發是她的自我,她願意,可以剪下來送人(“卷卷的真好看”),是她對美麗的追求,對新事物的接納。被辱罵被扇巴掌都沒關系,隻有要美麗,她依然可以恢復(來到鄉下,蒜皮雪花和留聲機下,她重新歌唱起舞),而一旦剪去頭發,她就瘋了。這剪頭發的場景,與遠隔重洋的《西西裡美麗傳說》中的“蕩婦羞辱”一樣,在刺痛觀眾的眼睛。瘋了的一曼依然在採花,當教堂混亂眾人皆忙於出逃,隻有她哭喊著在保護她的花。但槍響之時,她默默扔了花,藏起了手槍。這是她的真正隕落。
未經開化的銅匠,因她的美麗,經由她的一綹發絲,感受到詩意的美好,這是女性之於男性的創造意味,正似寶玉掙脫大觀園外的污濁男性世界,在黛玉垂淚和丫鬟影響下,終由頑石煉成璞玉。一曼的引領,佳佳的教誨,使得銅匠脫胎換骨,誰又能想到,后來的銅匠卻徹底轉變為殘暴無恥的掌權者,與前面一曼違心而言的“你就是個牲口”形成了值得玩味的互文,真正變成了一頭享樂的牲口。必須指出的是,如果說之前一曼把銅匠變成了人,正是她這句話,又親手掐死了銅匠,當那一綹頭發落地,銅匠的質朴也就蕩然無存:缺少了女性創造性的指引,銅匠的精神便放棄了向人轉變的努力,內心成為齷齪的怪獸。他親手毀滅了一曼花的精神(瘋了的一曼還在採花正是她始終追求美麗的外化),但卻永遠無法認識到,他毀滅的女性,正是塑造他的人,給了他能力毀滅一曼的人。
而當銅匠下令辱罵一曼時,轉變為既得利益者走狗的裴魁山發自心底的咒罵,象征著女性徹底被壓制,須眉濁物粉墨登場。幾聲槍響,越來越沉重,最終,當局勢走向失控,也隻有槍象征的強權能解決了。佳佳說“過去的就讓他過去了,隻會更糟”,聽來刺耳,卻又悲涼,因為直指人心。水性越來越少,泥性越來越多。誠如歌德所言“永恆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當這女性隕落,水被踐踏,隻有奔向新世界的佳佳,是黑雲密布中的一縷亮光,因為延安代表的,是翻天覆地的變革,是現實性的希望。
三、話劇到電影的現實寓言
作為話劇,《驢得水》無疑是具有高度藝術水准的佳作,而作為電影,則精巧編劇技巧和多重主題空間亦不能掩蓋其電影語言貧乏的弊病。
影片的悲喜交織,源於對經典之作的再創造。編劇屬於典型的一步錯步步錯的“U-turn”類型,開頭用經典的“欽差大臣”(特派員)橋段引出主線——並不存在的呂得水老師,是黑色幽默電影裡常用的“無中生有”騙局手法,但這種突然發生的外界變故打破平靜的封閉空間,與《狗鎮》亦有異曲同工之處。此種環環相扣的設計使得影片情節結構工整,戲劇沖突不斷,用一個謊言去圓另外一個謊言,矛盾沖突疊加,陰差陽錯的笑料包袱帶來了前半部分扎實的喜劇效果。后半部分的大爆發,諷刺隱喻深得莫泊桑之韻。全片有庫斯圖裡卡式的癲狂、荒誕,有法哈蒂式的困境、沖突,而強烈的戲劇風格感和創作者的個人表達又繼承自《辦公室的故事》《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等優秀前作。黑色幽默和鄉村魔幻現實主義交織的現實,人性中的荒蕪殘忍,系統性的冷漠麻木,與同年的《一個勺子》達成了跨時空的微妙呼應。但最致命的是,忠於話劇版本,也完全放大了話劇改編電影的缺陷,情節推動靠走,人物性格靠吼。完全照搬話劇台詞,連人物站位都是舞台式的,鏡頭語匯蒼白,“讓語言飛”的偷懶與背離成為這部佳作最為人詬病之處。
瑕不掩瑜,外在表現形式的缺憾未能掩蓋本片多重解讀空間之贊。正如影片宣發著力突出的看點“講個笑話,你可別哭”,誠然這是一部最不像電影的電影,然而相比眾多打著IP旗號卻消費了觀眾最后一點情懷的圈錢電影,這又是一部最電影的電影,一部讓人在悲喜交織中體味從人生到理想、從腳下到星空的寓言佳作。
參考文獻:
[1] 宋澤宇.你拿起什麼,什麼就是理想——專訪電影《驢得水》導演周申[J].中國青年,2016(12).
[2] 於家升.電影《驢得水》中的知識分子形象分析[J].大眾文藝,2017(1).
[3] 吳楠.以影片《驢得水》解讀戲劇對電影的影響[J].青年文學家,2016(12).
[4] 朱茹.《驢得水》:突破國產諷刺喜劇的新嘗試[J].電影評介, 2016(12).
[5] 原文泰.“爭議”的變動——《驢得水》的文本內外[J].當代電影,2016(12).
[6] 牛夢笛.《驢得水》:好話劇不等於好電影[N].光明日報,2016(11).
[7] 秦嶺.驢得水:剝洋蔥般露出人性的弱點——評話劇《驢得水》[J].影劇新作,2014(12).
[8] 盧紅丹.《驢得水》:話劇改編電影不是開“倒車”?[N].中國電影報,2016(11).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