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機器人擠進人類朋友圈 市場空間巨大未來隱患頻頻

2017年04月12日06: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機器人擠進人類朋友圈

人工智能可以具備社交和情感能力嗎?

在科幻電影裡,經常出現具有人類感情的“機器人女友”或是“計算機管家”。而在現實生活中,科學家們正試圖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模擬人類思維方式,建立高度擬人化的人機互動,讓機器人介入人類的社交關系。甚至,有人預言,以后人們的“閨蜜”可能演變成“機蜜”,甚至還會有人和機器人結婚。

應用領域廣泛

3月14日,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宣布,將與騰訊QQ開展以微軟小冰進入QQ群聊和QQ公眾號為重點的新一輪合作。在業界看來,這是人工智能在社交平台激發用戶交互潛能的又一次嘗試。

微軟小冰是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發布的一款人工智能伴侶虛擬機器人。依靠實時情感決策對話引擎,微軟小冰不僅可以以幽默風趣的風格與用戶進行實時對話,還可以進行語音和圖像的多感官交流。自2014年誕生以來,憑借微軟在圖像識別、自然語音、大數據、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優勢和獨特的“情感計算框架”,微軟小冰已擁有數千萬用戶,並以200億次人機對話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人工智能“美少女”。

當然,人工智能在社交領域的應用遠非“陪人聊天”這麼簡單。比如,在醫學領域,一款中風患者康復教練機器人,會通過人機互動,為患者演示訓練動作、監督患者運動、提供訓練質量反饋及改善意見,同時還能鼓勵並敦促患者加強康復信心。研究顯示,人類更喜歡和具有身體外形、並能模擬真人交往的機器人互動。因此,一旦社交類機器人被應用於促進兒童智力發育、陪同病人康復治療等領域,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市場空間巨大

國外一項研究發現,人們平均每天在視頻網站“優兔”停留40分鐘,使用社交網站“臉書”35分鐘,同時還要花25分鐘使用通訊應用Snapchat。而根據騰訊發布的“2016微信數據報告”,一半以上的用戶每天使用微信超過90分鐘。以上數據表明,社交網絡依賴已成世界性現象。

而在機器人市場,市場研究公司IDC在《全球商用機器人消費指南》上發布預測報告稱,全球機器人行業及相關服務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17%,2019年行業規模將達到1354億美元。

社交網絡市場的火爆和機器人產業發展背后,孕育著巨大的商機,這也為人工智能介入社交領域注入巨大動力。

在如今的技術條件下,聊天機器人已能輕鬆實現擬人化對話交互,並可完成諸如打車、搜索等任務。社交機器人也被普遍用於企業虛擬客服等領域。

同時,百度等國內互聯網公司都在加大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力度。盡管社交機器人產品遠未進入成熟階段,但市場發展狀況較為良好,如兒童機器人“布丁”,已經賣出超過10萬台。

未來隱患頻頻

“人工智能+社交”給人以巨大想象空間。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美國每10戶家庭中就有一家“入駐”了機器人。這些機器人不僅能任勞任怨地做各種家務,同時還具備“社交”功能,與小孩一起玩耍、幫主人排憂解悶。

然而,社交機器人的出現,並非如大多數人想象得那麼美好,同時也埋藏了很多隱患。

用戶隱私的泄露將面臨巨大風險。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所傳遞的私人信息相對處於可控狀態,但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工具,如果提取了人類的真實情緒並制成數據,則很有可能不慎泄露或被人為利用,嚴重影響使用者的工作生活。事實上,微軟小冰曾經入駐微信,但上線不久,就因大量微信用戶擔心泄露聊天內容而被下線。

同時,當機器人擁有足夠“智能”的時候,人類很難區分社交網絡中的陌生人究竟是不是“同類”。這種現象在當下已經露出萌芽。近日南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聲稱,那些在社交軟件上點贊、轉發用戶內容的或許只是機器人,他們通過分析模型,檢測出多達9%-15%的“推特”賬戶實際上是機器人,而非真正的人類。用智能機器人冒充真人,可能被用於虛假營銷,甚至方便犯罪分子進行恐怖主義宣傳和招聘等。

“社交機器人”是自動控制社交媒體賬戶的計算機程序,它們可以表現得像真人用戶一樣,在社交平台上就某一話題發帖或轉發其他賬號的內容,給這些內容評論、點贊,甚至還可以參與網絡對話和討論。一些“社交機器人”被設計用於提供某些類型的網絡服務,也有一些故意冒充人類使用者,充當“水軍”。(盧澤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