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利用百度人臉識別技術 男子被拐27年后與親生父親相認

劉洋
2017年04月13日15:47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男子被拐27年后與親生父親相認

  通過“寶貝回家”志願者的不懈努力,33歲的福建男子胡奎終於弄清楚了自己的身世:他其實是重慶人,原本的名字叫“付貴”。4月8日,付貴通過視頻與重慶的家人“見面”,被拐27年后,依賴於技術的進步,付貴終於見到了家人。這是百度跨年齡人臉識別系統成功用於尋找走失兒童的首例。

  付貴生活在福建,做過廚師、當過小工頭、現在的工作是和花花草草打交道。雖然每天的生活離不開喝茶,但是他特別嗜辣。“我們家裡人口味都很輕,隻有我口味很重,喜歡吃麻的、辣的,特別是萬州烤魚上面的那層花椒,吃到嘴裡又麻又辣,我最喜歡吃。”因為飲食習慣上的巨大差異,付貴一直覺得自己和身邊人格格不入。而童年時被拐的記憶,讓他尋親的念頭越來越強烈。

  “我記得是在上學的時候,或者是在下學的時候,被人拐走的。我有做夢坐過長長的火車,好像是經過了沙漠一樣的地方,很大的一片,印象很深刻。然后遇見一間屋子,后面就被拐到這裡來了。”付貴回憶,來到福建之后他生了一場大病,所以很多事情都記不清了。

  2009年,付貴在寶貝回家網站上登記了自己的信息。在他的登記信息中,失蹤地點填的是福建。付貴不敢設想尋親的結果:“如果沒有結果,那我就當自己是一個‘過客’吧。”

  付貴等了8年,終於等來了找到親生父親的消息。

  對於付貴的親生父親付光發、姑姑付光友而言,他們的等待更為漫長。他們等了27年。

  時間回到1990年10月16日。重慶市石柱縣大歇鎮。這天早上,付光友送6歲的侄子付貴上學,路上還給他買了爆米花。“付貴你去好好讀書,下午早點回來。”這是付光友給付貴講的最后一句話,她現在都記得自己當天給付貴穿的衣服,滌卡衣服和褲子,背了黃顏色的帆布書包。

  幼兒園距離付光友家不到一公裡,在大歇鎮這樣的地方,孩子們都是放學后自己走回家。然而這天下午放學后,付貴並沒有回到家中。付光友認為,可能是孩子的外婆把孩子接走了,於是沒有在意。直到第二天,他們才發現孩子丟了。付貴的父親付光發立即報了警,拉上鄰裡親戚把周邊能找的地方找了一個遍。

  那時候,石柱縣還沒有通火車,於是一家人就坐著船出去找。聽到哪兒有找到走失小孩的消息,他們都跑過去拿著照片核實,看是不是付貴。隨著時間的推移,希望越來越渺茫,付光發也漸漸不再向別人提起尋找兒子的事情了。

  付貴丟失后的第三年,付光發跟著熟人來到遼寧鞍山打工。付光發從沒跟工友提過兒子丟失的事情,但晚上下了工休息的時候,他常常會想到兒子,有時候會夢見兒子小時候拽著他,有時想起付貴感冒了上醫院打針,其他小孩都哇哇哭,隻有付貴不哭的場景。

  “孩子也特別聰明,給他起名的時候,我就想富貴人人愛,就給他起了‘付貴’。”付貴走失后,付光發的小兒子出生,從孩子記事起他就給小兒子說付貴丟失的事,讓他能時時記得這個事情。

  今年1月,付光發兄妹在寶貝回家網站登記了付貴的信息。上面的照片是付貴4歲時繼母帶著他去拍的,付貴戴著一頂公安帽,看上去乖巧可愛。這張照片也是付貴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在雙方DNA尚未入庫的情況下,登記信息的不一致為寶貝回家的工作人員尋找帶來了很大的阻力。但正是這張照片,成為了尋親成功的關鍵。

  今年3月,百度與寶貝回家合作,將人工智能的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尋找走失兒童中,首批超過2萬條尋親圖片數據接入百度跨年齡人臉識別系統進行對比評測,通過照片比對,初步篩選出數十組疑似案例,付貴就在其中。

  “我們第一眼看到百度團隊提供過來的付貴資料,就覺得這個應該是了,除了照片像之外,還有一個是名字,‘付貴’與‘胡奎’的發音很近。”寶貝回家的工作人員在進一步核實了信息后,開始聯系雙方進行DNA的入庫比對。

  4月1日,DNA比對成功。胡奎就是付貴!

  “我寄出血樣去做比對還不到一周就找到了,我很驚訝。” 最終確認消息傳來的那天,付貴失眠了。

  身在鞍山的付光發高興壞了,他第二天就坐火車趕回了重慶,說要等付貴回家。他說,他暫時不准備回工地了,要在家陪兒子。付貴的姑姑付光友也從東莞趕回了重慶,她今年已經50歲了,大兒子是北大高材生,一手養大的另一個侄子也在讀研。她最遺憾的,就是沒有機會帶大付貴。

  4月8日,因為付貴意外住院,讓這家人的團聚提前了。這一天,病床上的付貴,通過視頻與重慶的家人“見面”了。

  下午3點43分,視頻提前接通,姑姑付光友舉著手機,手抖得厲害:“付貴啊,你還認識我嗎?知道我是誰嗎?我是你姑姑啊,我沒有一刻不想你啊!”說到這裡,父親付光發也止不住啜泣,一直緊緊握著的手鬆開了。

  被拐27年后,依賴於技術的進步,付貴終於見到了家人。

  “寶貝回家”網站創始人張寶艷介紹,付貴是“寶貝回家”採用百度跨年齡人臉識別系統為被拐兒童成功找到親人的首例。

  張寶艷說,照片比對是“寶貝回家”的主要工作途徑之一,過去都是工作人員用肉眼進行比對。由於尋親線索越來越多,肉眼比對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她對於百度人工智能技術助力打拐的項目前景表示樂觀,並稱許多走失家庭將會在這一新技術中受益。“對於眾多被拐兒童家庭來說,會讓他們在尋親路上少走了很多的彎路,會讓更多的被拐兒童早日與家人團圓。”文/劉洋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