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總導演楊潔去世 當年拍戲沒有為錢為名利

楊潔與劇組人員
楊潔與“唐僧師徒”
楊潔和“龍王女兒”張青、 “小白龍”王伯昭
楊潔和“孫悟空”六小齡童
4月15日8時39分,1986版《西游記》總導演楊潔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8歲。據悉,目前楊潔的家人正在低調處理后事。楊潔本人曾在受訪時回憶,拍攝《西游記》 就像漫漫取經路,“我們也是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夠取到真經!”
戲曲導演接拍《西游記》
1929年,楊潔出生在湖北,父親是革命烈士楊伯愷。她從小就愛好文藝,喜歡小說、戲劇、電影,熟讀名著,甚至背熟了《紅樓夢》中的《葬花詞》等詩詞。
楊潔的藝術道路始於播音,1958年進入中央電視台后,她成了戲曲節目導演,以外景拍攝的電視手段制作了不少電視戲曲節目,如京劇《香羅帕》、湘劇《追魚》等。
1979年,楊潔還與鄧在軍導演執導了嚴格意義上的央視的第一台春節聯歡晚會。
可以說,楊潔見証了中國電視從黑白到彩色,從舞台直播到加工成電視藝術片的諸多過程。
但對楊潔來說,拍電視劇一直是她的一個夢想。上世紀80年代初,電視劇還是新生事物,她曾數度主動請纓,但都被拒絕,連處女作《嶗山道士》也一度不被認可。
沒想到,1981年11月,拍攝電視劇《西游記》 的任務從天而降。“楊潔,要是讓你把《西游記》拍成電視劇,你敢不敢接?”聽到領導安排的這個任務,楊潔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脫口而出:“有錢就敢,為什麼不敢?”
這一句話,開啟了楊潔與《西游記》 之間長達幾十年的深深羈絆。
拍攝“忠於原著慎於翻新”
從1982年啟動拍攝,到1986年在央視首播,電視劇《西游記》的制作,對楊潔而言,同樣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當時,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已拍出了《西游記》,但在楊潔看來,這些版本雖然特效驚奇,內容實在不堪,甚至出現了唐僧想和妖怪結婚、豬八戒跳大神等情節。於是,她和其他兩個編劇確定改編一定要“忠於原著,慎於翻新”,將原著中最精彩的部分拍成一個個故事,連續而又獨立。
但由於技術和資金有限,更大的困難還在后頭。當時,劇組一窮二白,所有的鏡頭都由一台老式攝像機完成,而在沒有移動軌道、升降機等設備的情況下,所有的角度變化都要靠人工控制。於是,拍馬追兔子的場面,攝影師、技術組、監視器甚至導演都必須跟著兔子一起跑﹔拍孫悟空被緊箍咒搞得天旋地轉的場面,六小齡童在地上打轉,攝影師就由幾個人扛在梯子上,在空中邊打轉邊拍攝……
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1986版《西游記》卻拍出了名山大川的壯麗,拍出了天宮的仙氣裊裊,也拍出了孫悟空騰雲駕霧的風採。楊潔后來回憶說,整個過程雖然艱苦,但自己就是想要實現完美的效果,“我們是用汗水去彌補這種缺憾,用生命來作賭注啊!”
敢為全劇藝術質量負責
《西游記》拍攝期間,曾遭遇不少非議,楊潔都一一挺了過來。其中,電視劇音樂一度遭專家批評,認為主題曲用了西方的電聲,不夠民族化,《敢問路在何方》的通俗唱法又太抒情。對此,楊潔力排眾議,“我是導演,對全劇的藝術質量負責,領導起用我,是相信我能拍好這部戲!現在既然由我負責,就請不要干預。”
而在拍到14集《大戰紅孩兒》時,劇組遭遇資金困難,央視不願再投資,要求楊潔拍個結尾收官即可。為此,楊潔親自外出找資金,歷經了一次次失望與痛苦。后來,在“蜈蚣精”扮演者李鴻昌的幫助下,《西游記》 得到了追加的300萬元投資,砍去5集,最終拍到了25集,“物價漲了,東西貴了,隻有大家的片酬沒漲,仍是每集最高90元,最低30元……”
70歲時,楊潔堅持拍完了當年落下的5集。2000年,《西游記》 續篇登上熒屏,盡管口碑並不如前作,楊潔卻說:“我畫了個句號。”楊潔曾表示,電視劇《西游記》能夠成功,是因為全組人都是為了“搞藝術”而去的,“我們沒有為錢,沒有為名,沒有為利。”而《西游記》也是她電視劇生命的全部,“我搞電視劇的時間不長,隻有18年,以《西游記》始,以《西游記》終,我感覺太短了,我還沒過癮,但是做不了了。”(記者 曾索狄 殷 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