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的名義》征服年輕人,靠的不是“鄭勝利”

2017年04月18日13:21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小字號
原標題:《人民的名義》征服年輕人,靠的不是“鄭勝利”

文藝九局

  火遍了半邊天的《人民的名義》中,眾生百態的角色無疑是一大亮點。

  無論是新晉網紅、表情包之源的達康書記,還是槽點滿滿的“宇宙區長”孫連成,“漢東boys”組合的每一位成員無論紅臉白臉,都深受年輕網友的偏愛。

  但在這個幾乎每個角色都有粉絲的劇中,卻出了一個異類——鄭勝利。

  “人設不討喜,戲份臭又長,演技很糟心” ,這個角色堪稱被“千夫所指”,“全民都煩”,不得不說也是一種能耐。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樣一個讓網友不買賬的“快進角色”“尿點角色”,卻恰恰是劇組特意安排給年輕人的。

  對此,年輕人紛紛表示:“我們不需要感情戲”“導演對年輕人有很大的誤會”“您這是瞧不起我們年輕人嗎”。場面一時非常尷尬。

  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一個文化產品想要晉身現象級,必須要在互聯網空間上有聲音﹔而在80后、90后乃至00后逐漸掌握了網絡話語權的今天,如果想成為網絡爆款,就必須要搞定年輕人。這個道理,《人民的名義》制作方自然是懂的。

  判斷一個文化產品是不是真的火,有一個標准:看它的影響力是否蔓延到目標受眾之外。對於反腐主旋律劇目《人民的名義》而言,當在B站上看到網友自己剪輯的《人民的名義》片花被頂上首頁,或者看個游戲類直播都能見到彈幕刷“主播達康書記想找你談談”的時候,這劇就已經“成了”。

  在實踐層面上,《人民的名義》確實在年輕人中吸粉無數。但從鄭勝利這個角色的“尷尬”來看,《人民的名義》在年輕人中爆火,似乎有點歪打正著的意味了——我們的年輕人,或許真的被“誤會”了。

  年輕人為什麼喜歡看《人民的名義》?或者說,年輕人喜歡《人民的名義》的哪裡?這本質上涉及對當代年輕人的判斷。如果習慣於將年輕人粗暴地貼上“時髦”“浪漫”“搞笑”“酷”的標簽,再搞一些基於刻板印象的廉價“元素”摻進作品裡,就讓人不由得想起若干年前一些電視上的相聲小品,一把年紀的演員神經兮兮地大喊一聲“哇塞”“歐耶”,自以為抖響了一個包袱而愣在台上等著年輕人笑,那種感覺也是相當的尷尬。

  事實上,年輕人——80后、90后,乃至00后——不僅普遍接受過系統的人文社科教育,借由互聯網了解了大量相關知識,同時也有著“擺脫幼稚便簽”的內在焦慮。因此,他們對政治、歷史、軍事正劇的需求和消費能力其實是非常驚人的,只是並沒有被很好地正視和挖掘出來。近年來,《大明王朝1566》等一批優秀卻未得廣泛傳播的歷史正劇,經由豆瓣、知乎等年輕人聚集平台的推薦,時隔多年煥發“第二春”,正是一項有力的証明:今天掌握網絡輿論聲量的年輕人對於正劇的品味,比起十年前的主流電視觀眾,隻高不低。

  同時,國內較長時期都缺乏嚴肅的歷史政治題材影視正劇。而為數不多的“嚴肅題材”作品,往往以年長者為默認目標受眾,較少考慮年輕人的審美習慣。特別是近年來反腐行動雷厲風行,反映相應政治現實的正劇創作卻沒有跟進,青年人對於這方面的文化需求無處宣泄,隻能求諸《紙牌屋》等外國作品。

  在聚集年輕網民的“A站”“B站”等“亞文化圈子”網站中,都設有專門的軍事、政治版塊。而在貼吧、知乎等年輕人聚集的網絡社區,關於時事、政治、軍事、經濟等的討論也始終是熱門話題,可見當代的年輕人對於所謂“嚴肅題材”內容的興趣之濃厚,絕不在“美妝”“追星”“搞笑”“游戲”等之下。只是前者常常苦於缺乏鮮活而貼近現實的抓手,難以產生話題性。而改變自真實事件的《人民的名義》恰好給它們提供了這個抓手。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可以把《人民的名義》在年輕人中的走紅,看成是青年群體近年來對於政治和主旋律文藝作品需求的一次總爆發。從這個角度看,《人民的名義》的走紅和2016年的湄公河行動的爆紅,存在著某種層面上的相似性。客觀而論,《湄公河行動》本身硬素質在佳作以上、“神作”未滿。但是因為其取材於現實事件,又採用了為年輕人喜聞樂見的選角與拍攝手法,故而為渴求參與到重大話語體系中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入口”,票房也被引爆。影片所獲得的關注並不是針對這一部電影的本身,而是源自多年積累的文藝需求“勢能”。

  同理,《人民的名義》在年輕人中的走紅,當然不可能是因為“鄭勝利”和“感情線”加入得好,而恰恰是源於多年來年輕觀眾渴求優秀的嚴肅題材作品的“勢能”積累。

  想將偶然變成必然,就需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希望《人民的名義》在捧紅“darkcom表情包”之外,能更多引起一些對年輕人嚴肅文藝需求的重視,真正對年輕人“知冷知熱”,而不是“你媽覺得你冷”或者“你爸覺得你愛看感情戲”。這樣,才有機會將主旋律劇目從“爆款”變成“常青款”。(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文藝九局工作室 馬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