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一年了,“達康書記”網絡群眾路線走得如何
還記得一年前的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金句嗎?
“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
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
當時,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群眾在哪裡,領導干部就要到哪裡去,群眾工作就要做到哪裡,“這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
這一重要論述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理論和實踐的豐富和發展,為互聯網條件下各級干部走好群眾路線、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年過去了,我們和大家一起回望走過的路,看看“達康書記”們對這條群眾路線悟得如何、走得又如何。
1 認識更清了——
互聯網成為新時期群眾工作新平台
要說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群眾路線那可是一大法寶。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群眾工作。他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工作重心下移,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拜群眾為師,向群眾問計,從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增長智慧,不斷提高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
過去黨和政府了解民意,有各種各樣比較成熟的傳統渠道,如信訪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媒體的群眾工作部門等。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形勢下,網絡問政已不是了解民意的補充渠道,而成為一個主流的、不可或缺的渠道。“4·19”講話以來的一年更証明,充分認識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的新變化、新挑戰,學會通過網絡做好群眾工作,是擺在全黨面前的重要任務。
如今,時代不同了,群眾工作的環境真變了。且不說,現在群眾民主意識和政治參與意識日益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就看這一年來,網絡、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型媒體發展得有多快!它們搭建了輿論溝通、社會監督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
群眾工作的對象也變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群眾分別處於多個利益群體,利益訴求多元化、個性化,意見表達多樣化、碎片化。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表達訴求更為便利,思想觀念日趨復雜。網絡等新型媒體對社會矛盾具有明顯放大效應,人們在網上感受到的矛盾往往比現實生活中嚴峻得多。縱觀一年來的熱點事件可以發現,網絡群眾路線走不好,很容易處於被動,因為極化效應可能形成一種亢奮的非理性合力。
作為群眾工作的主體,黨政干部本身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黨員社會身份日益復雜,可以說社會上有多少利益群體,黨員就差不多有多少種社會身份。黨員干部自身的素質出現新情況,干部隊伍經歷幾次代際更迭,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工作方法也與老一輩黨員干部有很大不同,群眾觀點總體上得到繼承,但部分黨員干部脫離群眾的所作所為損害了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特別是一些黨員干部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嚴重腐蝕黨的肌體,損害群眾利益,成為影響黨群關系的最大“負資產”。
群眾對黨的評價標准也發生了變化。隨著社會轉型的深入,基於利益訴求之上的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日趨多元,群眾對黨的認同由解放初期翻身得解放的情感認同,轉變為黨長期執政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法理認同和利益認同。隨著人民群眾自身素質的日益提升、眼界的不斷開擴,對黨的評價內容更為豐富,評價標准日趨嚴格,期望值日益增高。群眾對黨的認同度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黨的影響力和凝聚力,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這些都在網絡空間或潛伏,或發酵,或激蕩。
2 態度更正了——
摒棄錯誤觀念才能進入“舒適期”
一年來,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在互聯網環境下開展群眾工作,變得越來越適應。不過,我們也看到,一些違反網絡群眾路線的事情仍在上演,要進入“舒適期”,恐怕仍需強化以下幾種觀念。
一是不懼怕。時至今日,還有一些領導干部對群眾在網上反映問題、提意見很害怕,害怕自己或者自己小團體的一些負面信息被拿到網上去曝光。新媒體條件下,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在群眾監督之下,這種情況下,更需要黨員領導干部潔身自好。應充分認識到,影響一個地方形象的並不是輿論監督,而是輿論監督揭露的問題本身。黨內腐敗現象、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各種損害人民利益的違法違紀現象,如果不能受到公開揭露和批評,不加以糾正,就會謬種流傳,渙散人心,加劇矛盾,最終影響到穩定與發展。因此各級領導干部應有“聞過則喜”的心態,通過輿論監督發現問題,採取有力措施解決問題,懲惡揚善,匡扶正義。
二是不打壓。有的領導干部利用手中的權力打壓網上民意,通過各種手段組織本單位或小團體人員在網上發表反對意見,甚至報復處理發言的網民。互聯網時代,任何想要打壓輿論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這樣做,隻能說明其對網絡輿論的生成發酵甚至最終爆發的過程缺乏清醒認識。在自媒體環境下,偏激的言論更容易集結,形成強大的輿論攻勢。對於網絡民意更多應該疏導,而不是圍堵,更不能打壓,否則網絡民意成為“高壓鍋”,總有一天會被引爆。
三是不漠視。有的領導干部沒有利用網絡進行調研、聽取意見的意識,對網上的意見和建議充耳不聞。一些老同志甚至認為那都是年輕人的事兒,跟自己關系不大,不會使用微博、微信、客戶端的不在少數。黨員領導干部尤其需要提高自己使用互聯網、駕馭互聯網的能力。隻有充分認識到網絡對社會生活的巨大影響,才能夠潛下心來認真學習,最終成為運用互聯網做好群眾工作的行家裡手。
四是要寬容。就是說要有肚量,善解人意。習近平總書記在“4·19”講話中指出,對廣大網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讓互聯網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網民表達意見有一個特點,就是直抒胸臆。我們不能要求老百姓像哲學家、社會學家一樣,有把握全局的深邃眼光,有條分縷析的表達能力,對所有問題都看得那麼准、說得那麼對。他有什麼不滿、有什麼訴求就會直接表達出來,甚至可以帶著自己的某種情緒,帶著自己的某種特點。這種原始和朴素的表達,其實就是網絡民意最真實、最寶貴的東西。
3 運用更熟了——
練就新形勢群眾工作基本功
記得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4·19”講話中強調:“善於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互聯網時代開展群眾工作,隻有適應網絡平等、開放、互動的特點,克服過去直線型、單向度、中心式的工作理念,從網民行為習慣和心理變化出發,順應網絡發展規律,才能更好地與廣大網民實現有效溝通、良性互動,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我們欣喜地看到,一年來,“達康書記”們的許多工作已有成效。把群眾工作拓展到網絡空間,以網絡為載體,關注輿論動態,傾聽網民呼聲,回應網民關切,匯聚網民智慧,正成為新時期各級領導干部努力學習掌握的“問政”本領。
首先,提升媒介素養,成為行家裡手。新媒體時代,不懂網、不上網的領導干部,既不可能真正知民情,也不可能真正懂民意,更談不上引導輿論。利用互聯網開展群眾工作,要與時俱進,更新知識結構。現在,很多領導干部都學會了利用網絡工具讀書、看報、瀏覽信息,為科學決策提供豐富的資訊﹔學會了使用網絡論壇、貼吧、微博、微信、app等新媒體工具,以普通網民的身份參與到網絡輿論的生成和引導過程中。特別是遇到敏感問題和突發事件時,能夠通過互聯網主動發布權威信息表明政府立場,面對網絡謠言及時公布事實真相,涉及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理直氣壯、敢於斗爭,決不含糊其辭、退避三舍。
其次,注重輿情研判,回應群眾關切。近年來,網絡輿情日趨復雜,對輿情進行有效研判顯得尤為重要。隻有正確研判輿情,才能及時發現網絡上的傾向性問題,提前介入,有針對性地發布信息,澄清事實,贏得先機,化解矛盾,有效控制和消除輿論隱患。更重要的是,領導干部要推動政務信息公開,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通過互聯網打造民生服務平台,做到網上有互動、網下有行動,使群眾的利益關切有人聽、有人辦、有人幫、有人管,讓互聯網真正成為黨和政府了解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的新渠道。
再次,善用輿論監督,推動作風轉變。新媒體時代,接受網絡輿論監督將越來越成為領導干部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學會如何在網絡監督的環境下開展工作,已成為新時期各級領導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一門必修課。習近平總書記在“4·19”講話中指出:“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面對互聯網監督,領導干部要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不能“老虎屁股摸不得”,對網絡批評要積極聽取、真心接受。
最后,我們總結出“三變”,也給“達康書記”們走好網絡群眾路線出些點子。
——變被動為主動。摒棄防范輿論的慣性思維,改攔、堵、塞的做法,變為“自己說、主動說、及時說、如實說”,以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變壓力為動力。不能因為負面輿論帶來一定壓力,就“捂蓋子”和一味“滅火”,要努力用理性聲音爭取“同盟軍”,做到快報事實、慎報原因,既不失語、又不妄語,發揮主動權,贏得話語權。
——變對立為互動。充分發揮網絡反映民意的作用,及時與網民交流互動,為群眾解疑釋惑,化解群眾不滿情緒,讓網絡空間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建設性力量。
(圖片來自網絡)
撰稿:丁丁 王冰洋 李康樂 統籌: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