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7年第4期

“內功”在主持人口語傳播中的體現

盤莎莎
2017年04月24日08:10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隨著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全球化以及新媒體愈加全面地滲入到現代生活中,這對傳統媒體提出了新的挑戰——主流媒體中的節目主持人和主持人的口語傳播活動迫切需要提升和錘煉,而主持人口語傳播的能力和特點無不在其“內功”扎實的基礎上得以實現。

關鍵詞:主持口語傳播﹔喉部控制﹔氣息控制﹔吐字控制

隨著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主持人作為公眾傳播者,其身份、角色和功能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另一方面,全球化以及新媒體對現代生活的影響和滲入,對傳統的大眾傳媒,尤其是主流媒體中的主持人提出了新的挑戰。主流媒體中主持人和主持人口語傳播活動迫切需要提升和改進。隻有這樣,主持人才能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和發展,將其功能有效地發揮出來。

關於“節目主持人”一詞的解釋,趙玉明、王福順在《廣播電視辭典》一書中提到:“(主持人)在廣播電視節目中,以個體行為出現,代表群體觀念,以有聲語言為主干或主線駕馭節目進程,直接面向受眾,平等地進出傳播的人。”在這個定義裡,我們至少可以總結出三點要素:1.主持人的傳播平台是廣播電視節目﹔2.主持人的身份是代表群體觀念的個體﹔3.主持人通過口語傳播形式進行傳播活動。

學術界就主持人傳播活動的分析,提出了“主持傳播”的概念,指的是在大眾媒體平台上主持人所實施的傳播行為以及所展開的傳播活動。筆者認為,應該將這一概念具體解釋為“在大眾媒介平台上主持人利用口語傳播所進行和開展的傳播活動”更為恰當,因為主持傳播歸根結底是通過口語傳播活動實現的。

“主持傳播”的概念指出,主持人口語傳播活動是增加人際傳播手段的一種特殊的大眾傳播形式,是大眾傳播人際化的一種特殊呈現形式,利用大眾傳播的平台,通過人際傳播的手段,拉近與受眾觀感和心理上的距離,從而提升傳播效果。因此,主持人口語傳播的發生有三個先決條件:一是傳播者的身份需滿足職業主持人的條件,從事的是具有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的職業主持人的工作﹔二是主持人以大眾媒體作為傳播平台,面向的是大眾受眾(mass audience)﹔三是主持人運用“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口語方式進行更為有效的傳播。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播,如何讓受眾更加心甘情願地“聽我說”,都是主持人“內功”的具體體現。

一、喉部控制“度”的體現

在廣播電視節目的平台上,主持人要拉近自己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使受眾感覺更有親和力,使其增加參與的欲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持人口語的人際化。現在的很多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主持人因為把握不好“度”的問題而出現凡事以我為主的“個人化”現象和彰顯自我的“個性化”現象。不懂裝懂,故作深沉,小孩兒說大人話的主持人在播音主持過程中通過擠捏喉部來刻意增加聲音厚度,認為這樣播出的內容就能讓人信服﹔或在主持過程中刻意用輕、嗲的聲音和諂媚的姿態去與嘉賓交談,認為以此可以體現“親切感”……這些都是錯誤的喉部控制發聲造成的失當現象,會使口語傳播活動中的傳者和受眾平衡走向極端。

語言過程,即信息的“編碼—發送—傳輸—接收—解碼”的過程。也就是說,主持人在說話之前要經過由“想”到“說”的內外部轉化,在轉化的過程中就需要思考如何發出使人願意接受的聲音。其中,喉部放鬆是在發音控制時的基本要求。

喉部放鬆就是要杜絕擠捏喉部發出單薄乏味的聲音,或聲音過虛使漏氣多或音量小。前者顯得不庄重,后者呈現出消極的播講狀態,都是不可取的。強調喉部放鬆有利於發出圓潤悅耳、豐滿柔和、變化自如、富有彈性、自然親切同時又接近日常談話發聲狀態的聲音,從而有效防止主持人因過於強調對“個性”“風格”的塑造而把握不好發聲的“度”,以及過度的“個人化”而造成由“主持人服務的節目”變成“服務主持人的節目”,和過度“個性化”造成的“在個性化中突顯節目風格”變成“在節目風格中烘托個性化”等現象的出現。

二、氣息控制和“對象”的體現

中國人民大學高貴武副教授在他創作的《主持傳播學概論》一書中提到,主持傳播的傳播主體是作為個體的主持人本人,在一個高的語境中面向大眾進行信息傳播,具有人際傳播的某些特征。也就是說,主持人口語傳播活動,一改傳統大眾傳播“一對多”的方式,而採用“一對一”的傳播模式。而細分化的傳播模式的出現,對主持人在進行口語傳播活動時的肢體語言、聲音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外部表現形式我們可以通過語言層面實現。比如,主持人以“您”為交流對象的話語體系,以問答、溝通式的交談方式可以達到很好的對象化效果﹔或者通過一些手勢、動作、眼神等也都可以把信息由鏡頭傳達給電視機前的受眾,使其產生“主持人在與我對話”的感覺。但最終“萬變不離其宗”的還是“內功”的體現。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主持人在口語傳播活動中即使聲音流暢、語速適中,但受眾接收到的有效信息並不多,更不用說氣斷聲虛的播講狀態下的傳播效果了。這是很明顯的“內功”氣息控制不當而造成的。

主持人的口語傳播採用的是“胸腹聯合呼吸”這種方法,強調氣沉丹田。我國戲劇家程硯秋曾將其形容為“氣沉丹田,頭頂虛空,全憑腰轉,兩肩輕鬆”。在口語傳播活動中,吸氣時,依靠肋肌的運動使胸部擴張,把氣息吸入肺部﹔呼氣時,依靠腹腔的壓力,把肺部的氣體呼出。這使發出的聲音有“根”的支撐而更加堅實、響亮,也便於聲音變化的多樣性。

有了氣息的支持,接下來就是主持人的“對象感”的培養了。主持人的口語傳播活動,要淡化大眾傳播的工具性,在心理層面上實現傳授雙方交際對等性。在口語傳播活動中,如果主持人沒搞清楚“對象”,而是一味陶醉在自己的有聲語言表達中,必然會出現“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受眾不買賬的現象。

張頌在《播音創作基礎》一書中提到:“播音員必須設想和感覺到對象的存在和對象的反應,必須從感覺上意識到受眾的心理——要求、願望、情緒等,並由此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處於運動狀態。”這段論述非常通俗易懂地將對象感的形成要素作了總結。其實,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身邊人的一言一行等都會悄無聲息地對主持人造成影響,在口語傳播過程中將這些影響有效地加以運用,努力做到心中有人,“為著受眾、想著受眾、不忘記受眾”,方為上策。

三、吐字控制“准確清晰”的體現

信息社會最重要的便是信息量的汲取,在最短的時間裡接受最多、最有用、最有價值的信息是受眾的最大訴求。主持人的口語傳播活動便是要幫助受眾將信息全息化。所謂的全息化傳播是指“採用立體化的手法,全方位多層次地傳遞信息,甚至傳遞著信息之外的超信息”。在口語傳播活動中,若主持人能夠對這些超信息加以吸收和內化並運用得當,不僅便於受眾的接收、理解和記憶,還能豐富主持人口語,使之更具魅力。

對超信息內化得好不好,最終會表現在口語傳播中“說”的過程。很多節目中,主持人的確很有內涵,但他們的內涵若得不到有效的傳播,必然隻能一直“內”下去。但若能通過准確清晰的口語表達進行傳播,勢必能得到很好的反饋,這就是吐字控制的“內功”體現。

“字正腔圓”是播音員吐字的基本要求和衡量標准,這一點在主持人口語傳播活動中同樣適用。“字正腔圓”要求主持人在吐字時,唇舌靈動力集中,打開口腔(提顴肌、打牙關、挺軟腭、鬆下巴),聲挂前腭以發出准確清晰、圓潤集中的聲音。面對繁雜的信息,傳播時字字皆入於受眾之耳,字字皆入於受眾之心,主持人口語傳播不費力,受眾聽來有美感,這便是努力的方向。

四、結語

在新聞社科、綜藝娛樂等各種形式的節目風生水起的今天,每一個品牌節目的舞台上,都站立著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主持人在其節目中通過口語傳播活動讓受眾喜歡自己的節目。然而,很多受眾都是通過主持人來記住這個節目的,因此,在主持人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的今天,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在受眾的心中站穩腳跟,是每一個主持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主持人在口語傳播中的“內功”無時不在鞭策著主持人苦練自己的“內功”,使之更加扎實,從而由內而外地創造自己特有的風格。而一個主持人的品牌,需要在保持自我風格的同時不斷地超越原本的自己,穩中求變,進行轉型,隻有這樣才能使之成為受眾中的一面旗幟,更好地進行口語傳播活動。

參考文獻:

1.朱軍.朱軍熒屏悟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徐恆.播音發聲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3.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

4.張頌.播音創作基礎[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

5.陳虹.節目主持人傳播[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