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媒介素質教育融入課堂內外

湯廣花
2017年04月25日13:0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媒介素質教育融入課堂內外

  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創辦的院報是學生實踐的平台之一。資料圖片

  “當下,單位與個人皆成傳播主體,這更需要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傳播人才。”日前,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江作蘇教授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院以“面向社會,培養能手”為育人目標,在傳媒格局與理論生態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學院近年所開設專業不僅沒有減少,還增設了網絡新媒體和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0%以上。江作蘇表示,隨著國家對媒體融合、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視,新聞教育事業前景寬廣,堅定了學院圍繞社會需求、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信心。

  “引進來”“走出去”並重 建立優質師資隊伍

  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近年來從新聞採編一線引進一批才俊擔任教師,同時,聘請多位業界有影響力的專家擔任院長助理或兼職教師,指導學生新聞學習與實踐活動。“從業界引進的教師以自身經歷詮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傳道授業,學生認為他們的教學與理念很接地氣。”江作蘇告訴記者,學院現有40%的教師來自業界。此外,學院還派出青年教師到省廣播電視台、省市級報社、地方網媒等新聞單位挂職鍛煉,參與媒體實踐。

  按照當代高等教育數字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要求,培養具有寬廣視野的人才,學院鼓勵師生熟悉網媒和海外深造。近年來,有多名教師和本、碩學生赴美、英、韓、澳及港澳台地區交流訪學。該院還與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聯合培養學生,邀請數據新聞專家來華講學。頻繁互動拓寬了國際學術視野,為學院發展提供了世界眼光。

  高等院校不僅具有人才培養、傳承文化、服務社會等方面的職能,還承擔著科學研究的重任。經過積累,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已在媒介倫理與管理、應急傳播、影視研究、出版學等方面形成特色。一批中青年學者脫穎而出,承辦了大數據新聞、亞洲電影研究等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多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科影響力不斷提升。該院喻發勝教授團隊利用大數據開展媒介預警與輿情研究,入選國家社科重大課題。2015年“東方之星”沉船事件發生后,該院教師組成專門團隊,在輿情處置和應對方面,進行規律性探討和回顧,為相關決策部門提供了有用參考。

  課堂內外有機結合 普及媒介素質教育

  如何將新聞理論與能力素質相融合,這是新聞傳播教育普遍面臨的問題。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針對媒介移動化、視頻化、社交化三大趨勢設計了不同的課程包,以必修+選修的形式,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如開設新聞傳播前沿課程,包括《新媒體採訪編輯》《社會調查方法》《新媒體剪輯技術》等。

  該院還一改“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帶到媒體、社會中去,將課堂作業與實踐創新結合起來。學院辦的院報、學院微信公眾號等都是學生實踐的平台﹔另外,設立9個工作坊,坊主由“長江韜奮新聞獎”獲得者張以慶等業界名家擔任,在影視制作、媒介融合等領域進行實踐,已有學生作品獲得金雞獎。

  為活化教學,學院引入先進的案例式互動教學法,由學生創立媒介倫理案例庫,從案例收集、框架設計到技術平台均由學生完成。“通過對新聞事件復盤式回顧,進行客觀的分析評點,配以英文提要,圖文並茂,以在線資源的形式向社會開放。”江作蘇說,這種訓練不僅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理論素質與動手能力,還具有可持續性,不斷吸引學生參與接力更新。

  “除了能力訓練,新聞人才培養還必須講究情懷教育。”在江作蘇看來,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載道”等思想的延續。學院一方面開設《社會化生存中的媒介素養》等通識課程,將責任教育、公民意識教育及新聞傳播工作者職業理念教育貫穿到課程中去﹔另一方面,成立“立言讀書社”開展課外閱讀,還組織學生在微信上用配樂朗讀的方式,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舉辦師生共享型讀書會、觀影沙龍和攝影比賽,在快樂氣氛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江作蘇認為,媒介素質教育不僅是大學教學的任務,也應該融入義務教育和干部培訓階段。

  理論與實踐相融 引導學生服務社會

  “青年學生的一大特點是活動熱情高、動手願望強,學院打造了多個平台,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

  江作蘇舉例說,他和團隊教授的《新聞採訪與實踐》課程,模擬新聞生產過程實施教學和沉浸式體驗。學生分多路採訪湖北農村農家書屋后,撰寫一手採訪報告18萬余字,《人民日報》還刊登了學生實踐的圖片新聞。2016年,學院師生深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採訪創業人士、中外企業家等,用紙筆、鏡頭等記錄改革發展軌跡。學生們在老師指導下完成了“三個一”:一份兩萬字的調研報告《武漢市經開區(漢南區)一體化發展研究》、一部記錄開發區業績的電視片和一本大型攝影畫冊。

  學院鼓勵學生積極為社會服務。2013年,組織成立了“惲代英新聞採訪小分隊”。惲代英是中國共產黨黨報黨刊的早期領導者,也是華中師范大學杰出的校友。這個小分隊鼓勵后輩校友勇於承擔新聞人的責任,讓新聞學子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採訪團深入全國多地鄉村田野、城市街巷、工地現場,對貧困家庭、留守兒童和普通勞動者進行實地採訪,接地氣、通社情、長才干,完成了“年夜採風”“新洲民俗”等專題的多媒體採訪,寓教於行的方式受到學生歡迎。

  與此同時,學院還組織本科一年級學生組成“一本編輯部”,近百名學子採寫的《華師微事》結集出版,通過觀察碎片化信息時代大學的變化,包括課堂、校園、社團及師生生活等場景,反映時代的變遷,體現了青年新聞人觀察社會所獲得的滿滿的正能量。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