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光明日報:電影導演應該從哪裡來

姚婉莉
2017年04月25日06:5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電影導演應該從哪裡來

  【新聞隨筆】

  英雄不問出處。在近日舉行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諸多影視專家、新銳導演齊聚一堂,共論電影產業的新人培養。在新人導演的培養方式上,內地與香港差異較大。香港著名監制文雋談到,香港沒有電影學院,都是師傅帶徒弟,當導演是個技術活,自己也是從寫文章、劇本、影評慢慢接觸到電影產業的所有環節。但在內地則有學院化的培養體系,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俞劍紅認為,年輕人進入影視戲劇高校學習,是成才成長的主要渠道。導演田蒙則認為,觀眾的感動和笑聲是最直接的,不在乎你是什麼流派。

  我們不能否認不問出處的英雄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獲得成功的事實。但是他們要付出比科班導演更多的努力與艱辛。這種艱辛,既是腦力的,也是心理上的。在充滿機會與夢想的社會中,他們要始終保有對電影藝術純真的熱愛與追求,不拜金、不虛榮。他們要經過多年的磨礪並最終厚積薄發。賈樟柯在拍攝《小武》《站台》等影片前,曾在北京電影學院旁聽,他的拉片筆記有厚厚的幾大本,除此之外還能經常看見他在樓道跳繩以鍛煉體能。如果不是胸有朝陽,他怎能蟄伏一隅、臥薪嘗膽?當機會降臨到你身上,你是運籌帷幄還是驚慌失措?

  導演創作的作品,首先要想到如何能經得起自己良心的檢驗和時間的檢驗。文以載道,娛樂觀眾並不單單指一味地迎合觀眾的口味,好的作品要提出問題,並給觀眾一個正確的解決方向。如果導演是一個悲天憫人的真正藝術家,那他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會給觀眾帶來真善美的享受,而不是“白鷺之白非純真,外潔其色心匪仁”。

  電影無疑是一門綜合的藝術,無論是劇本、攝影還是美術、表演,都承擔著表情達意的功能,都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影藝術如何開啟3D技術的大門,更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電影藝術需要不斷學習以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即使以拍商業類型片享譽全球的美國,也有很多著名的電影學院、電影學系教授電影制作與電影理論。不僅如此,各個綜合類大學也大都有戲劇、電影專業。在博士和碩士研究生階段,他們更注重電影理論的研究,試圖建立良性的電影文化生態,以使電影藝術可持續發展,並把電影作為社會科學來體察,與哲學、社會學、人類學的研究齊頭並進。亞洲很多國家的導演在大學的專業都是社會學、政治學、文學、倫理學等。

  有人說中國電影的質量與成為導演的門檻太低有關。但還是那句話,英雄不問出處,隻要自己有一顆向上的進取心,肯學習、肯借鑒,不為名利,依然會具備那些來自基層的得天獨厚的優勢。電影學院也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各個系科之間的資源共享,師資力量的“交叉換位”,給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創作空間和社會實踐機會。從歷史的眼光來看,進入專業院校學習,仍是有志於電影事業的青年邁向成功的途徑之一。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