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器人"佳佳"變身記者 首次採訪美國科技大咖
4月24日,機器人佳佳通過網絡與科技觀察家凱文·凱利對話。新華社發
中國智能機器人佳佳24日作為新華社特約記者越洋採訪了美國著名科技觀察家凱文·凱利。這是全球首次由高仿真智能機器人作為記者與人進行交互對話,專家認為具有標志性意義。
“佳佳,你能唱首歌或放段音樂嗎?”大洋那邊的凱利通過網絡視頻提問。
“你可以自己找啊。”身著中國傳統服裝的佳佳用流利的英文給了個俏皮回答。
“你有沒有會唱的歌?”凱利堅持。
“嗯,除非你告訴我歌的名字。”
機器人表現可打70分
“你喜歡我嗎?”這是在與美國著名科技觀察家凱文·凱利進行的跨洋對話中,佳佳提出的問題。
“是的。”沉默幾秒后,凱利回答。
“我也這麼想。”佳佳冷靜地回應。
對話開始之前,佳佳“爆表”的顏值就引發不少討論。有網友驚嘆:“我現在是否就身處‘西部世界’(同名科幻美劇中的主題公園)裡呢?”
通過網絡視頻連接的這場對話,一開始並不順利。談話方式以及越洋網絡延遲造成的語音識別誤差等問題影響了佳佳的發揮。直播開始時有網友開玩笑評論說,佳佳如同真實世界的女人一樣嘮嘮叨叨,不知所雲。
然而不久后佳佳真的“漸入佳境”。她告訴凱利,自己的年齡“是個秘密”,這贏得了不少網友大笑的表情。隨后,他們談論了天氣、飲食、風景、各自喜好,還談到了著名演員、藝術等話題。
與《連線》雜志創始人、多年關注人工智能發展的凱利對話,對佳佳而言頗具挑戰性,凱利甚至還問出了自己是誰這樣堪稱哲學范疇的問題。不過,在大部分對話中佳佳回應得體。
這些對話完全沒有經過事先設計。身為美國《連線》雜志創始人的凱利多年關注人工智能的發展,接受機器人採訪的條件之一就是不控制對話內容。套用凱利那本預言科技發展的著作《失控》的書名,對於機器人佳佳的開發者團隊來說,這是一場“失控”的對話。
“讓佳佳接受這樣的挑戰很好,”佳佳開發團隊負責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機器人實驗室主任陳小平教授說,“我對佳佳這次臨場表現總體打70分。”他說,由於越洋網絡延遲等原因,部分對話確實在時序上有些混亂,沒有表現出佳佳應有的能力﹔但佳佳也在部分對話中反應很快,令人滿意。
與計算機專家及媒體代表互動
中國科技大學研發的中國首台特有體驗交互機器人佳佳誕生於去年4月。佳佳的外形面貌源於在中科大女生中征集的形象模特,皮膚使用了高級仿生材料,說話時會張嘴,還會點頭、轉動眼珠等,初步具備了人機對話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軀體動作搭配、大范圍動態環境自主定位導航和雲服務等功能。
佳佳此次進入傳媒領域,與“機器人寫稿”有本質區別。近年來有不少媒體開始嘗試利用程序生成一些稿件,比如在報道高度格式化的股市信息和體育比賽結果等方面,但這些程序都無法與採訪對象互動。
24日,佳佳除了採訪凱利外,還與多名計算機專家及媒體代表進行了互動。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金兼斌說:“這次人機互動由新華社策劃推出,對於未來的新聞採訪,乃至廣義的內容生產,可能具有某種標志性意義。”
內涵遠超Siri
有網友提問,佳佳是不是相當於一個有著美貌外形的蘋果語音助手Siri?事實上,佳佳的內涵和外在都已遠遠超越Siri。她不僅有著語音助理或其他聊天機器人所沒有的人類外表,體內基於機器學習的人工智能技術讓她可以在與人類對話時隨機、不可預測地回答甚至反問,完成作為記者的採訪工作。
人工智能已能在許多方面服務人類,也能與職業高手對弈棋局。但必須承認,人工智能要通過自然語言處理與人類自如交流還是一個“終極挑戰”,其技術在語言理解等多個方面還有待突破。
然而,用自然語言與更智慧的機器對話始終是人類深層次的渴望。
“你喜歡我嗎?”面對機器的提問,曾數次成功預測未來科技趨勢的觀察家凱利的回答並非是禮節性的,因為真正的人工智能時代終將到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