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工智能加速“落地”突破實際應用

2017年04月27日09:10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人工智能加速“落地”突破實際應用

  盡享科技魅力 歡度新春佳節。 王鵬 攝

  自去年人工智能大火后,各家科技公司紛紛開始放飛自我,於是各種畫風清奇、高能有料的人工智能就像春天裡行走的荷爾蒙噴薄而出。在他們看來,研究會畫畫、會聊天的AI早就不足為奇,但是當這些看似精彩但是“地氣”不足的應用在搶佔公眾眼球的同時,還有一部分科技企業則在利用人工智能開始嘗試更加具有實際意義的嘗試,而且也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些已經悄然來到每個人身邊的人工智能應用,也預示著未來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人臉識別領域有突破

  一直以來,社會上不少“難題”讓日新月異的技術手段顯得蒼白無力,而隨著人工智能的加入,部分“難題”則看到了解決的希望,兒童走失的問題則成為了人工智能瞄准希望解決的“難題”之一。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份,百度和全國最大的尋親平台“寶貝回家”開展合作,首批2萬多條尋親數據接入百度跨年齡人臉識別系統對比評測,並篩選出部分疑似案例。截至目前,已經成功確認首例,父母與孩子DNA匹配成功並已相認。

  2017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就曾提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兒童走失的問題。”李彥宏建議國務院辦公廳牽頭,協調公安部、民政部等“反對拐賣婦女兒童行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重要組成單位,統籌企業和社會力量,利用人臉識別等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提升兒童走失案件的偵破效率與破案率。

  除了在尋親方面發揮出色,在熱門的視頻行業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在打擊“流量盜刷”問題方面也初步展現出了威力。據愛奇藝首席技術官湯興介紹,借助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愛奇藝已經成為全球首家通過人工智能建立反作弊系統的視頻平台。據湯興介紹,早在2014年,愛奇藝便開始組建專業技術團隊進行反作弊行為,通過數據監測系統的不斷研發創新,實時數據會經過內部風控系統,實時防刷系統,並根據后台多模型離線防刷系統進行分析。過去幾年中,在與流量盜刷的博弈中,愛奇藝的技術不斷升級,已經由最初單一的日志濾重,到后面的依托多類型用戶訪問的大數據,採用機器學習分析刷量特征,進行有效識別。從去年開始,愛奇藝更是引入了AI大數據機器學習技術,分析刷量特征,進行類准識別,使防盜刷系統變得更加高效。最新數據顯示,愛奇藝流量防刷系統每天涵蓋超2.6億設備訪問的日志投遞系統。

  在線客服、翻譯漸趨成熟

  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除了已經設法解決“兒童走失”的問題外,經常被大家吐槽的“客服”問題也已經開始被人工智能“盯上”。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過去幾年突飛猛進,Saas客服因此迎來歷史機遇轉折點。

  應用了深度學習能力的智能客服,可以更好理解人類語言,適應多變及口語化的提問,更自然地與人類交流。過去一年,網易七魚Saas客服機器人悄然為消費者提供了3500萬人次的服務,包含高達10億次客服消息的投遞。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商業應用中,Saas客服已經成為第一個大規模進入每一個人日常生活的機器人應用場景。網易七魚產品技術總監段毓錚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網易七魚推出全新的“服務直達”產品功能,在第一代機器人產品主要幫助解答標准問題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基礎上,將服務層次從“解答”問題提高到“解決”問題。

  除了在線客服之外,人工智能在在線翻譯領域也有所突破。在日前舉行的“2017全球科技創新地圖”大會上,由搜狗帶來的人工智能技術“將演講者的中文進行准確語音識別,同時由機器將中文翻譯成英文,中英字幕實時上屏,准確地給出每句演講的內容”就成了大會的焦點之一。據搜狗方面表示,對於搜狗的人工智能發展來說,“實用”一直是衡量標准。除了搜狗機器翻譯在會議中的表現,在搜索和輸入法中,以搜狗機器翻譯為代表的各項人工智能技術也相繼應用到產品中。比如搜狗英文搜索,在用戶輸入中文查詢詞后,可以直接提供英文結果和對應的中文翻譯,以及搜狗輸入法近期上線的中譯英語音翻譯功能。

  智能出行加快技術升級

  如今的互聯網應用中,地圖類應用已經成了“剛需”,用戶規模不斷擴張。也正是因此,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上,地圖應用服務商紛紛走在了前列。去年10月,高德地圖就宣布推出人工智能引擎,而上周,更是在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升級的基礎上發布了全新的產品——“活地圖”。

  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表示,如今人們的出行手段越來越多,出行半徑越來越大,出行需求越來越強烈,“路、車、人都活了,如果地圖不活起來就會被淘汰。”因此,高德專門針對“路活、車活、人活”三個方面,致力於推進地圖基礎數據採集方式的變革、城市交通大數據能力的釋放以及地圖產品的學習與進化,從而為用戶打造出一款精准、智能、富有個性化的“活地圖”。在“路活”方面,最核心的競爭就是數據的採集能力。董振寧介紹,如今地圖數據已經從過去完全依靠專業採集生產按計劃作業轉變為由大數據智能採集與專業採集共同主導。憑借數億用戶的出行記錄和阿裡巴巴大數據中的運單數據、物流數據、外賣數據以及來自於高德服務的移動應用及政府交管的大數據,“高德地圖很快就可以發現哪裡開通了新道路、哪裡的道路過期了,甚至是哪個路口的交通規則發生了變化。”董振寧說道。此外,為了實現“車活”,高德目前正在研發深度計算模型,通過將歷史交通數據與天氣情況、交通事件等綜合影響因素納入交通大腦,從而對未來一小時、一天,甚至一周內的城市交通、道路交通進行准確預測。為滿足用戶更多維度的出行需求,高德還計劃通過學習海量用戶行為,在功能擴展、場景細分和用戶偏好學習方面不斷進化,讓每個用戶都能獲得更優的產品體驗。記者 葉丹 實習生 鄺心怡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