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4期

《快樂老人報》內容生產研究

龔 婷
2017年04月27日09:2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快樂老人報》在新媒體環境下崛起,從其淺層的內容生產所呈現的信源多元化、非新聞內容比重大、深度報道、生活方式報道佔主導等特征可以看到其深層次的生產機制的變化,一是該報運用互聯網思維採取眾包新聞的生產模式,二是該報由“新聞紙”轉向“思想紙”“觀點紙”“藝術紙”,三是該報在服務理念下注重深度報道的生產,這給當下老年報紙的內容生產提供了諸多啟示。

關鍵詞:《快樂老人報》﹔報道文本﹔內容生產﹔中國老年報紙﹔互聯網思維

2015年,《快樂老人報》的發行量突破了160萬份,成為自費訂閱量全國第一,省級辦報發行量全國第一的報紙。它於2009年創刊,該報快速發展的7年也是中國新媒體快速發展的7年,這份報紙是新媒體環境下紙媒重生的代表。本研究以該報為研究對象,主要採用內容分析法研究該報的內容生產機制,試圖通過探究這份老年報紙崛起的原因,為新形勢下中國老年報紙的發展提供參考路徑。

一、《快樂老人報》內容生產的文本分析

本文以該報從2009年9月28日第1期到2016年9月22日第701期為調查總體,以期數為抽樣框,採用系統抽樣的方法,每隔8期抽取一個樣本,共抽取的出的72期報紙、1152篇主看報道為研究樣本。本文按類目構建的三大原則,設置稿件來源、內容類別、報道體裁等三個變量對樣本進行編碼、統計、分析。

(一)記者自採新聞佔比小、內容來源多元化

從表1中可以看出,《快樂老人報》的稿件主要來自記者自採、專家寫作、讀者來稿、轉載摘編,稿件來源多元化,讀者來稿所佔比重與記者自採持平,專家參與到內容生產中來,轉摘摘編所佔比重最大。該報由記者、讀者、專家、其他報紙共同生產內容。消息來源從篩選、疏離、線人爆料轉向定制、接近、主動求援[1],內容生產從組織化走向社會化。專業的新聞工作者和業余的受眾一起合作、共同參與內容的制作,報業的內容生產呈現出開放性特征。

(二)新聞內容比重小、非新聞內容比重大

從表2可以看出,《快樂老人報》報道中新聞類的新聞資訊時事內容隻佔了很少的一部分,而非新聞類的觀點言論評論、專業健康知識、衣食住行玩樂、情感生活指南、現象調查解讀、政策解讀指導、歷史文藝副刊、人生經歷故事內容是新聞類內容的7倍,本應以刊登新聞內容為主的報紙卻在經歷著非新聞內容開始佔主導地位的嬗變。

(三)非揭黑式調查性報道、生活方式報道佔主導

在表3中的報道體裁上,所佔比重最大的是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和生活方式報道,排第二的是述評新聞和讀者來信,分別各佔總數的12.5%,所佔比重不大的有評論、特寫、消息、通訊等體裁的報道,專訪、政策文件、散文這些報道類型所佔比重很小。通過進一步具體分析該報的調查性報道、解釋性報道及生活方式報道,我們發現,解釋性報道主圍繞老人生活健康方面的誤區展開,調查性報道主要也是圍繞老人權益方面的問題,尤其是該報的生活方式報道,告知老人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物質利益問題,實用性、功能性非常強。

二、《快樂老人報》內容生產的發展邏輯

《快樂老人報》的內容生產在文本上為何會呈現出這三個特征?其背后的原因是什麼?由此,我們將探求該報背后內容生產的發展邏輯。

(一)市場化下的眾包新聞生產

眾包新聞,這種新聞生產模式以用戶為中心,眾包主要依靠大眾的力量創造有價值內容,在新聞業中,UGC(用戶生產內容)是眾包的主要表現形式。面對數字媒體的沖擊,國外的《衛報》開始了“開放式新聞”的實踐,《紐約時報》任命了首位“社交媒體編輯”。《快樂老人報》一方面讓用戶參與到內容生產的過程中來,另一方面該報社使用社交媒體助力內容生產,這使該報實現了與用戶連接的目的。具體在稿件來源上,主要有記者單獨採寫、記者和專家合作、老人單獨口述、記者和老人合作、醫療專家寫作、名家大師寫作的稿件,記者、專家、讀者共同生產內容,比如編輯劉惠主持的有問必答欄目。另外,該報建立了醫療數據庫、老年QQ群、老年微信群,記者編輯們通過社交媒體讓用戶參與到內容生產的過程中來,對老年QQ群中老年人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道,並逐漸發展微信公眾號,用戶生產內容這種模式使傳統的新聞業有了新的發展空間。

(二)“新聞紙”向“非新聞紙”轉型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非新聞則與此相反。在該報中,非新聞內容是新聞內容的7倍,非新聞內容抽象之,主要是功能性內容、觀點性內容、藝術性內容三大類。該報是一款功能型的產品,強調產品的實用功能和操作功能,比如從營養學的角度報道習近平與外國總要共進早餐,早在2006年,《經濟學人》獲得“世界最佳媒體”頭銜,這說明深度觀點和評論仍然是新媒體時代的人們的核心需求,在該報中,觀點分別來自專業評論員、專家、用戶、大德高僧、名人作家,另外,學者王正鵬認為,新媒體沖擊下,紙媒重生的方向是:轉入小眾媒體的陣營,以藝術化生產的方式生產濃縮的高能量信息[2]。該報的作品板塊專門刊登文藝內容,有大手筆專欄,詩風雅韻欄目、人間詞話欄目、今韻新聲欄目等。在新媒體主宰信傳播的時代,報紙已經無法像過去那樣以“新聞報道”為主導,該報在正在逐步實現“新聞紙”向“非新聞紙”轉型的目標,確定報紙功能紙、觀點紙和藝術紙的角色,重新定位報紙功能。

(三)互聯網下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是一種“運用解釋、分析、預測等方法,從歷史淵源、因果關系、矛盾演變、影響作用、發展趨勢等方面報道新聞的形式”[3]。調查性報道、解釋性報道和生活方式報道在該報中佔了很大比重。如《中國老年人生活狀態調查報道》系列報道,對老年人的非常關心的養老、求醫、問藥、家庭、交往等老人生存狀態方面的問題展開調查研究,解釋性報道如《訛詐扶摔者,他們最終得到了什麼?》,對社會妖魔化老年群體的現狀進行解釋分析,為老年群體洗雪伸冤。生活方式報道主要是告訴大家怎樣生活的報道,如如何向有關部門反映涉老問題、如何保持健康、如何養生、如何才能擁有尊嚴感和價值感等。由此可看出,該報在互聯網環境下重視深度報道的生產,注重對信息的解釋和分析,力求能為讀者提供幫助和服務。

三、《快樂老人報》給中國老年報紙內容生產的啟示

《快樂老人報》的這些實踐操作使該報的發行量大大增長,其內容生產模式為當下中國老年報紙的發展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方向。

首先,運用思維進行開放新內容生產。《快樂老人報》所呈現的開放性的新聞生產模式不同於過去精英式、封閉式、“以我為主”的新聞生產框架,其內容給生產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新聞來源開放化上,這順應了互聯網社會開放、整合、激活、互動、分享的特征,開放性的內容生產的核心特征是新聞生產體系開放化與用戶嵌入,一方面是專業的新聞機構主動配合受用戶參與的趨勢,為他們提供條件,核心路徑是開放專業化的新聞生產的流程體系,為用戶融入專業新聞生產提供入口﹔另一方面,在當下的新媒體環境下,關系就是訊息,專業媒體作為信息中樞,已為用戶——無數個信息節點提供鏈接方式,要保証社會信息流的暢通流動、有序互動。

其次,注重有價值的知識、觀點和思想的生產。在新媒體、電子媒介的擠壓下,報紙要重新進行功能定位,《快樂老人報》從“新聞紙”向“非新聞紙”的轉向對未來中國老年報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啟示,未來新聞業不能僅僅採集信息,而要有“超越報紙”的意識,強化“信息服務商”的角色,從“新聞紙”向“思想紙”、“觀點紙”轉型,由此,一方面要注重生產解釋性和調查性的新聞產品,提高報紙的文化含量,增加報紙的深度,加深讀者對世界、對社會的理解﹔另一方面中國老年報紙要注重有價值的知識、觀點、思想的生產,這個時代信息並不稀缺,稀缺的是知識、思想、觀點和評論,新聞業作為一種公共物品,必須著眼於它為社會提供的效用。

最后,樹立為用戶服務的理念。在網絡化社會的背景,傳播方式多樣化,受眾可以自主選擇接收信息,傳受本位關系發生了變化,“傳播者本位”向“受傳者本位”轉化,新聞傳播者越來越需要從受眾的利益出發進行新聞傳播活動,按照受眾自身的需求進行新聞傳播活動。這反映出新聞傳播者和新聞受傳者都是平等的主體。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新聞傳播者要樹立服務理念,從不同層次的老年讀者的真實需求出發,提供個性化服務,力求為用戶生活提供幫助,為用戶解決問題。

總之,媒介融合是一種社會形態的融合,在新聞傳播活動已經由過去的封閉式的精英化生產模式逐步走向組織化、社會化的開放性生產模式的背景下,新聞媒體組織尤其要學會運用互聯網思進行開放性的內容生產,在這個基礎上匯聚公民的認知盈余力量,對原有的內容進行價值重塑,始終堅持以高質量為核心的整合綜合傳播力,這樣才能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並日益發展壯大。另外,新聞教育也應根據業界的變化作相應的調整,比如另開設文史哲類課程,加強學生專業知識信息化處理、深度報道、調查研究等本領的培養,培養適合新媒體環境下業界需要的人才,促進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志安.新聞生產的變革:從組織化走向社會化——以微博如何影響調查性報道為視角的研究[J].新聞記者,2011(3).

[2] 王正鵬.報紙突圍-數字時代傳統媒體變身記[M].廣州:中山大學,2010.

[3] 甘惜分.新聞學大辭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