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4期

新華網“數據新聞”欄目發展現狀分析

唐延杰
2017年04月27日13:15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數據新聞是大數據時代催生的產物,作為一種基於完善而可信的數據庫而進行新聞生產的新模式,其潛力和價值越來越受到業界與學界的認可和重視。在用戶接受方面,新聞的可視化需求日益加深。新華網作為國內數據新聞實踐的先驅,本文對其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探討數據新聞實踐在國內的發展和前景。

關鍵詞:數據新聞﹔新華網﹔新聞可視化

2015年11月第25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揭曉,新華網的“數據新聞”欄目獲“新聞名專欄”一等獎。作為國內數據新聞的先行者,新華網的“數據新聞”欄目2012年就開始了對“數據可視化”新聞進行探索,2013年起專門成立由20名左右核心成員組成的數據新聞部,負責數據新聞創新制作。中國知網上針對新華網“數據新聞”欄目進行研究的文章隻有8篇,對其2016年整年的內容進行觀察的文章還是空白,本文試圖對新華網“數據新聞”欄目2016年有代表性的板塊內容進行整理分析,對以其為代表的國內數據新聞的發展狀況和特點進行梳理和描述,對比國外主流媒體對數據新聞成熟的使用情況,發現問題並提出建議。

一、數據新聞的界定

“大數據”一詞2013年井噴式地出現在國內學術文章中,隨之而來的是由“大數據”催生的“數據新聞”的研究。最早的一篇是彭蘭老師發表於《編輯之友》的文章《大數據時代,新聞業面臨的新震蕩》,文章通篇隨未對“數據新聞”下以定義,但是預見性地討論了“新聞”的生產模式和機制在“大數據”時代的轉變,以及其作為一種敘事文體在敘事方式上的變革。“從新聞線索與選題的發現的角度看,記者與編輯需要更多地利用媒體自身或合作機構的數據庫,來發現重要的新聞。[1]”彭蘭老師前瞻性地總結了數據新聞的生產方式是由媒體自身或利用其他機構的數據庫,“用數據說話”地進行新聞內容的生產。國內的文獻尚未對“數據新聞”做以規范的定義,方潔老師作為研究數據新聞的先聲,對數據新聞的內涵做如下闡釋:“基於數據的抓取、挖掘、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的新型新聞報道方式”,數據新聞的核心是對數據的處理[2]。數據新聞的生產依托於強大和可信的數據庫,以及新聞生產者對數據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如此才能將龐雜、碎片化的數據整合起來,剖析其背后深層次的意義呈現給受眾。

二、新華網“數據新聞”欄目的發展現狀分析

新華網的“數據新聞”欄目獲得了第25屆中國新聞獎的一等獎,充分說明它代表了國內數據新聞的發展水平,下文將通過對“數據新聞”欄目內容的長期觀察,發現存在的問題,並嘗試提出一些建議。

1.發展現狀及特點

1997年11月7日,新華社順應三網融合的浪潮,與信息產業部實現強強聯合創建了新華網。新華網的“數據新聞”欄目自2012年開辦,已經歷2014年6月和2015年12月兩次改版,現有板塊10個:講習所、政經事、第一時間、數問民生、數據觀、新極客、漲知識、人文說、健康解碼、漫動作。 在新媒體的沖擊之下,作為黨和國家的喉舌,新華社作為不可動搖的老牌黨媒也在為適應受眾的口味做努力,傳播的內容也盡可能地適應受眾淺閱讀的習慣。在新聞內容的選擇和處理上呈現了如下特點。

(1)板塊設計豐富,內容涵蓋全面及時。改版之后的“數據新聞”欄目有十個板塊,涵蓋了時政新聞、經濟新聞、科技新聞、民生新聞、養生知識等,板塊設計合理,內容比較豐富。新華網數據新聞部副主任馬逸群在2014年12月的一篇文章對“數據新聞”欄目的內容定位進行了分類:熱點解碼系列、政策解讀系列、生活服務系列、科普知識系列、交互數據系列[3]。同時,在對每個版塊內容的分析中發現,對時事熱點的跟進方面,“數據新聞”欄目也做的很及時,例如會對各種會議和政策的解讀就十分及時,主題為“亞洲新未來:新活力與新願景”的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3月22日召開以后,3月23日“政經事”板塊就發布了一篇“一圖看博鰲:從三大報告看亞洲經濟活力”的文章,用地圖、柱狀圖、餅狀圖形象解讀了論壇發布的《新興經濟體發展2016年度報告》《亞洲競爭力2016年度報告》《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6年度報告》三大報告,讓受眾輕鬆地讀懂論壇發布的重要內容。

(2)新聞可視化程度加深,適應讀者讀圖習慣。傳統的新聞報道往往是以文字呈現的,新聞被認為是一種敘事文體,有其獨特的敘事結構,例如倒金字塔式、時間順序、通訊形式等,力求通過文字對新聞要素進行編輯,從而完成完整的新聞事件的敘述和新聞意義的表達。但是“讀圖時代”的來臨改變了這一切,人們開始習慣“讀圖”式的閱讀,快速、碎片化成了現代人閱讀的特點。加之數據新聞的快速發展,學會“用數據說話”,熟練運用數據深入淺出地有效地為受眾傳播信息成為新聞從業者的必備技能。“數據新聞”欄目的新聞每一則都是以圖解新聞的形式呈現的,將原本枯燥的數據賦予了不同的設計。例如“取消農業戶口將如何影響你我?”一文,文章針對北京新晉出台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將取消農業戶口這一政策對居民影響進行了圖解分析。新聞中使用行政區地圖展示了實施此方案的城市,用對比方式圖解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戶口居民各會獲得哪些權益。

(3)資料來源廣,欄目與政府部門以及地方媒體關系緊密。筆者重點觀察了2016年一整年的“講習所”和“政經事”兩個招牌板塊的每一則新聞的數據來源。

大數據的使用是數據新聞的基本,有效利用多元豐富的數據,挖掘數據背后的意義,才能更好地實現傳播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數據新聞”欄目的數據來源比較豐富,不乏政府部門的統計數據,也有引用與其他媒體發布的資料,不隻限於本媒體自身的材料。

2.呈現的問題

(1)數據來源豐富,但未形成媒體獨有的數據庫。有相當多的學者將“數據新聞”也稱作“數據推動新聞”,數據可以說是數據新聞的生命頭。尤其是如今大數據技術的日趨成熟,各地方媒體也都競相開展數據新聞的實踐。作為國家權威主流媒體,更要由此增強主流媒體的公信力。通過上述表格可以觀察出,新華網“數據新聞”欄目的數據來源比較豐富,並未形成媒體獨有的強大的數據庫。2015年普利策國內新聞獎頒給了《華盛頓郵報》關於美國境內槍擊案的系列報道,獲獎理由正是由於其對2015年一年的槍擊案做的一個全面的數據庫。通過對一整年的美國境內槍擊案相關數據的統計分析,提出了槍擊案與種族、性別、警察素質等的相關性假設,這對國內數據新聞發展不無啟示。同時,《華盛頓郵報》指出FBI(美國聯邦調查局)與郵報的統計的槍殺死亡人數的數據之間有逾兩倍的出入,揭露了美國聯邦調查局工作的不足,對此美國聯邦調查局進行了回應和反思,這也正是媒體專業主義的體現。

(2)將數據可視化與數據新聞混淆,缺乏對數據的深層剖析。新聞敘事中的“數據可視化”是利用計算機可視化技術將新聞事件中需要的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方便受眾理解和接受的一種表現手段。在對新華網“數據新聞”欄目2016年的觀察中發現,“講習所”的72篇文章無一例外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講話等一些活動的解讀。“政經事”的101篇文章中,會議解讀的有16篇,政策(包括各種政策、新規、規劃、決議、綱要、意見等)解讀類的有34篇,另有3篇是對職能機構的圖解。“現在流行的極簡生活你知道多少?”一文通篇沒有一處數據,實則不具備數據新聞的實質。從國內的數據新聞實踐觀察來看,往往形式大過了內容,一味追求可看性和設計感而忽視了數據新聞的本質。相反對比《華盛頓郵報》,進入其官網便可看到對美國境內槍擊案的數據庫,包括案發地地圖,以及對每一位槍擊致死的死者都有身份描述。基於數據庫的數據分析的話語表達基本支撐了整個報道。

(3)多單篇解讀少系列報道,新聞報道流於表面化。新聞可視化處理其實就是一種將新聞軟處理的方式,充分發掘數據內部的深層次含義才是數據新聞的本質。“數據新聞”欄目的新聞報道將無論是傳統意義上的“硬新聞”還是“軟新聞”都進行了可視化呈現。在對“數據新聞”欄目的觀察中發現,隻有在兩會期間以及十八屆六中全會以后進行了多篇會議解讀,這種系列報道只是隔靴搔痒般地進行信息的串聯,並沒有層層深入地針對某一社會事件進行有邏輯性的剖析。《華盛頓郵報》對美國警察槍擊案的系列報道總共有九篇,都是通過郵報構建的隨時更新的數據庫進行分析而來的報道,每一篇都是從不同角度對槍擊案件的發生原因進行剖析。其中第四篇是“Black and unarmed”(手無寸鐵的黑人),分析了黑人被警察槍擊致死的概率比白人高七倍。國外媒體如《華盛頓郵報》以及最早進行數據新聞實踐的《衛報》在對數據的剖析方面都運作的相當成熟和有公信力,而國內老牌媒體的數據新聞的發展相對還比較滯后。

三、結 語

綜上,以新華網“數據新聞”欄目為代表的國內的數據新聞還處在數據新聞的早期階段。主流媒體要利用好自身已經構建的公信力和政府之間、其他單位和媒體之間便利的獲取資料的渠道,培養和吸納更多有數據分析背景的人才,增強“用數據說話”的能力,加強“跨領域、跨媒體”合作[4],才能促進我國數據新聞行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蘭.“大數據”時代:新聞業面臨的新震蕩[J].編輯之友,2013(1).

[2] 方潔,顏冬.全球視野下的“數據新聞”理念與實踐[J].國際新聞界,2013(6).

[3] 馬逸群.當新聞先生遇上數據小姐一一新華網的數據新聞探索[J].中國傳媒科技,2014(12).

[4] 方潔,胡楊,范迪.媒體人眼中的數據新聞實踐:價值、路徑與前景——一項基於七位媒體人的深度訪談的研究[J].新聞大學,2016(2).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