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4期

電影《藍色》色彩與音樂運用分析

賀子桓
2017年04月27日14:32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藍白紅三部曲》是波蘭電影大師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的封筆之作。《藍色》作為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以其精致的視聽語言、細膩的人物心理刻畫、濃厚的人文關懷以及深刻的人性挖掘主題享譽海外,尤其在視聽語言上,導演充分運用多種色彩配以多變的交響樂,又大量使用了特寫鏡頭描繪人物情感,最終描述了一個簡單而又動人的故事,完成了傳播自由之光的主題表達。

關鍵詞:《藍色》﹔自由﹔色彩﹔音樂

《藍色》講述了一個女人在面對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命運悲劇時如何走出傷痛的陰影並獲得新生的故事。影片情節並不復雜,敘事也較為簡明,一條茱莉在痛苦中尋求新生活的主線索貫穿全片,另外,一盞琉璃燈和一個游泳池的不斷出現既是主人公情感的表達,亦是影片情節的兩個線索。

一、憂郁的藍色,明媚的色彩

“色彩是影視藝術的基本建構元素,在當代影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電影中的色彩不僅描繪事物,交代環境,更是渲染氛圍,表達情感的有力手段,而且在融入了創作者的主觀感受之后,色彩使得電影成為一種更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因此,1935年彩色電影的出現不僅完成了對電影這一新興藝術的重大變革,也標志著電影導演真正運用色彩來敘事的時代到來。正是由於導演對色彩的精妙運用,《辛德勒名單》片尾的紅衣小女孩才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黃土地》中那大片大片的金黃才是華北人民熾熱感情最深刻的表達。而歌德在他的色彩理論中對於藍色的描述則是這樣的:“藍色是一種能量﹔它處於負軸,最純粹的藍色是一種奪人的虛無。它是蠱惑與寧靜這對矛盾的綜合體。”藍色,一個很容易聯想起的意象是大海,藍色的大海時而有著廣闊深沉的靜止,時而有著波濤洶涌的運動,藍色的這兩個相對的狀態用以表現電影中相互抵觸而又相互包容的主題——愛與自由的關系,是再合適不過的。

藍色不僅是影片名字還是影片的主色調,在影片中隨處可見。影片的一開始藍色就浮現在眼前。小姑娘安娜的手伸出飛速行駛的汽車窗外,一片藍色透明包裝紙緊緊攥在手中,在拂曉的晨光中熠熠閃爍﹔在隧道裡行駛時,斑駁的光影透過車窗洒在安娜臉上,破碎而又美麗的藍色光點似乎已經預示了慘禍的降臨。隨著情節發展,對丈夫的思念與怨恨、對奧利弗的情感萌動、對丈夫情人的釋懷以及自己心靈的解脫,這些復雜的情感讓茱莉一遍遍地閉上眼睛,而此時藍色的光影一次次映在她的臉上,那便是她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現——在憂郁的藍色中不能自拔。

影片中的兩個標志性意象是藍色的玻璃吊燈和游泳池藍色的水。吊燈是茱莉對過去生活的唯一情感寄托,也是以前那間房子中被帶走的最后一縷藍色,它曾被茱莉生氣地破壞,最后又被安靜地放置於新家,成為單調簡陋的房間中唯一有點生氣的擺設。當茱莉走進一家人一起生活的房子時,光透過藍色的玻璃珠幻化作星星點點的流光傾瀉在茱莉臉上,此時,淒冷的氣氛把茱莉憂傷的心境渲染到極致。另一方面,這盞燈也喚起了妓女桑德麗娜對純真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而在影片中,她是第一個走入車禍后茱莉生活的人。這樣,藍色吊燈維系了兩個原本陌生的女人,而此時,吊燈的顏色又是純淨的藍,明媚的藍,它成為了兩個受傷的女人共同的情感寄托。

另外,除了獨居的房間,碧藍的游泳池是茱莉的又一個伊甸園,也是她不斷宣泄自己內心苦悶的場所。影片中茱莉游泳的場景總共出現了四次,每一次都表達了她不同的心境。第一次出現游泳池的場景時,藍色鋪滿了整個屏幕,這種冷色調是一種接近陰影的沉重的藍色,表明了剛剛搬出舊居的茱莉頹然的心境和莫大的無助感,偌大的游泳池中隻有她一人,奮力前進的泳姿似乎在逃避傷痛。茱莉第二次游泳是在與事故目擊者安東尼見面之后,這次見面又一次勾起了茱莉的傷心回憶,於是她第二次跳進了藍色的池水。這時的色調漸漸發亮,與第一次沉甸甸的藍色相比輕鬆了許多——畢竟時間是治愈傷痛的良藥,但徹底遺忘必定很難。當茱莉游到池邊,高昂激烈的交響樂響起,她任由身體落入水中,掩上耳朵企圖深深藏匿於池水深處,但卻始終掩不住不斷回響的音樂,也抑制不住滿屏幕的愁苦。游泳池的第三次出現是茱莉與公寓中剛出生的鼬鼠邂逅之后。這一次畫面的色調愈發回暖,泳池的水變成了淺藍色,游泳的時間由夜晚變成了白天,毫無悲傷壓抑的感覺﹔另外,茱莉得到了來自桑德麗娜的感謝與問候,隨即毫無生氣的池水也變得熱鬧起來,帶著紅色游泳圈的兒童紛紛入水,為觀眾呈現出歡樂的景象,這也意味著茱莉的創傷開始愈合。然而好景不長,無意中發現丈夫的情人讓茱莉第四次來到了游泳池,這也是影片中最后一次游泳池的鏡頭。這一次導演對於聲音與色彩的結合把握得非常到位,我們隻聽到朱莉的入水聲,隨后便是一片寂靜,這時在水中的鏡頭持續了七秒鐘,她不再游泳,而是在茫茫的藍色與黑色的包裹下不斷下沉,絕望感透過屏幕噴薄而出。

因此,影片中的藍色具有豐富的內涵,導演將它充分運用於影片的方方面面,把人物心理活動宣泄得淋漓盡致的同時,也把自由與愛情這一對矛盾體完全展現在觀眾面前。藍色不僅僅單純地代表法國國旗中藍色的自由,更代表著人性中最本能最純真的自由,而這種自由也深深地讓觀眾為之感動。

二、悲壯的交響,激昂的音樂

作為不可或缺的電影語言,音樂的地位同樣舉足輕重。在觀眾對電影內容進行審美並嘗試與導演對話的過程中,音樂能為影片的局部或整體創造—種時間或空間上的特定的氣氛基調,從而與色彩相互配合,前后呼應,起到升華場景感染力的作用。這時音樂並不是鏡頭影像的簡單復制品,而是與人物、情節、環境深深契合之后的外部反應,是鏡頭語言的延續,是人物心理的獨白。於是,和色彩一樣,音樂成為了電影敘事的得力助手。試想,如果沒有音樂,《泰坦尼克號》中令人難忘的纏綿淒婉的場景將不復存在﹔正是有了音樂,《城南舊事》中小英子的離別思緒才格外令人動容。

另一方面,由於電影音樂是最能體現導演風格意志的部分之一,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影片中茱莉和丈夫一同創作的交響樂每一次響起,都映射著基斯洛夫斯基心頭深處的那片最純淨的詩情畫意。“從《十誡》到《三色》,基斯洛夫斯基被國際影壇認定為既有伯格曼影片的詩情,又有希區柯克影片的敘事技巧,是堪與伯格曼、安東尼奧尼、費裡尼比肩的歐洲電影大師。”

《藍色》中的音樂除了街角流浪漢的樂器獨奏,幾乎完全是主人公茱莉的內心獨白,這些丈夫未完成的遺作伴隨著她從悲傷到平靜,再由平靜到絕望,最后由絕望再次燃起希望之火,這樣的心路歷程與貫穿於全片的交響樂完全契合。同時再配以那時常出現的藍色,音樂就完成了深化視覺效果的使命。因此,我們可以明確感知電影音樂對於情緒的表達以及對意境的營造。

在影片中具體表現為:茱莉詢問奧利弗丈夫的遺稿作何處理時,屏幕突然暗場,隨即響起低沉淒涼的交響樂,當畫面重新亮起來時,特寫鏡頭顯示茱莉已經是泣不成聲﹔搬進新家后的第一個夜晚,茱莉孤獨地坐在樓道裡,這時影片在一片漆黑中響起的音樂是溫暖而有力、親切而充滿希望的小合唱,讓她在黑暗中梳理自己的思緒,撫慰自己的心靈﹔拂曉時分,悅耳的長笛聲伴隨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來到茱莉身旁,這時畫面是金色的暖色調,明亮溫暖的場景讓觀眾沉醉﹔茱莉靜靜地看著一位拾荒老者蹣跚而行,明亮的暖色調配以清脆的蘇格蘭長笛,讓觀眾終於放下了壓抑的情緒,沉浸在充滿希望的畫面中﹔此時茱莉的臉在陽光中顯得愈發平靜,早已沒有往日的哀傷,而最終老人扔進了垃圾也代表著事情終會得到解決。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場景在三部曲的另外兩部裡均有出現,分別代表著主人公當時的心境,《藍色》的茱莉喪夫不久,對一切漠不關心,所以對老人的行為觀望﹔《白色》中與其自己不平等的卡羅爾對比他更艱難的老人發出了瘋狂的嘲笑聲﹔《紅色》中博愛的凡倫蒂娜毫不猶豫地幫助了老人。

在影片最后,伴隨著響亮得激動人心的合唱,茱莉信心滿懷,大膽地走向了愛人奧利弗的懷抱,兩人認真地開始了未完成樂譜的再創作,他們討論的話語親切自然,溫馨的畫面也讓觀眾對茱莉之后的生活充滿希望。“去掉打擊樂,去掉小號,加上鋼琴,再輕一點......”回顧整部影片,這一小段音樂是敘事的靈魂所在,也是主人公茱莉的心靈軌跡,貫穿全片。樂曲最初是驚心動魄的交響樂,隨著劇情的發展,加入了優雅明亮的長笛,柔和的中提琴,悅耳的鋼琴,整齊的女聲合唱,頗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的意味,最后音樂逐漸趨於平靜,茱莉的情緒也由一開始的激動傷感變為平和寬容。其實,改動的不只是樂曲,更是茱莉以后的生活軌跡,她終於丟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帶著愛人的希望繼續前行了。

三、結 語

這樣,基斯洛夫斯基借助色彩與音樂的手段成功講述了一個美妙而動聽的故事。這個故事雖然並不像動作片一樣激動人心,也不像懸疑片一樣扣人心弦,但它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就像一望無際的大海,看似波瀾不驚,實則蘊含著無窮的愛與力量,而大海波濤洶涌的時候,正是它呼喚自由的時候。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用色彩和音樂相結合的藝術手法創造了一個美麗動人的藍色世界,細膩的鏡頭既表現出了他深深的人文主義關懷,也傳達了他對愛與自由的渴望與吶喊。這部《藍色》與之后的兩部作品《白色》《紅色》一起為電影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以色彩和音樂為主要表意手段的敘事方式也愈發主流。

參考文獻:

[1] 賈磊磊.電影語言學導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2] (美)羅伯特·麥基.故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3] 沈雲.《<藍色>漫談——謹以此文紀念波蘭電影大師》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D].電影評介,1997.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