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華書店:八十年隨時代前行 履行傳播文化責任

2017年04月28日07: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新華書店:八十年隨時代前行

  由全國新華書店1996年10月15日捐資修復后的新華書店發祥地延安清涼山舊址

  1940年3月15日,新華書店興縣分店(晉西北新華書店)成立,這是延安總店1940年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個分店

  主題為“新鮮空氣”的新華書店內景。陽光透過木柵和玻璃

  紅底白字,“新華書店”那熟悉的LOGO幾乎遍布中國的每一個城市和角落,很多人兒時閱讀的第一本小人書、漫畫書可能都來自那裡。今年4月24日,是新華書店成立80周年的紀念日。你能想象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新華書店員工冒著炮火為前線將士送書所經歷的血與火的考驗嗎?多少年來,新華書店一直履行著傳播文化的責任。

  如今的新華書店不僅是文化單位,更是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力量。2015年,新華書店及其發行網點數目已達1.2萬家,職工人數13萬余人,銷售金額超過1480億元,佔到了整體圖書銷售額的65%到70%左右。一些民營或網絡書店的貨源其實來自於各省市新華書店,電商發行量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來自新華書店。

  光榮的歷史,不變的精神

  1937年4月24日,位於延安的中央黨報委員會創立了中共中央機關刊物——《解放》周刊,以此發布共產黨的聲音和主張。當時中國共產黨的書報刊唯一發行機構、1937年10月更名為新華書店的新華書局自然就承擔了《解放》的發行任務。因此,新華書店人也將此視為新華書店的誕生。

  作為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創辦的企業之一,新華書店由5個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在延安清涼山下的一間窯洞創建。創立之初,新華書店承擔著編輯、出版、印刷和發行圖書的多重任務。1939年9月1日,新華書店的第一個門市部在延安成立,毛澤東主席專門為門市部題寫了店名,朱德、張聞天等參加了開業儀式。

  誕生在抗日戰爭的烽火裡,紅色基因賦予新華書店艱巨的使命。為了把各種革命讀物、蘇聯的文學作品和武裝民眾的思想作品送到各個根據地、解放區,就要通過不同的封鎖線。每通過一道封鎖線,就可能會有新華書店的員工犧牲。

  隨著全國解放,新華書店跟隨解放軍進城,很快成為每個城市裡的文化地標。

  新華書店總店副總經理張雅山告訴我們:“當時新華書店建設選址有個非常鮮明的特色,叫作‘一街四角’。每解放一個新城市,軍管會就一定會在城市中心位置,第一,建銀行,保障新解放區的金融穩定。第二,建郵局,保証郵路暢通、確保前后方的聯系。第三,建供銷社,穩定新解放區的經濟。第四,建新華書店,保証新解放區的老百姓能夠理解共產黨的主張,擁護新政權,擁護新政府。”

  抗美援朝時期,根據新華書店總店的指示,時任東北新華書店總經理的李文抽調店員組成新華書店戰地文化服務隊。

  1951年6月8日凌晨,在運送抗美援朝書刊到連隊的路上,文化服務隊遭到了美國侵略軍飛機的掃射與轟炸,年僅19歲的高照杰不幸犧牲。當時,著名的戰斗英雄黃繼光在壯烈犧牲時,衣兜裡就揣著《鋼鐵戰士》和《蘇聯英雄馬特洛索夫》兩本畫冊。

  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1953年8月14日給新華書店總店、中國圖書發行公司、國際書店的信中這樣寫道——當戰斗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斗爭最前線的志願軍廣大指戰員急迫需要精神食糧之際,你們動員了服務在各書店的青年男女,帶著祖國人民獻給的6955419本圖書、畫報,先后來到戰火紛飛的朝鮮前線……建立了7600多個連隊圖書館。在這期間,有的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同志光榮地流了鮮血。這是他們的光榮,是新華書店、中圖公司、國際書店的光榮。

  新華書店能夠走到現在,依靠的不僅是紅色基因,還在延續“延安精神”的基礎上,煥發出屬於自己的“新華精神”。

  前進的步伐,積極的轉型

  互聯網時代,讀者習慣於在網上購書和閱讀電子圖書,對紙質圖書的深度閱讀越來越少。可新華書店恰恰缺少類似於京東、當當那樣的圖書電子商務平台。

  新華書店總店總經理茅院生認為,互聯網給新華書店帶來的沖擊,既是挑戰,更是新華書店實現產業轉型的機遇。

  新華書店總店順應互聯網時代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以資本為紐帶,聯合全國新華書店、著名出版機構共同建設中國新華發行網電子商務平台,即全國統一的“新華書店網上商城”。茅院生說:“相比於一般的電商從線上走向線下、從開網店到計劃開實體店,新華書店的優勢就是已經有了重資產——在全國各省、市甚至到區縣都有門店和倉庫,通過‘互聯網+’將遍布全國各省(區、市)的12000家新華書店門店串聯起來,從重資產走向輕資產會更加容易。”有了“新華書店網上商城”的出現,各地新華書店就不用再各自為戰,既可以盤活存量資產,也可以減少平台開發、市場運營、支付配送系統建設上的支出,大大節約了成本。

  與其他電商平台不同,中國新華發行網致力於將全國的出版社和大、中型圖書館都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未來的“新華書店網上商城”還能幫助讀者借書還書,讀者借閱喜歡的書籍可以直接在網上商城買,再由平台代讀者還書。此外,用戶隻需掃描家裡圖書的書號,就能建立讀者自己的家庭圖書館。朋友之間看完書還能通過該平台相互交流,做到閱讀的分享和提高。讀者在“新華書店網上商城”上的訂單將由最近的新華書店配送。出版社既可通過平台追蹤圖書去向,實現生產與庫存的科學管理,還能通過銷售大數據分析,策劃出更符合讀者需要的圖書產品。

  1949年10月召開的全國新華書店出版工作會議作出《關於統一全國新華書店的決定》,1951年新華書店總店成立,對全國的新華書店進行統一管理,全國新華書店實現了由分散走向集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連鎖企業。后來經過幾次文化體制改革,各省(區、市)的新華書店歸地方管理,全國新華書店由集中又走向了分散。茅院生說,“現在有了新華發行網這個平台,新華書店的品牌將再次從分散走向集中,更加有利於新華書店品牌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發展。”

  嶄新的形象,精神的家園

  在河北保定,出現了一家以“新鮮空氣”為主題的新華書店——木柵欄的外裝飾,入口處栽種在沙地裡的枯樹為空間增添了自然氣息,各種木桌木凳讓孩子們不必坐在地上讀書,還有被書架環繞的咖啡廳和茶室,令讀者驚叫:新華書店整容了!

  一直以來,新華書店的定位就是為讀者找好書,為好書找讀者。茅院生說:“現在新華書店不僅要售書,更重要的是提供服務、提供文化。讀者來新華書店不僅僅是買書,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場所裡,能夠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滋養。”

  近年來,全國各地新華書店秉承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積極轉型升級,通過致力於打造“四個中心”——一是全民閱讀推廣中心,書店對店堂改造升級,讓讀者能夠坐下來享受讀書場所﹔二是文化交流中心,舉辦作者見面會、讀書分享會、小型的音樂會等﹔三是文化產品展示中心,展示推廣文化衍生品﹔四是學生的學習教育中心——再續讀者心中文化地標的美好形象。

  茅院生說:“新華書店也是為教育服務的。一個外地學生如果想考北大的碩士或博士,不用托人打聽了解,通過我們建設的全國大中專教材網絡採選系統,就能知道北大學生使用的教材、考研的參考書籍等,並直接在平台下單購買。”

  “人們為什麼走進書店?書店存在的價值是什麼?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書店不僅傳播先進的文化,更通過自身的不斷創新,為讀者提供一種生活的方式。在書店裡,讀書成為一種樂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種情調。”茅院生希望越來越多的讀者能在新華書店獲得文化滋養、思想沉澱,實現知識和自我的增值。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