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從小到大由分散走向統一 翻開新華書店80年歷史長卷

劉蓓蓓
2017年04月28日14:5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翻開新華書店80年歷史長卷

  由全國新華書店1996年10月15日捐資修復后的新華書店發祥地延安清涼山舊址(1937年4月至1947年3月)。

  1944年,山西陽城新華書店的工作人員把書刊運送到各分支店。

  1949年,山東新華書店部分南下同志在杭州六公園建立的第一個門市部。

  1950年代,上海分店到小學校設點供應。(本版圖片均由新華書店總店提供)

  新華書店80年的歷史,既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宣傳黨的先進理論和正確主張的傳播史,又是一部鮮活生動的現當代中國文化社會發展的進步史,也是一部艱苦卓絕的新華人的奮斗史。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從小到大

  1937年4月24日,黨中央在延安成立新華書店,作為中共中央出版委員會發行部的對外機構,承擔著黨的書報刊出版發行任務。

  1940年1月,中央出版委員會將“延安新華書店”改名為“新華書店總店”。3月,新華書店總店在山西興縣建立了第一個分店——晉西北新華書店。

  毛澤東曾三次為新華書店題寫店招。1939年9月1日,新華書店門市部在延安北門外正式開業。毛主席得知新華書店在新址開業的消息,非常高興地說:“這是人民群眾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黨的大事,國家的大事。”並揮毫題寫了“新華書店”四個大字。1946年年初,為了迎接可能出現的和平局面,以適應新的形勢的需要,毛主席題寫了“新華書店總店”店招。1948年12月,為了迎接全國解放,在當時黨中央駐地西柏坡,毛主席又一次為新華書店題寫了店名,也就是現在全國新華書店使用的店招。

  新中國成立之前總店與解放區新華書店各分店共出版圖書5291種(冊),發行圖書報刊4億余冊。新華書店(總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以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己任,努力傳播科學知識與進步理論,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為新中國的建立起到了文化傳播與精神引領的重要作用。1942年5月1日,毛主席視察新華書店時生動地用炮彈來比喻發行圖書報刊的作用:“一份報紙比幾十發,甚至幾百發炮彈的作用還大。”他還說:“發行工作很重要,你們向邊區軍民輸送精神食糧,向全國、向全世界傳播黨的聲音,是很了不起的。”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由分散走向統一

  1949年10月3日—19日,全國新華書店出版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根據周恩來總理建議,會議作出《關於統一全國新華書店的決定》。這是我國圖書發行事業的一個歷史轉折點。

  1951年1月,新華書店總店在北京成立,作為全國新華書店的最高管理機構,對各地分支店的人、財、物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新華書店從分散經營走向統一、集中,並按照事業發展規劃,在全國各地建立發行網點,規范經營管理制度。

  1955年年底,全國新華書店依靠供銷社迅速建立起農村圖書發行網,這在中國出版發行史上是一次創舉,雙方合作是一種雙贏合作,為普及知識、傳播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與此同時,涌現出了北京懷柔書店的“背簍精神”、新疆的“駱駝書店”、湖南的“扁擔精神”,它們如同雨后春筍般綻放在中國鄉村,啟迪著讀者心靈。

  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大潮中:改革守住主渠道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從1977年到1986年,新華書店系統進行了圖書流通體制改革,實行了“利潤留成”和“庫存圖書分年核價”制度,創辦了全國書市,舉辦圖書“看樣訂貨會”,實行“開架售書”,引進計算機管理,與武漢大學合作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圖書發行管理學專業。經過“三多一少”和“三放一聯”的圖書發行體制改革,新華書店成為我國圖書發行的主渠道。這個時期也是新華書店發行網點、事業規模、職工隊伍和進銷業務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

  1987年10月,新華書店總店與所屬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和新華書店儲運公司合並為一個經濟實體,成為中央一級圖書發行企業,由當時的新聞出版署直接領導。新華書店總店與各地新華書店之間轉為業務往來關系。

  20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大潮驟然而至。新華書店該如何守住自己的位置呢?出路隻能是全方位的改革。

  1994年11月,一座營業面積一萬多平方米、經營圖書近10萬種的全國最大的現代化圖書城——廣州購書中心落成開業。1995年7月,沈陽北方圖書城一萬平方米的賣場也正式面向讀者開放。由此,開啟了中國書業的大書城時代。此后,深圳書城、北京圖書大廈、上海書城、雲南圖書大廈等紛紛建成開業。隨著全國各地一批圖書城和批銷中心的開業,新華書店守住了圖書發行渠道市場主體的地位。

  1998年1月,“新華書店”服務商標和統一標識被申請注冊﹔2003年1月,中國新華書店協會成立。

  進入新世紀:傳承精神迎接挑戰

  2002年7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專門出台了《新華書店(發行集團)股份制改造若干意見》,上海、浙江、江蘇、遼寧、四川、福建等省級新華發行集團被選為試點單位,改制的目標是——建立以資產為紐帶的上市發行公司,用市場化手段規范運作,打破地域分割,逐步形成全國性和跨國性的出版物發行集團。

  2004年11月,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吸納社會資金參股,完成從“國有獨資”到“國有多元”再到“混合多元”的轉變,歷史性地成為全國“新華系”首家產權改革成功的單位。2006年10月17日,“新華傳媒”通過“借殼上市”成為我國第一家成功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的出版發行企業,上海新華發行集團也完成了由傳統新華書店向多業態大型文化傳媒流通產業公司的轉型。

  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全國各省級新華書店相繼啟動轉制改革,陸續成立發行集團。2007年5月30日,由四川新華發行集團組建的新華文軒在香港挂牌上市,成為內地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出版發行企業。自2010年以來,湖南、江西、江蘇、湖北、安徽、廣東等省新華書店先后跨入改制上市的快車道。

  彼時,網絡閱讀和網絡書店的興起,讓新華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生存”兩個字的意義。他們沒有坐以待斃,他們的行動力非常迅速,從各大城市到基層縣鄉,全國各地再度迎來了新華書店轉型升級浪潮。

  新華書店開始主動出擊,為購書讀者提供更好的閱讀環境、更多的服務內容和更多元的業態組合,書店不再是賣書之所,而是一個文化生活空間。而新華人對外的腳步也從未停止,從2005年以來,新華書店海外分店相繼在烏蘭巴托、紐約、倫敦開業。

  互聯網時代的新華人正在不斷與科技融合,積極拓展文化產業,從上海新華的文創產業園到新華文軒推出的信息化產品與服務,從雲南新華的文創產品到河北新華的雲書網……新華人正在一步步拓展出大文化的經營格局。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