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評電視劇《繼承人》:直面情與法的現實困境

王家琦
2017年05月01日06:5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直面情與法的現實困境

  近年來,古裝歷史劇、仙俠玄幻劇火爆熒屏,令觀眾在生活之外看到了“古時的風雲”和“別處的風景”。相比之下,反映社會生活的現實題材劇盡管也不乏一些令人叫好的精品之作,卻在整體上熱度不夠,缺少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現實題材劇該如何突破創作瓶頸,在新時期綻放出新活力,引人關注和實踐。近期,東方衛視熱播的《繼承人》就在創作上亮點多多,備受好評,對現實題材劇創作有所繼承與突破。

  《繼承人》在題材上,繼承了現實題材劇關注社會現實、書寫百姓故事的傳統,律政、懸疑、情感無一不是觀眾喜聞樂見的熱點題材。然而,《繼承人》以繼承法案件打破現實題材劇的創作套路,用律政劇的“肉”承載了生活劇的“靈”,以無情的“法”反襯了動人的“情”,這也是經典律政劇令人著迷的魅力所在。《繼承人》依托繼承法,劇中的繼承案件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想必多數人卻對其知之甚少。這種最熟悉的“陌生感”,使得《繼承人》既親切又新鮮,令觀眾不僅僅是看客,而是在旁觀者和當事人之間不斷轉換,體驗若即若離、幾進幾出的獨特觀感。

  當然,《繼承人》最好看的還是故事,而故事最吸引人的是懸念。通過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的湯寧回國調查父親當年的遺囑,為了真相與姑父姑媽對簿公堂的主線故事,《繼承人》引出了芸芸眾生中的“繼承那些事兒”,同時還有律師男友鄭昊的身世之謎,姑父鐘克明布下的陰謀陷阱以及主人公們在情與法之間的抉擇。多線並進的敘事手法使得《繼承人》在故事情節上始終環環相扣、懸念叢生。正如劇中湯寧解析哈佛大學三座謊言雕像:人可能是假的,成就有可能是假的,時間也可能是假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發現謊言,揭穿真相。《繼承人》就在謊言和真相中呈現了一個現實的世界。

  《繼承人》的創作突破在於,它在呈現法律的專業與嚴肅之外,也剖析了律師的內心世界,讓故事懸念從法庭上延伸到法庭外,劇中的人在未知的變數中尋找自我的歸屬,也在波折動蕩中尋找那一份安定。

  現實題材劇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有生活,有大眾共鳴﹔現實題材劇很難拍,是因為它容易陷入瑣碎生活中,雷同化重復生活中不願回望的不堪,看完后,觀眾被現實所累的內心起不了一絲波瀾。但《繼承人》卻用生活中那些難以想象的真實,給人以震撼。比如現在很多老年人都面臨遺產問題,劇中方麗方燕案中,親生女兒竟然嫌棄中風的老父親,將其趕出家門,在父親死后竟然違背遺囑,企圖侵佔父親的遺產。鄭昊同父異母的大哥為了爭房產,可以翻臉不認弟弟,跟他打官司。昔日的親人在法庭上成了原告與被告,通過《繼承人》中的一個個繼承案件,觀眾可以看到殘酷的人性和世間親情。

  《繼承人》是一場情、理、法的博弈,是一場繼承法的影視宣傳和法律知識普及。因為《繼承人》,我知道了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的區別,遺囑必須經過公証后,才具有法律效率,才能繼承。非婚生兒子也有遺產繼承權,嬰兒活體也有繼承權,能分財產。繼承法規定,不孝順子女,可以剝奪其繼承權。養女和親生女一樣,都有平等的遺產繼承權。法定繼承也要按第一順序、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這些晦澀難懂,平常人難得知曉的專業法律條文通過《繼承人》的案件故事得到了生動深刻的反映。

  法無愛恨,人有情仇。《繼承人》中的十多個繼承案件,每個案例都是圍繞主人公的故事展開,最后的關系都落在了親情和財富上。無論官司是輸是贏,都失去了親情。親情比財富更重要,因為財產是暫時的,親情才是永恆的。劇中,湯寧要的不是財產,而是一個真相。她說:“我們不去爭,就沒那麼多煩惱了。”這或許就是《繼承人》作為依法治國背景下,一部優秀現實題材劇的價值所在。懂法是為了不犯法,依法維權,是為了守護親情,讓公道常駐人心。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