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楊潔勉:下周這件國家大事,與你相關

楊潔勉 研究事兒
2017年05月04日16: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小字號

 開課啦!人民講堂好久沒跟大家見面了,堂主甚是想念大家。這個月的14號、15號,有件大事發生——“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將出席高峰論壇開幕式,並主持領導人圓桌峰會,這是我們今年最重要的兩大主場外交之一。

今天堂主請來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政府參事楊潔勉教授跟大家聊聊“一帶一路”那些事兒。

楊潔勉先生在人民講堂授課(王寶平攝)

“一帶一路”大背景

國際形勢新特點。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是“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成長,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爭因素的增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

國際問題新挑戰。主要是地緣政治和戰略繼續發酵,經濟復蘇乏力和持續低迷,社會思潮普遍分化和極化。現在處於信息化和大眾參與政治的初級階段,所以極端思想很容易抬頭,發揮很巨大的影響,我們必須重視起來。

國際體系新改革。中國已經是世界大國,在國際體系新秩序構建中佔有一席之地。現在國際上召開重要會議時主要找兩個人,一個是美國總統,一個是中國主席,會期要同他倆的日程相吻合。以前可不是這樣,那時候是“8+5”峰會,是G8主導的,他們在什麼地方開、開什麼會,我們只是去參加一次宴會和參加一場會議,僅此而已。

曾經主導國際話語權的G8峰會

中國外交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主要表現在“大國定位和大國氣派的風范”“奮發有為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國際體系和外交話語的建設”三個方面。

“大國范兒”特別重要,記得那時候我們要支援馬其頓幾個校車,有人說中國還有這麼多貧困戶,中國的孩子還沒有校車,為什麼要給別人,提出的口號是“寧要溫州,不要歐洲”。其實,中國和世界各國存在相互幫助的關系。過了不久利比亞內戰就爆發了,希臘和馬耳他等幫助我們從利比亞撤出幾萬工人,給了我們特別的幫助。

“一帶一路”好倡議

加強“一帶一路”建設要實現國家間的“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把握“一帶一路”的三大意義,即地緣意義、經濟意義和文化意義。

“一帶一路”超越了傳統的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亞太)的思維,第一次統籌考慮歐亞大陸、中東和東非以及“兩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具有高瞻遠矚的廣闊視野。

文化交流是中國對外關系的軟肋,“一帶一路”應當而且可以推動和深化中外文化交流,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中華文明,需要和沿線國家的佛家文化、伊斯蘭文化、基督教文化等交流和交匯。

文化交流活動如火如荼

我們還要過好風險“四關”,即認識關、動蕩關、掣肘關和經濟關。國際上有不少人對“一帶一路”認識模糊,存在盲區,還有的則加以“抹黑”和“反對”。

國內沿線省市區從自身地理位置及要素稟賦出發,紛紛提出絲綢之路“新起點”“核心區”“黃金帶”“樞紐”等未必妥當的政策口號。有些省市區之間競爭激烈,期望獲取“政策窪地”效應,突顯各自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地位,而沒有從國家宏觀層面思考、研究。

除此之外,我國周邊環境不穩定因素依然不少,南海問題、“東突”問題、周邊國家政局動蕩問題都是困擾,加上有些西方國家的掣肘和出現經濟危機的潛在可能,“一帶一路”建設的風險會長期存在。

“一帶一路”巧宣傳

要樹立主渠道和主旋律意識。中央媒體是宣傳“一帶一路”的主渠道,要善於利用體制優勢和獨一無二的資源優勢。中央媒體首先自己要搞懂什麼是“一帶一路”的主旋律,而后才能奏好和奏響。

宣傳要根深葉茂。宣傳報道的過程不僅是深入研究的過程,也是深耕厚植的過程,中央媒體通過調研可以豐富和發展“一帶一路”的理論和實踐。中央媒體在引領世界“一帶一路”宣傳中,不是簡單地宣傳基礎設施、經貿投資和工業園區,更加重要的是宣傳“一帶一路”所體現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舉措。

要了解外宣受眾對“一帶一路”不同層次的要求。用國際社會聽得懂和聽得進的語言、圖片和聲像進行交流。當前突出的問題是外文資料和材料嚴重缺乏,外宣滯后就意味著話語權的缺失。

動畫片:海上絲路

要做好5月份“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內外宣傳。中央媒體在現階段既要發布權威信息,又要自覺服務於國家的總體外交。像人民日報這樣的大團隊還要發揮《環球時報》、“內參”等各路媒體的作用,積極回答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打好主場外交這一仗。

“一帶一路”冷思考

“一帶一路”當然是為中國的國家利益服務的,但也是為沿線有關國家和地區服務的,是在共商共建中實現共贏共享。作為倡導國,中國在頂層設計和引領推進方面負有特殊的責任和義務。作為智庫和媒體,需要思考得早些、多些和深些。

要做整體的、辯証的思考。在規劃和推進“一帶一路”時,不能隻看到其經濟的一面,還要看到社會、文化、民生、公益等眾多方面﹔不能隻看到所謂沿線國家,更要注意到“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的倡議,歡迎各國參與﹔不應隻講有利或不利的因素,還應做好務實管用的各種預案。

做政治和經濟互動的思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全球治理新理念等,為解決世界去哪裡和怎麼走問題提供了最新的時代思路。在介於全球和中國之間的周邊及其延伸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則倡導“一帶一路”,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人類命運共同體”提法得到世界認可

做安全和經濟互動的思考。“一帶一路”需要和平安定的地區環境。當前,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都影響著“一帶一路”的行穩致遠,我們都要防患於未然。

做文化和經濟互動的思考。改革開放以來,很多同志已經養成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路徑依賴,需要在“一帶一路”的新環境下重新審視和重新起步。要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既向前看、准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又向后看、善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撰稿:楊潔勉 編輯、統籌:劉燁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