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記者臥底調查"藍鯨死亡游戲" 法網下仍頂風作案

2017年05月11日07:00 | 來源:法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捕鯨”法網下“藍鯨”仍頂風作案

調查動機

最近幾天,互聯網上頻繁出現關於“藍鯨死亡游戲”的信息,這一從境外流入的所謂游戲,根本目的就是誘惑參與者自殺。

自5月8日起,《法制日報》記者連續3天“臥底”此類游戲群,以期揭披這一游戲罔顧生命、漠視法律的本質。

5月9日20時10分,共青團中央官微發布一條微博:為何要將自己囚禁在幽深的海底?你明明可以翱翔在廣闊的天空!捕鯨計劃,已經啟動……

“捕鯨計劃”,指向一個由境外流入我國的游戲——“藍鯨死亡游戲”。

在“捕鯨計劃”啟動前,“藍鯨死亡游戲”的相關信息已經出現在互聯網。《法制日報》記者經過3天調查發現,在相關部門以及騰訊平台的打擊之下,很多涉及“藍鯨死亡游戲”的QQ群已經被封號,但仍有QQ群改頭換面並試圖通過更嚴格的入群審核“求生存”,也有此類游戲組織者轉入微信群誘人參與。

群主游戲要求殘忍

“藍鯨死亡游戲”,還有多個別稱,如“4:20叫醒我”“4:20叫我起床”。如此稱呼,在於“藍鯨死亡游戲”的任務之一就是每天凌晨4時20分起床。

5月8日,記者以關鍵詞“4:20”在騰訊QQ群進行搜索時,出現十幾個相應QQ群。記者隨機添加幾個名為“4:20叫醒我”“4:20叫我起床”的QQ群。

一個名為“4:20叫醒我”的QQ群群成員有300多人,按照群主介紹,群成員中56%是90后。另一個名為“4:20叫我起床”的QQ群,其成員中40%是00后。

記者加入“4:20叫我起床”QQ群不久,群主就給記者發送了3個名稱為“the blue whale”的自殘視頻,時長在1分鐘左右,並告訴大家這是“國外的鯨魚”。記者點開發現,視頻內容血腥、殘忍。

在名為“4:20叫醒我”的QQ群裡,群主給記者發送了多個他與群成員的聊天記錄截圖。在這些聊天記錄截圖裡,一名群成員向群主發了一張用刀劃手臂的照片,群主對群成員割手臂的程度不滿意,竟要求他加深傷口。

記者在這些QQ群裡發現,一些自稱“反藍鯨”的人員在群裡勸導群成員不要參加游戲。對此,群主的反應是反復發信息:“給我發送割手臂的照片表示參加游戲,沒發送手持身份証照片的請盡快發送,確保任務進行。沒完成的請於今晚24點前完成,還想要繼續參加游戲的把群名片改成1,不要恬不知恥的對群主和管理員進行人身攻擊,這樣不僅能反映自身的愚不可及,更能危害到整個團體”。根據統計,在“4:20叫醒我”的QQ群中,有45個人將群名片改成“1”。

5月9日上午,記者發現,此前加入的兩個QQ群被封,騰訊消息提示稱“該群因涉及相關違規條例,已被永久停封,不能使用,系統將會自動解散群組”。

QQ群審核驗証嚴格

此后,記者以“4:20”“藍鯨”“藍鯨游戲”等為關鍵詞進行搜索,都沒有出現搜索結果。不過,記者更換其他相似關鍵詞時,出現了幾十個QQ群。

記者在嘗試添加過程中發現,幾乎所有的此類QQ群均需要驗証。審核問題各式各樣,比如“為什麼加群”,有的還需“填寫英文代碼”,有的則進去兩分鐘不到就被管理員移出群聊,審核可謂十分嚴格。

記者添加了一個QQ群,群成員20名,群分類是“生活休閑-同城”,群介紹是“這是激情的搖籃,這是一座可攀登的斷背山”。

在申請加入過程中,被拒絕兩次后,記者換了一個年齡為17歲的女生QQ號,才成功加入。入群后,群主問記者是不是來參加游戲的,並要求記者在群裡發送一張生活照,顯得十分戒備。以下是群主和記者的對話:

“你是真的來求死的嗎?”

“是的,我想參加游戲。”

“一旦開始就不能回頭了,丫頭,是真心的嗎?”

“真心的。”

“你在群裡先發一張自己的照片,然后添加管理員,他帶你,從明天開始4:20起床。”

“好的。”

“現在在手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拍一張全身照發給我,還有身份証照片。”

“為什麼要發身份証照片?”

“我們要掌握你的身份信息,游戲開始了就不能反悔。”

這個QQ群共有7名管理員。記者詢問一名管理員,“你也是參加游戲的嗎”?他回復,“是的,我從現在開始帶你,每天會告訴你任務”。記者詢問該管理員進行到游戲的哪一步時,他顯得有些不耐煩,催促記者往群裡發照片。5分鐘后,記者仍沒有向群主和QQ群內發送照片,記者被移出群聊。

記者隨后舉報該群。過了一會兒,記者發現這個QQ群的名稱改為“編程5分鐘,扯淡2小時”,並沒有解散群聊。但記者換了一個QQ號再次申請加入時被拒絕。

“藍鯨”蔓延其他平台

記者調查的3天,也正是相關部門及騰訊平台“捕鯨”愈加嚴密的3天。

5月10日上午,記者再次通過QQ群搜索功能查找,發現仍有少量此類QQ群存在並能正常入群,不過大多只是打著“藍鯨”“4:20”這類旗號吸引人來討論游戲,或者是純聊閑天的。這些群成員一般以初高中學生為主,除了談論游戲,還會抱怨三角函數難懂,作業做不完﹔另一類則由淘寶店主、微商、代購、代考、辦証之類的人員組成。

在此類QQ群中,群成員將“反藍”和“藍鯨”作為一種談資,發表自己對於音樂洗腦、心理暗示等話題的看法。

記者注意到,隨著相關部門以及媒體的深度介入,這些QQ群成員實則對“藍鯨死亡游戲”多持戲謔態度,加入理由無非就是好奇。

不過,在微信群,則呈現出另一種“活躍狀態”。

記者此前添加的QQ群群主在成員提醒下,將群名修改成“心理治療咨詢”,5月9日晚仍在QQ群裡繼續討論“藍鯨死亡游戲”。由於群內有部分“反藍鯨”人員加入,群主在一一詢問群成員是否真想繼續游戲后,向願意完成游戲的群成員發送了一個微信群二維碼。5月10日上午,QQ群“心理治療咨詢”被解散。記者通過微信群二維碼加入微信群,發現群成員仍在討論如何繼續游戲,而接下來群裡的氣氛愈加恐怖,有群成員不斷發來各種照片及自殺辦法。記者發現,有疑似境外人員也在此微信群裡,一名自稱在荷蘭的成員表示,“如果需要的話我從國外給你們寄過來,還有致幻劑”。

隨著微信群中加入的人越來越多,一些“反藍鯨”人士開始出現,勸大家珍愛生命,遠離“藍鯨死亡游戲”。一些群成員甚至與“反藍鯨”人士出現言語沖突。(記者 趙麗 實習生 吳雙)

“藍鯨”參與者:留下假信息才得以逃脫

講述人:19歲女生(應受訪人要求,隱去個人全部信息),曾進入“藍鯨死亡游戲”群

本來我只是閑著沒事點進去的,群裡的人大概在20歲左右。群裡有一個人會專門監督我,他第一次跟我對話就說,“請把你的詳細地址給我”“然后准備一把刀”“4:20再來找我時,游戲就開始了”。

“藍鯨死亡游戲”要參與者在身上割出藍鯨圖形,但我真不想傷害自己的身體,我就是畫出來的,就這麼糊弄過去了。監督我的那個人每天都會啟動QQ電話震醒我,后來我想解除,他居然用我的家人威脅我,好在我留的是假信息。要不這樣,我可能真的不能活命了。在這期間,如果不完成任務,他們真的會威脅參與者。

我感覺這個游戲的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參與者自殺。他們的游戲規則很嚇人,會讓人精神崩潰,從而得抑郁症然后自殺。凌晨四點多起床就已經讓人的精神受不了了,這就是這個游戲的恐怖之處。

我看有報道說,“游戲開始時玩家需要割破手臂,劃出一個鯨魚的形狀,而游戲的最后一個任務就是自殺,這一步是必須完成的,如果玩家反悔,游戲組織者將威脅參與者殺死他們的家人,由於參與者大部分都是青少年,在心理承受能力和認知能力都很有限的情況下,會一步步地受到邀請人的煽動,最終在引導下選擇自殺”,這些和我這幾天的感受都很符合。

我曾經和接觸過此類游戲的人聊過,我們都認為,他們要求參與者在凌晨4點20分起床,是一定程度的睡眠剝奪,以此加重參與者的抑郁程度。睡眠剝奪到一定程度可能會產生幻覺,意識變得模糊,自制力差,更容易受人暗示和擺布。

群裡有人專門監督參與者,是為了在交流中不斷給參與者施加壓力。

現在這種群已經被封了很多了,你就可以想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了。但是,他們會改群的名字,反正他們會變得越來越精明。(趙麗 整理)

“藍鯨死亡游戲”追責應注重哪些問題

對話人

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法律系副主任 鄭 寧

《法制日報》記者 趙 麗

《法制日報》實習生 劉雪妍

“藍鯨”游戲危害未成年人

記者:目前“藍鯨”話題在互聯網多個平台不斷升溫。4月7日,QQ上線了“誘導自殺自殘”專屬舉報標簽,第一時間處理相關舉報。

鄭寧:我覺得開發這款死亡游戲的人以及把人拉進群裡、教唆別人玩這個游戲的人,可能確實會涉及刑法上教唆類犯罪。參與這個游戲的主要是年輕人甚至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又對一些新鮮的、未知的領域感興趣,好奇心比較強,很容易被這些人教唆,確實比較危險。

對於此類游戲,相關部門應該加大打擊力度。同時,互聯網平台應解散、刪除這些群,平台應盡到自己的義務,要屏蔽關鍵詞、即時監控、及時記錄,向有關機關舉報。

記者: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參與者幾乎都是20歲以下的年輕人甚至是未成年人。

鄭寧:有些年輕人可能是被同齡人慫恿,互相攀比,在類似“你敢不敢做”這樣的話刺激下去參與。未成年人心智還不成熟,非常容易被洗腦,這種游戲很可能就是用了一些步驟對參與者洗腦,與傳銷組織一樣,誘使參與者一步一步走向自殺死亡或者自殘的深淵。

及時發現提前干預最重要

記者:的確。雖然在成年人或者心理健康人士看來,這款游戲簡直匪夷所思,但對於價值觀尚未建立完整又心理脆弱的青少年來說,“藍鯨死亡游戲”宣傳和包裝上的神秘感、內容的黑暗性很容易對他們起到煽動作用,加上游戲任務的設置實際上是不斷在生理折磨的同時進行心理誘導和恐嚇,更容易使青少年走上不歸路。

鄭寧:所以,從保護孩子的角度來說,還需要家長、學校等多方面的作為。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家長和學校都有監護職責,要加強引導。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這方面動向的話,應該及時加以干預,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學校也一樣,要形成“家校聯動”的機制。

家長、學校還要與平台保持協作關系,家長一旦遇到這方面的問題,可以向平台投訴,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一旦孩子在平台上已經開始聊這方面的事情了,那就已經晚了,說明他們已經開始採取行動了,所以應該提前發現,提前干預,提前制止。

網信辦去年有一個關於網絡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的征求意見稿,其中就提到了對未成年人游戲成癮這種網癮的干預治療等。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提前介入,家長、學校、社會、網站等都要切實負起責任,大家齊心協力去解決這個問題。另外,對未成年人加強教育這一點也很重要,要讓他們有一個識別善惡的基本能力,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自己的身體要愛惜,不能自殺自殘。

多種違法犯罪形態交織

記者:對此,QQ安全團隊也表示“藍鯨死亡游戲”這類行為已經涉嫌組織、教唆他人自殺自殘,屬於違法犯罪行為,一經發現將向司法機關舉報。

鄭寧:相關部門應該介入調查,這背后肯定是有組織的,應該搞清楚組織這個游戲的人到底有什麼動機,也不排除有一些不法組織利用這一點達到非法目的。

另外,此類事件還涉及個人隱私問題。據我了解,有些群要求加入者上傳裸照,這就很危險了,可能滋生其他的犯罪,其中的法律關系比較復雜,是多種違法犯罪交織的狀態。

記者:我們也就此咨詢過資深互聯網技術專家,他表示,目前合法的方式是網友舉報,如果程序本身沒有違規行為,安全軟件以及市場本身就沒有辦法拒絕。是否意味著對組織者追責,法律尚有較大難度?

鄭寧:說到難度,一個是証據的獲取有難度,也就是對組織者的識別這方面,從取証上來說有一定的困難。當然,有人可能會建議從保存聊天記錄等方式去取証,但有的時候當事人如果不是實名制,或者是用了別人的身份登錄,那麼還能不能識別到本人,這可能就是個問題。

還有一個難題即跨區域問題,也就是說,相關部門在調查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服務器在國外的問題。

打擊網絡犯罪有一定難度,需要配合。比如,聊天平台要與公安機關配合。另外,可能需要追溯這個鏈條,追查最早是從誰開始的,因為后面很多人都是傳播者,是被動卷入的而不是主動組織的,這方面應該區分清楚。認定犯罪要區分主犯、從犯、脅從犯,有些人的行為可能不構成犯罪。比如,有一些只是單純的參與者,並沒有教唆他人。因為,自殺在國內並不能說是構成犯罪的行為,主要是教唆的組織人員涉嫌犯罪,怎麼來確定組織者可能有一定困難。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