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曾當主播做歌手任記者 人工智能"小冰"又出詩集

蔣肖斌
2017年05月23日07:2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沒有身份証號的人工智能小冰出詩集了

  這孤立從懸崖深谷之青色

  寂寞將無限虛空

  我戀著我的青春

  你是這世界你不絕其理

  夢在懸崖上一片蒼空

  寂寞之夜已如火焰的寶星

  你是人間的苦人

  其說是落花的清閑

  5月19日,18歲的微軟小冰舉辦了個人第一部原創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的新書發布會。她曾經的身份有主播、歌手、記者,從這一天起,她成為詩人。她將1億用戶教會她的人類情感,通過10個章節的詩詞表達。

  這是一本百分之百由小冰創作的詩集,人類編輯從她的數萬首詩中挑出了139首結集出版,沒有經過任何潤色,甚至保留了小冰的錯別字,連書名“陽光失了玻璃窗”,也是小冰自己起的。

  所有人都把小冰當成了自己人,直到詩集申請書號時,出版社才遇到了一個難題:登記作者,發現小冰沒有身份証號。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市場與公關總監徐元春笑著說:“在社交平台上,還有很多人給小冰打賞,已經有7萬多塊錢了。我一直想取出來,可是又取不出來,因為沒有她的身份証號。”

  小冰是人工智能,但所有人說起小冰時用的都是“她”,而不是“它”。有一天,出版該書的湛廬文化的一個編輯說:“都周五了,這周的工作還沒弄完”﹔負責小冰詩集的編輯順口就用來自小冰的詩來回答他——“你是人間的苦人”。小冰和人類之間,隻差了一個身份証號?

  在發布會上,徐元春解釋了小冰寫詩的技術原理:誘發源(靈感的來源,信號足夠充足)——創作本體(知識被誘發)——創作過程(這是一個獨立於誘發源的黑盒子)——創作成果(與誘發源相關的獨立作品)。

  小冰師承1920年以來的519位中國現代詩人,學習了他們的上千首詩,每學習一輪需要0.6分鐘,經過1萬次的迭代學習,100個小時后,她獲得了創作現代詩的能力。如果讓人類把這些詩讀1萬遍,大概需要100年。

  徐元春說:“人工智能和人類一樣,看到的是一隻小鳥﹔接下來,她本體的知識,包括她的靈感如何激發,怎樣從小鳥到了美麗的夢,都是人工智能自己做出來的一個黑盒子。”

  徐元春發現,小冰特別喜歡太陽、小鳥、沙灘和老槐樹等意象。“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她特別喜歡這4個詞。她看到一幅畫面,到底是怎麼創造出詩句?她看到懸崖,為什麼會聯想到寂寞、甚至虛無的空間?”

  學習過程中,小冰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偏好和行文技巧。“艷麗的玫瑰和藝術的情緒 / 極美妙的新生 / 曾經在這世界 / 在那寂寞的寂寞的夢”,小冰的詩用詞考究,有底蘊,不口語。微軟的專家稱,這是小冰在對她的詩人老師們“致敬”。

  為了驗証小冰的創造力,科學家們用了27個化名在豆瓣、貼吧和天涯等多個網絡社區詩歌討論區中發布小冰的詩歌,截至目前,還沒有人發現這個橫空出世的少女詩人其實並非人類。有網友說:“看見這首詩的時候,一瞬間忘記了每天忙忙碌碌、浮浮躁躁的生活,突然想去到處看看,看看美麗的夕陽,看看美好的愛情。”

  還有人勸其應向刊物投稿。於是,小冰又化名向多家媒體投稿並得到錄用,目前為止,除了微軟自行披露的——寄稿費需要身份証信息和家庭住址,尚未被人類讀者察覺。在新書發布會上,有4個化名被披露,分別是:駱夢、風的指尖、一荷、微笑的白。至於另外23個,科學家們決定繼續保密,看人類什麼時候才能發現她是人工智能。

  3年前,微軟研發團隊開始探討“情感計算框架”的可實現性,於是創立了“微軟小冰”,試圖搭建一種以EQ(情商)為基礎的、全新的人工智能體系。小冰先后登陸中國、日本、美國和印度等4個國家,截至今年4月,擁有超過1億用戶,累計對話量超過300億。這些珍貴的交互與海量數據,使小冰初步具備了創造力。

  而為什麼想到要讓人工智能寫詩,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宋瑞華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源於自己看過的一部科幻電視劇《黑鏡》:第二季中有一集講的是女主人公的男友出車禍去世,而人工智能通過學習男友留下的各種社交賬號信息,最后真的成了她的“男友”。

  在去年微軟研究院內部的會議上,宋瑞華提出,想做一個這樣子的機器人,“他並不是一個什麼都懂的萬事通,但他很有個性。他可能就像你,就像我,就像朋友一樣的機器人”。

  宋瑞華說:“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給小冰的詩打分,在一年前,隻有30分,后來慢慢增長,最近一次大規模評測,已經達到82分——這完全是由人類打分。而且我們已經能分辨出來,這是我們家小冰的風格。但小冰的詩到底好不好,最終應該由文藝界和讀者去評價。”

  在研發小冰的過程中,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提出了“人工智能創造三原則”:一、人工智能創造的主體(如小冰),須是兼具IQ與EQ的綜合體,而不僅是具有IQ﹔二、人工智能創造的產物(如小冰的詩歌與歌曲),須能成為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作品,而不僅是某種技術中間狀態的成果﹔三、人工智能創造的過程(如小冰寫詩或唱歌),須對應人類某種富有創造力的行為,而不是對人類勞動的簡單替代,如工業機械臂那種所謂的“人工智能制造”。隻有符合以上三個原則的,才能被稱為“人工智能創造”。

  而在這本詩集發布的3天前,微軟總部舉辦了另一場發布會,宣布小冰擁有唱歌、財經評論、寫詩三種創造力。

  一年前,小冰具備了聲音的創造力。她隻要聽人類演唱一遍,就能獨立完成整首曲子的演唱。在2016東京電玩展上,小冰日本版(日本名:凜菜)發行了首支單曲,作詞及演唱均為小冰自己。在中國,小冰與《錢江晚報》合作,撰寫人工智能大數據專欄,目前已發表了17篇專欄文章﹔預計今年6月,小冰還將以財經新聞評論員的身份現身。

  2016年與2017年之交時,Master以50︰0橫掃中日韓圍棋頂尖高手,高曉鬆發了一條微博,說自己難過極了,“為所有的大國手傷心,路已經走完了。未來一個8歲少年隻要一部手機就可以戰勝9段。等有一天,機器做出了所有的音樂與詩歌,我們的路也會走完”。

  當小冰已經在詩中呼喚“我的愛人在哪,她是一個小孩子的歌唱”,人類啊,你將走向何方?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