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電視劇99個"俗梗"照出啥 什麼才是觀眾未曾見過的

2017年05月31日07:21 | 來源:文匯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電視劇的99個“俗梗”照出了啥

類型化生產模式越成熟,套路就越多,創新就越難,導致我們的熒屏充斥著似曾相識的臉譜化人物、千篇一律的情節結構、落入窠臼的情感關系等等。日前,有人在網上曝出一份“電視劇裡最常見的99個俗套爛梗”的榜單,這個起底常見套路和橋段的帖子不脛而走,或多或少與不同年齡層次觀眾們的觀劇經驗相關聯,所以立刻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

橋段數不勝數,“弱智”劇情和“爛梗”叫人望而生畏

影視劇誕生一百多年,催生的經典橋段數不勝數。在前人摸索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受眾喜愛的體系和套路本無可厚非,一些影視劇工業化制作比較成熟的國家和地區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模式。但由“弱智”的劇情和千年不變的角色堆砌出的“爛梗”,實在叫人望而生畏。

前陣子有一部新劇,上來一場戲就是“刀下留人”的大場面,就在觀眾忙不迭要吐槽的時候,奇跡般的突轉竟然發生了———劊子手手起刀落,最終刀下沒有留住人。不少觀眾紛紛發彈幕表示,“這絕對是看劇那麼多年來,最大快人心的一次”﹔“第一次在國產劇裡看到刀下沒留住人”,這種“不按常理出牌”可能預示了這是部好劇。

對“刀下沒留住人”的歡呼說明了什麼,這確是值得深思的。近年來,縱然國產劇方面誕生過一批劇本基礎扎實、藝術特色鮮明的優秀作品,但“原創精神的缺失”“劇作獨創意識的缺失”的詰難之聲依然是圍繞國產電視劇的最強音。有觀眾在談及“俗梗”時,將“走過的最深的路,就是電視劇裡的套路”這樣的話,作為對電視劇千篇一律套路化的諷刺。令人遺憾的是,對這些詰難,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似乎都毫無辦法。

編劇需不斷自問,什麼才是觀眾未曾見過的

獨創性作品是一切藝術創作的永恆追求。要想在年產15000集、播出8000集的電視劇市場中脫穎而出,獨創性應該是撬起收視的唯一支點。事實上,《士兵突擊》《亮劍》《闖關東》《暗算》《潛伏》 等一批優秀的國產電視劇無一不是獨樹一幟的原創作品。

《京華煙雲》等劇的編劇張永琛當年曾深有感觸地說過,“豐厚的生活是創作底氣。隻有通讀歷史,扎根生活,寫出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潛伏》的編劇兼導演姜偉在總結成功的經驗時也談到:“如果你想要在這個行當(編劇)裡生存,想發展,必須拋棄那些見慣了的,而是不斷地問自己什麼是觀眾未曾見過的。”

在資本大舉進入電視劇領域的今天,拼貼、復制、搞笑、無厘頭等手段,被一些編劇視為親近觀眾的方式。數字時代,更出現了一些編劇根據收視數據寫劇本。這些做法看似尊重大眾的收視取向,長此以往將對整個行業帶來消極的影響。

影視劇在幾十年間培養了一大批神經“粗壯”的觀眾?事實証明,“俗梗”並沒有被消化,無奈的心情“反芻”出了一種自嘲式的幽默,受眾當然並不認為“刀下沒留住人”就是好的,他們只是希望以此為契機去思考一些事情,當編劇把“俗梗”當成創作慣性而停止思考,我們有理由呼喚更有朝氣,更有新意的劇作產生,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俗梗”走天下。(記者 陳熙涵)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