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互聯網思維"過時了? "人工智能思維"正當紅

2017年06月02日07: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人工智能思維”正當紅(網上中國)

  圖片來源於百度

  不敵人工智能“阿爾法狗”之后,中國棋手柯潔“回歸”了“人類賽場”。在近日舉行的LG杯上,他多次模仿“阿爾法狗”下出妙手,連戰連捷。有人笑稱,柯潔學會了用“人工智能思維”下棋。

  此話雖是笑談,但“人工智能思維”卻著實存在。近日,百度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代技術革命”正在掀起,成為人類社會又一次全新變革與發展的開端,創業者必須將自己的思維方式調轉到“(人工智能)頻道”,才能擁抱時代變革。

  人工智能是“主菜”

  幾年前,人們還在大談特談“互聯網思維”。在李彥宏看來,互聯網只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他認為,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人與人可以交流,人與物卻無法溝通。互聯網時代到來后,提高了人與人的溝通效率。但人工智能時代從根本上解決了人與萬物交流的問題,使“喚醒萬物”成為可能。

  對人工智能持同樣積極觀點的,還有全球著名人工智能專家李飛飛。她認為,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推動力,從健康醫療、交通出行、銷售消費、金融服務、媒介娛樂、生產制造,到能源、石油、農業、政府……所有垂直產業都將因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而受益。

  在日前舉行的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人工智能相關成果已成為各大企業競相展示的當家產品:科大訊飛的智能陪護機器人“曉曼”,基於語音識別、大數據以及“深度學習”的算法等技術運用,能與獨居老人聊天、陪兒童玩耍﹔螞蟻金服即將推出的“掃臉付”,隻需打開支付寶掃一掃,進行授權操作,即可使用“掃臉付”進行支付……各領域“黑科技”的涌現,顯示出人工智能驅動發展的力量。

  軟硬結合思考問題

  在人工智能逐漸走上前台的過程中,如何用“人工智能思維”思考和解決問題?

  李彥宏認為,手機雖然會長期存在,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已經不多了。而移動互聯網的思維方式與人工智能的思維方式截然不同。人工智能的特點是軟硬件相結合,因此要關注軟件和硬件的結合處能夠有哪些創新,從技術和體驗角度進行思考。

  放眼全球,人工智能已成為眾多互聯網企業“轉型升級”的共同路徑。從去年年底開始,谷歌將未來的發展戰略調整為“人工智能先行”,而在日前舉行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谷歌公司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諸多進展:用手機對准花朵,屏幕上就會顯示花的名字﹔智能音箱可以免費撥打電話……

  在中國,各大互聯網企業也紛紛立足人工智能謀劃發展。百度早在2013年就建立了專注於深度學習的研究院,把人工智能提到核心技術創新地位﹔小米創始人雷軍也提出,要在國家層面進行人工智能發展的頂層設計,加強人工智能科研人才培養與引進。

  盡管人工智能看上去很美,但離“人工智能思維”所要完成和實現的目標還很遠。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加裡·馬庫斯認為,雖然人們現在已經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做一些很棒的工作,但是目前還沒有辦法構建可以治愈癌症、理解人腦工作的機器,人類智能裡還有更多認知層面的元素,如常識、推理、分析等,需要人工智能去學習。

  大數據驅動發展

  “人工智能思維”的另一層意義,就是要理解數據與算法的關系。李彥宏認為,人工智能時代,數據秒殺算法,“干淨”的數據越多,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能力就越強。但他同時指出,算法其實也在推動社會進步。

  此前,數據量小、數據流通不暢一直是制約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問題。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海量大數據資源為人工智能加快學習進化提供了條件。360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韓玉剛說,數據量的大小決定了人工智能的“奔跑速度”。而在大數據時代,人人都是人工智能“數據燃料”的供應者。

  “當前生活中的信息化設備無處不在,人的一切行為幾乎都會數據留痕,從而進入互聯網,匯聚成海量的數據信息。”韓玉剛說,運營商、電商巨頭、政府等部門所掌握的海量大數據絕大部分都是由單個人產生的數據匯聚而來。

  近年來,中國在大數據方面的發力,也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李飛飛表示,數據是中國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重要力量。中國擁有大量人口,有許多數據可供人工智能研究應用,會催生大量創新產品。

  那麼“人工智能思維”的最終目的與作用何在?李彥宏認為,如果用人工智能的思維做互聯網產品,能夠實現“降維攻擊”,比如與打字輸入相比,語音輸入就是降維攻擊。而除手機之外,這種思維還可以延伸到家電、汽車等各類行業。(劉 峣)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