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媒界縱橫>>傳媒熱點

《我們誕生在中國》: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朱新梅
2017年06月05日15:3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我們誕生在中國》海報 資料圖片

2016年8月12日,《我們誕生在中國》在中國上映,首周獲得1490萬元票房﹔截至當年10月12日,該片在國內院線放映最終取得6600萬元票房,刷新中國紀錄電影票房紀錄。2017年4月21日,該片在美國上映,第一周票房收入達到643萬美元,位列美國同期上映電影票房前茅。該片后續將以10多種語言陸續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映,向全球觀眾呈現中國獨具魅力的自然人文景觀。可以預期,《我們誕生在中國》將繼續刷新收視紀錄,成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典范之作。

多維度多層次展示中國魅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紀錄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講述了中國珍稀動物熊貓YY、金絲猴淘淘、雪豹大娃三個家庭的故事,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豐富多樣的自然地貌,展現了中國自然之美、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闡釋了“天人合一”“陰陽互生”等中華文化獨有理念的深刻內涵,多維度展示了中國魅力,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有益探索——

展示了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影片以大熊貓、金絲猴、雪豹三個野生動物家庭為主,以藏羚羊、丹頂鶴等為輔,集中展示了中國獨有的珍稀動物,記錄了它們不同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以及成長過程,展示了它們美好可愛的形象,以及溫暖感人的親情。如,熊貓媽媽一直呵護照顧著小熊貓,直到小熊貓自己能爬樹成長離開﹔雪豹媽媽精心保護兩隻小雪豹,為其覓食,直到自己生命最后一刻﹔金絲猴離開猴群流浪漂泊,最后又回家保護拯救了小金絲猴﹔藏羚羊千裡遷徙隻為生下小藏羚羊,返回家園途中又帶領並保護小藏羚羊躲避狼群襲擊等等。影片對動物之間親情的巧妙展現,令人嘆為觀止。《好萊塢最新新聞》評論說:“這是一部用故事交替描繪所有這些動物生命成長發展過程的影片,讓人們沉浸於它們有時很有趣又很驚險,有時扣人心弦,有時又令人心碎的生命過程。”

展示了中國美麗壯觀多姿的自然環境。該片在臥龍、佛坪、周至、神農架、可可西裡等多個自然保護區取景,拍攝地點覆蓋中國東北、西北、江南、巴蜀、西藏等地,展現了中國豐富的自然環境,秀美壯麗的山川。制片人羅伊·康利(Roy Conly)坦言:“在影片制作過程中,我完全被美麗而神奇的中國野生動物和山河美景征服了!”很多美國觀眾說,他們沒有想到中國有這麼藍的天空和這麼漂亮的風景,這樣純淨天然的環境。美國權威電影雜志《綜藝》評論家歐文·格萊伯曼表示:“這部電影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極為豐富的地貌以及極為優美的生態環境。”《今日美國》評論說:“我們有很多理由去探索這部影片,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極其罕見的自然世界。”《紐約每日新聞》贊嘆道:“《我們誕生在中國》呈現了一場完美的視覺盛宴。”美國觀眾稱:“中國幅員遼闊,正如影片拍到的畫面,有些風景實在令人心醉神迷。”“看完電影后,我想立即坐飛機到中國去看看。”

展示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天空中飛翔的丹頂鶴,姿態優美,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鳥、中國文學詩歌繪畫中的重要題材,承載著中國人對人生的哲學思考,是中國文化的典型符號。在雪地上跳躍和連續進行后空翻的金絲猴,靈活又可愛,讓人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中國文學名著《西游記》的主人公“美猴王”孫悟空。孫悟空身上百折不回不屈不撓的奮斗拼搏精神是中國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國寶熊貓憨態可掬,表征著中國人溫厚敦實可信的品格。熊貓身上的黑白色塊蘊含著中國人對陰陽互生的理解。這些珍稀動物為中國所獨有,中國人在它們身上寄托了美好的願望和對生命的獨特理解與信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影片上映后,就令美國觀眾眼前一亮。《底特律新聞》評論道:“這是一部有趣的、深刻的、美麗的電影,你能夠學習一個你前所未知的世界。”尤其是整部影片從動物主角的選取到畫面內容的取舍,都充分表現了中國人獨特的審美趣味與審美風格,如丹頂鶴的展翅飛翔、冬天的雪景、縹緲的雲霧、潺潺的流水,畫面精美,意境優美,呈現出典型的中國審美精神。

總之,影片雖然以動物為主角,但展現的是中國五千年文明涵養出來的文化氣韻和中國精神,令人悠然神往。

精心策劃精心制作,打造藝術精品

為打造一部經得起全球觀眾檢驗的藝術精品,出品方對《我們誕生在中國》進行了長達3年的籌備,拍攝周期更歷時18個月,共拍攝了350個小時的素材,其中很多動物影像是首次以電影級高清攝像機拍攝記錄下來的。最后,由《瘋狂動物城》《奇幻森林》等片的核心團隊進行后期制作,將這些素材被剪輯為一部僅有1小時16分的紀錄電影。可以說,正是前期扎實的籌備策劃、中期豐富充足的攝影素材,后期的精心剪輯,每個環節每個團隊每個參與者都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傾力奉獻,才打造出一部近乎完美的紀錄電影。

為拍攝到這些珍稀動物珍貴的視頻影像資料,制作團隊集結了世界上最優秀的野生動物攝影大師,成立了5個攝制組,分別跟拍雪豹、藏羚羊、大熊貓、金絲猴、丹頂鶴。拍攝野生動物面臨著眾多不可控的因素,其難度往往超過預先的設計策劃。如由於雪豹數量急劇下降,當地食物短缺,雪豹不得不將原來25公裡的活動半徑擴大到80公裡,極大地增加了拍攝的難度。在青海玉樹拍攝雪豹的第一個月,攝影師甚至連一個素材都沒有拍到。拍攝藏羚羊的攝影師,每天都要花16個小時在隱蔽處等待藏羚羊,有時還會由於中午熱霾而耽擱拍攝進程。為了不驚嚇到大熊貓,攝影師套上了熊貓衣。正是由於制作團隊尤其是前期拍攝的精心准備與籌劃、拍攝過程中的耐心等待與精准捕捉,《我們誕生在中國》才為觀眾呈現出動物們的眾多精彩瞬間,令人目不暇接。如《今日美國》評論道:“電影展現了真實的死亡,達娃(雪豹媽媽)最后的死亡充滿感情。”迪士尼自然網站負責人珍·古道爾夫人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說,“影片畫面攝人心魄,表現了多個物種的特性。這些攝影師等了一年又一年,才捕捉到可以展現其性格的畫面。”

中美頂尖團隊聯合制作,實現中國故事全球傳播

國際著名影視傳媒集團迪士尼旗下的“迪士尼自然”,每年在世界“地球日”都會上映一部自然類電影。中國地大物博,拍攝一部反映中國珍稀動物的紀錄影片是迪士尼醞釀已久的項目。為更好拍攝好該部中國題材影片,迪士尼與中國SMG尚世影業、北京環球藝動影業達成合作,由迪士尼動畫部門金牌制片人羅伊·康利擔任制片,中國本土藝術家陸川擔任導演,並在全球上映,真正實現“中國故事、中美制作、全球傳播”。一方面,影片帶有濃厚的迪士尼色彩,正如羅伊·康利表示,這部電影與迪士尼創作的其他動畫電影一樣,傳遞出愛和家庭這個永恆主題,更有利於國際觀眾接受與欣賞。另一方面,陸川擔任導演,確保該部影片以完整典型的中國風格呈現,真正做到以中國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

2017年4月21日世界“地球日”,按照迪士尼每年“地球日”上映一部自然類電影的慣例,《我們誕生在中國》在美國及北美地區同時公映。在北美上映以來,《我們誕生在中國》獲得了美國影評人和普通觀眾的高度評價,認為該片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截至4月23日,美國權威影評網站“爛番茄”對該片的新鮮度(好評率)高達83%。美國著名編劇、導演伍迪·艾倫看完《我們誕生在中國》后表示,他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名利場》雜志主筆記者感嘆:“沒想到中國有這麼美麗的山河和野生動物!”普通觀眾評論該片“充分展示了中國無窮的魅力和大自然的魔法”。4月29日,該片在北美上映第一周票房,僅以微弱差距位居第二。截至5月7日,《我們誕生在中國》北美票房達到1093千萬美元。

我們期待,《我們誕生在中國》繼續向全球觀眾呈現一個真實、神奇而又美麗的中國。

(作者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影視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所副所長、研究員)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