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戲首個香港畢業生北上20年 成古裝玄幻劇名導演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片場,林玉芬給主演楊冪(左一)和趙又廷(左二)說戲。
▲林玉芬當年在中戲的學生証首頁,照片中的“林同學”眉清目秀。
被冠以“內地古裝玄幻劇金牌導演”的香港導演林玉芬,近年來的《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作品,部部收視喜人,而她也越來越忙碌。
4月27日,是林玉芬的生日。當天,她執導的古裝劇《醉玲瓏》正在北京進行緊張的后期剪輯:這段時間每天上午十一點前,她都會一頭扎進剪片室,緊盯鏡頭的每一個細節——生日,注定是顧不上了。傍晚五點,剪片室依舊忙碌。工作人員推上小巧精致的巧克力蛋糕,蛋糕上的桃花樹造型,恰源於《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桃花樹邊上的卡通人偶,紅色羽絨衣、灰色大圍巾,雙臂張開,笑靨如花,正是片場的林導!
看到蛋糕上寫著“四海八荒第一美少女生日快樂”,先前還沉浸在緊張工作狀態中的林玉芬,臉上的笑已和人偶一樣燦爛,一旁的工作人員則用手機記錄下這珍貴的畫面。林玉芬的笑,和她二十年前剛從香港北上內地拍戲時,並無二致。
“到北方后要在澡堂裡站著洗澡,我畢生難忘”
東城區東棉花胡同39號,中央戲劇學院。1985年一個純屬偶然做出的決定,讓林玉芬和這家坐落在胡同裡的中國戲劇第一學府,結下了緣分。
高中畢業后,“戲痴”林玉芬在香港搞了好幾年的話劇社,之后開始覺得自己“東西不夠”,想繼續深造。但當時的香港,並沒有專業的戲劇高等院校,林玉芬的老師給她建議:“一所台灣的國光劇藝實驗學校,一所北京的中央戲劇學院,你可以考慮,但國光不提供大學文憑,而中戲是非常正式的學院。”
“去北京的中戲!”林玉芬的選擇很果斷。怎麼和中戲聯系上?她想到了新華社香港分社,但除了中戲的地址,其他的信息一無所獲。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林同學”給中戲的招生部門寫了一封信,表明自己想在導演系學習的意願。
收到回信時,已經是1985年9月,過了中戲導演系當年招生的時間。幸運的是,負責招生的老師在信中答復林玉芬:“你可以先來旁聽。”
1985年秋,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迎來了史上第一個香港女生:“我叫林玉芬,請大家多多關照。”而在中戲85級導演系旁聽一年后,她正式考進中戲86級導演系。
如今的“林導”,接受採訪時一口“港普”不自覺地帶著兒話音,提到北京菜,一句“原汁原味兒”更是字正腔圓。但當年自以為普通話不錯的“林同學”剛到北京時,過語言關甚是狼狽,因為“大量的北京俚語和土話根本聽不懂”。好在,班上同學對這位“香港女生”都特別照顧,熱心教她吐字發音,一起上台詞課,一起排練小品。於是,導演系的同學,成了林玉芬口中的“保護天使”,“沒有他們,我不會適應得這麼快。”
克服語言關,生活習慣自然也要入鄉隨俗。北京的澡堂子文化,讓林玉芬印象深刻。1985年的中戲沒有澡堂,林玉芬就硬著頭皮和同學一起去王府井的“華清池”洗澡,“香港很熱,不可能沒有地兒洗澡,到北方后要在澡堂裡站著洗澡,我畢生難忘。”
在中戲學習的那幾年,林玉芬和上世紀80年代所有的大學生一樣,渾身被一種家國情懷所籠罩。她至今仍保存的中戲學生証,紙頁泛黃,但黑白一寸照上的“林同學”,眉目間,有那個年代大學生特有的朝氣。旁聽那年,學校安排她住在中戲招待所,四人間,除了她的床位,其余三個床位輪番換人,多是來中戲短暫進修學習的。
在計劃經濟時代的北京求學,林玉芬感觸很深的一點是,國家耗費很多錢來培養大學生,“一切都是國家給的,學校每個月發27元補助,還會定期發糧票。”而相比其他同學每個月70元左右的生活費,每月生活費高達200元的她,是同學公認的“富豪”,“我常會請大家撮一頓,宮保雞丁五元一大盤。”
了解國情,被林玉芬視作在京學習最重要的收獲,“這不是在書本上能學到的,而是潛移默化的。”她也把如今人們津津樂道的“林氏古裝劇審美”,歸因於北京文化的熏陶,“當年在京學習之余,看了大量畫展,今天的審美其實是那時候打下的基礎。”
補交了三萬多元港幣“離職費”,她正式告別TVB
中戲四年,一晃而過。林玉芬至今還很感念1989年畢業時,時任中戲院長徐曉鐘教授頒發給她的那張文憑,這成了她順利進入香港TVB(香港無線電視台的簡稱)擔任副導演的敲門磚。
那個時代的TVB,正是黃金時代。要進TVB工作,香港本地人至少需要大學預科的學歷。憑借中戲的大專文憑,林玉芬和許多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成為了同事。
副導演一干就是四年,回首那段經歷,林玉芬的評價就倆字:變態。一個TVB副導演要負責服裝下單、找特約演員、安排群眾演員,要告訴演員們服裝怎麼穿,就連去外景地拍攝所需的車都要親自安排。而回家成了奢望,通常的情況是,在電視台睡兩三個小時,第二天就又起來工作,睡袋、牙刷、洗澡物品都在台裡。如今憶及,林玉芬都不禁為自己點贊:“會覺得自己好厲害啊!”
1994年從副導演升任導演后,林玉芬開始了一段“有月薪、不用想太多”的無憂歲月。只是這樣相對悠閑的日子並不長,1997年香港遭遇經濟危機,TVB裁掉了一些女導演。這令林玉芬感到非常心寒:“我沒有被裁掉,但其中一個是我的好朋友。為什麼台裡要這樣處理?她並沒有犯錯,他們是怎樣衡量一個女性工作者的價值的?”她意識到,如果還有下一波裁員,估計就會落在自己頭上,於是遞交了辭呈,因為“內心有一團火,一定要離開”。
其實,林玉芬並沒想好自己下一步去哪兒。1997年4月,正在內地蘇南地區拍攝古裝劇《鐵血男兒》的恩師李國立給林玉芬打電話,問她有沒有興趣來幫忙。得知林玉芬和TVB的合約還有三個月,李國立在電話那頭說:“你自己補三個月的薪水吧,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於是,補交了三萬多元港幣“離職費”,林玉芬正式告別TVB。
帶著些許沖動離開TVB,林玉芬無意中成了最早一批北上發展的香港導演。而二十年的內地拍戲生涯,她與TVB的交集其實無處不在。
不少當年港劇的拍攝經驗被運用到內地電視劇的拍攝中。如今內地劇組隨處可見的通告,其實就來自TVB。林玉芬最初也是沿用TVB模式,制片人都來自香港或者新加坡,一個監制底下有兩到三個導演,“在這個制度下我只是一個螺絲,在這個流程下你會明白這個螺絲發揮的作用是什麼。所有的成本控制都由監制掌控,一場戲拍得對不對、好不好、要不要重拍,都是監制說了算。”不過隨著在內地的時間越來越久,她還是覺得,相比在TVB,內地拍戲的環境更加尊重導演。
當年在TVB以律政劇《刑事偵緝檔案2、3》聞名的林玉芬,卻用古裝偶像劇贏得內地觀眾的心。這跟她的性格不無關系,“大家都說我是少女心,其實我是一個蠻簡單、很容易開心、比較感性的一個人,比較愛幻想,看小說的時候會有畫面感。”不過,並不想被貼上“古裝玄幻劇導演”標簽的她,在忙完《醉玲瓏》之后,接下來一部戲是現代題材,“是時候換一下腦子了。”
“現在影視圈很多東西都模糊化了,但本應黑白分明”
許多和林玉芬合作過的內地演員,都形容她身上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這樣難得的優勢,在她看來也沒什麼大不了,“我對內地的人情世故比較了解,因此融入內地劇組非常容易。”
因為近年來在內地拍攝的大多是偶像題材,林玉芬和很多年輕演員產生了交集,她喜歡以大姐姐的口吻叫他們“小朋友”。當紅小花迪麗熱巴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裡飾演鳳九,談到與林玉芬的合作,她用了“特別舒服”四個字,“她讓你感覺被信任,同時也讓你有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面對找不到情緒入口的演員,林玉芬採取的方法總是很溫柔,“不能驚動他(她)想要把這場戲演好的心。”很多時候她只是在一旁觀察,必要時給他們一些正面的鼓勵。然后她會私下和演員說表演上的缺點,絕不會當面讓演員難堪。
拍攝《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時,林玉芬親自幫助演員分析人物,打磨演技。劇中有一場戲,趙又廷扮演的夜華死在白淺懷裡。這場戲剛開始拍了好幾遍,林玉芬都不太滿意,后來她干脆走到趙又廷身邊,告訴他人物的狀態應該是怎樣的。隨后趙又廷找到了感覺,眼眶泛紅,眼淚從眼角滑落,與他對戲的楊冪也沉浸在悲傷中。這個鏡頭拍完之后,一時無法出戲的兩個演員擁抱了許久。
在林玉芬近年的作品裡,由熱門IP(注:英文知識產權的縮寫)改編的劇佔了大半,比如《步步驚心》《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其實,這並非有意為之。
挑劇本時,林玉芬更看重的是自己喜不喜歡這個故事,而很多時候更是偶然:接《微微一笑很傾城》,是因為她幾年前就看了這本小說,覺得“雙時空交錯這樣的小說拍成電視劇,會很好玩”﹔拍《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卻是好勝心驅使,“既然已經拍了《花千骨》,就要挑戰一下難度更大的同類劇。”
縱觀行業,很多IP劇最后都淪為“挨批劇”,不過這樣的情況卻幾乎沒有在林玉芬身上出現過。她開玩笑說,這可能是因為自己是個慢性子,“可能看書隻要花0.1秒的細節,我會用兩個小時去拍。”
林玉芬執導的電視劇,在內地觀眾心中已與精致講究畫上等號,但她卻謙稱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並沒有刻意迎合內地觀眾的口味。能夠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的認可,她很欣慰,也會提醒自己再接劇時要更加謹慎,“我會想,自己的作品是否會對年輕人的價值觀帶來不良影響。現在的影視圈很多東西都模糊化了,但本來應該是黑白分明的。”
如今,隻要沒有拍戲任務,林玉芬都會回到自己香港的家,陪伴父母,“其實在TVB工作時我也很少見到家人,因為我收工的時候家人全都睡了,有時候我出門的時候家人都還沒起床,所以我現在很珍惜每一次回家的機會。”
多年輾轉於內地和香港,疲累自知,但林玉芬已經坦然接受了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恰如她的新浪微博簽名:不是浪人的個性,過著浪人的生活。(徐顥哲)
人物小傳
林玉芬,1962年出生於香港,1989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是中戲導演系的第一個香港畢業生。曾在TVB執導過《刑事偵緝檔案2、3》《真情》等電視劇作品。1997年北上,陸續執導《仙劍奇俠傳》《步步驚心》《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劇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