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在新聞攝影中作用凸顯
從越來越多的新聞現場可以感受到手機拍攝的重要性與便捷性。資料圖片
隨著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使用手機拍照、記錄分享身邊事物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各種新聞現場特別是突發事件現場,手機攝影逐漸開始扮演重要角色,手機已成為與相機一樣的拍攝工具,且對新聞攝影起著重要作用,並逐漸應用到新聞攝影中。
一部能拍照的手機,相比專業相機,因其輕便、小巧、隨身攜帶等便捷性,更方便隨時抓拍新聞。 2016年“十一”假期,國內很多地方高速公路堵車嚴重,網友用手機拍攝了大量現場圖片,堵車的路上車輛排長龍,旅行者下車打羽毛球、跳舞、打牌、下棋、做飯……無需准備,掏出手機就能拍攝,每張照片都能反映事件本身。
手機攝影,已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拿起手機拍照,開啟了一扇全新的新聞攝影的大門。引用一句網絡用語:“人類已經無法阻擋手機攝影了。”
為突發新聞時效性提供保障
在新聞發生特別是突發新聞事件發生時,手機攝影的快速傳輸、傳播,能為新聞的時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新聞攝影講究實時,越接近新聞發生的時間點越精彩、越能還原新聞事件的現場感。但是新聞攝影記者並非時時刻刻都能遇到新聞事件。當突發事件發生時,傳統新聞攝影報道一般是如下流程:攝影記者接到採訪線索、准備設備,以最快的速度趕往事發現場進行拍攝。
因此,很多新聞事件尤其是突發新聞事件,最珍貴的照片不一定是新聞攝影記者拍攝到的圖片,而是當時在現場的普通手機用戶,他們用手機攝影,記錄下轉瞬即逝的新聞事件場景,並作為發布者及時用手機通過網絡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傳播,或是向媒體發出相關事件的圖片信息,彌補專業攝影記者無法及時趕到現場造成的遺憾。
近年來,手機攝影在新聞報道特別是突發新聞報道中的優勢和作用不斷顯現,手機攝影圖片見諸報端的突發事件報道也越來越多。
此前,英國倫敦地鐵爆炸案發生后,一張倫敦爆炸事件的現場新聞照片中,一名男子站在昏暗擁擠的地鐵隧道中,用手絹捂著嘴,他的身后是剛剛發生爆炸的還擠滿乘客的地鐵車廂。這張照片,是一位當時在現場的英國乘客用手機拍攝的,也是當天首次出現在傳統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頭版上的照片。
此外,一系列國內外突發事件,幾乎都有手機用戶在場,他們是事件親歷者也是傳播者,他們用手機拍攝的現場圖片,更能讓公眾了解突發事件的過程,成為媒體報道突發新聞事件而採用的珍貴圖片。
因此,媒體對突發事件的報道中,這些佔據先機的親歷者,無論是專業新聞攝影記者還是普通手機用戶,都是用手機在第一時間拍下事件的真實過程,然后快速傳上網,通過媒體的傳播,讓公眾看到了“第一現場”,滿足了公眾的知情權。
善用優勢發揮重要作用
手機除了輕便、小巧、隨身攜帶等優勢,相比專業相機,其隱蔽性為新聞攝影提供更多拍攝視角。
首先,拍攝人物時,更加真實自然,特別是在人物的情緒表達上。手機攝影相比專業相機,對拍攝對象的干預和影響更小,拍攝對象能更自然地表達情緒。人們通常在面對專業相機時,第一反應是拍紀念照的表現,會拘束,不自然。如果不經意間用手機拍攝,擺脫了“儀式感”,拍攝對象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無論情緒還是表情都會更加真實自然。
其次,特殊採訪時可偷拍、盲拍,為採訪提供方便。對於一些特殊採訪,如負面報道,有些現場不允許帶相機進入,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手機進行拍攝,取得第一手資料。特別是目前很多手機都是雙攝像頭,不僅能正常角度拍攝,還能自拍。當用手機對著自己拍攝時,稍微調整角度,就可以將需要的新聞現場作為背景,拍攝到理想的畫面,對該新聞后期的刊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然,手機攝影與傳統新聞攝影相比也有其缺點和劣勢。
首先,由於目前具備拍照功能的手機,雖然大多已接近單反相機的拍攝性能,但在畫質、清晰度和感光元件等方面,比起專業相機,成像達不到專業水平。針對一些對畫面要求高的新聞拍攝,如時政新聞、大型體育比賽等,手機攝影在鏡頭、像素等方面還存在不足。
其次,普通手機用戶在面對新聞特別是突發事件時,從拍攝到上傳網絡,各環節沒有嚴格監管,不受道德約束,容易傳播不良信息,其真實性也有待考証。
智能手機作為移動互聯網的代表,其越來越強大的拍照功能,為新聞攝影提供了設備支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是媒體改革的新方向,手機攝影為新聞攝影報道提供了一種十分有力的“武器”。無論普通手機用戶還是專業新聞攝影記者,隻要正確掌握手機攝影技術,都將在新聞報道中發揮其優勢作用。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