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上海電視節開幕論壇舉行 新政一年中國電視如何傳承與創新

李君娜
2017年06月14日09:43 | 來源:解放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上海電視節開幕論壇舉行,《朗讀者》《詩書中華》等主創分享經驗 新政一年,中國電視如何傳承與創新

去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布了旨在促進中國電視節目“自主創新”的管理新政。時至今日,新政剛滿一年,中國電視交出了一張怎樣的成績單?

昨天,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市政府主辦,市文廣局、上海電視節組委會、上海廣播電視台承辦的第23屆上海電視節開幕論壇“文化傳承與當代創新——中國電視節目自主創新高峰會”舉行。包括《朗讀者》《見字如面》《詩書中華》等一批高口碑文化節目主創分享自主創新與文化傳承的節目經驗。

給生命以敬畏,給文化以禮遇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司長高長力用“一多、一熱、一冷”來概括當下中國電視節目的生態,分別對應“公益元素多起來了,文化類節目熱起來了,引進模式冷下去了”。他坦言:“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怎麼攀登正能量的高峰?通過文化自信和自主創新。”

傳承與創新,是文化自覺,更是責任擔當。“自主創新”政策出台一年間,熒屏涌現了《朗讀者》《見字如面》《詩書中華》 等高口碑、高收視的文化類節目。文化類節目如何贏得觀眾?《朗讀者》 節目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表示:“因為我們始終堅守著一顆庄重之心,給生命以敬畏,給文化以禮遇。”據悉,《朗讀者》第一季有68位嘉賓,實際上節目組聯系的嘉賓超過400位﹔ 舞台上呈現的篇目近百篇,實際准備的超過1000篇﹔ 每一期節目的時長是90分鐘,實際錄制時長每期都達到900分鐘。

上海廣播電視台東方衛視中心黨委書記李逸分享了 《詩書中華》 的經驗。“研發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結合當下來傳承傳統文化。最后我們確定了兩個出發點: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點要更多,面要更深。讓家庭成員並肩攜手來參加文化創新。同時,內容從古詩詞擴展到古詩文,注重活學活用。”

以國際通用模式理念為行業標准

一大批有意義的節目孵化上檔並受到觀眾和業界的認可、追捧,中國電視節目模式市場開始進入以原創為主的3.0時代。在業內看來,這種以“節目模式”為切入點,以國際通用的模式理念為行業標准,以互利共贏為雙方合作的基點,將共同推動中國電視“自主創新”的發展。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胡正榮表示,電視要傳承與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就是要重尋中華民族的文化凝聚力,要重構國際傳播的文化吸引力,重建電視媒體的文化公信力。

論壇上,首個聚焦中國節目模式數據聚合與專業研究的平台“iFORMATS中國節目模式庫”啟動上線。該平台將開創性地為中國電視節目模式提供模式創意培訓、模式寶典撰寫以及模式注冊保護的專業服務。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