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7年第5期

從《四大名助》看我國社交服務類節目的發展趨向

楊曉
2017年06月20日09:03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我國社交服務類電視節目是在電視的娛樂和服務功能不斷被發現的大趨勢下產生並得以發展的。《四大名助》是我國社交服務類電視節目在新時期的探索,本文從這檔節目出發,分析其創新點,同時反思其不足,從而展望新時期社交服務類電視節目發展的大趨勢。

關鍵詞:《四大名助》﹔創新﹔反思﹔展望

社交指社會上人與人的交際往來,是人們運用一定的方式(工具)傳遞信息、交流思想以達到某種目的的各項社會活動。服務即為社會或他人利益辦事。社交服務類電視節目就是基於以上兩個概念的融合,順應時代的發展而產生的。過去,電視的功能更多地集中在宣傳和教育這兩個方面,隨著近幾年觀念的轉變,電視從過去的重視教化功能開始向兼顧娛樂和實用功能轉變,如今的社交服務類節目逐漸被重視與強化。東方衛視的《四大名助》是新時期我國社交服務類電視節目探索的典型。

一、節目概況

(一)節目主持人情況

由孟非跨平台主持的國內首檔爆笑減壓節目《四大名助》於2016年1月7日在東方衛視開播,總共播出四季,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除孟非作為主持人外,另外三名主持人中,尉遲琳嘉、謝依霖兩人相對比較固定,另外一名主持人則不是每期固定的,第一季是王祖藍等人,第二、第三季是姜振宇。開播前節目組稱“首發名助”,這和“非誠合伙人”機制很類似,嘉賓們一開始是以“實習名助”身份參加,能否轉正還要觀眾說了算。但是這檔電視節目邀請不固定的名助一開始是考慮到明星的效應,明星的經歷或者其解決煩惱的能力等是比較弱化的。在第二、第三季,考慮到該節目更加傾向於情感調節,所以加入心理分析專家姜振宇,同時也考慮到其顏值。

(二)節目環節設定

《四大名助》節目開始是主持人以一種夸張惡搞的方式演繹閱讀苦惱者的來信,然后請出苦惱者,苦惱者出場介紹自己並訴說自己的苦惱。接下來是在主持人的把控下,讓苦惱者和苦惱制造者進行對話交鋒。在交鋒的過程中,主持人和心理專家看出問題的全貌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最后由現場觀眾投票決定苦惱者的苦惱是否成立,投票投出苦惱王,由苦惱制造者發表“獲獎感言”,並作出改變的姿態。苦惱不成立,雙方都要表態。

(三)觀眾定位

該節目觀眾的定位是80后、90后群體,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各種苦惱,他們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排遣這些苦惱,需要尋找共鳴,《四大名助》正好滿足以上訴求。正如孟非所言:“我們不解決煩惱,只是煩惱的搬運工,煩惱和快樂都需要找人傾訴,在呈現的過程中就完成了意義。”

二、節目的創新探索

深入研究《四大名助》,可以發現其在節目的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多的創新點。比如主持人的明星化、節目形式新奇、呈現方式的舒適性、苦惱者的“奇觀性”、與觀眾互動方式新穎等。這些創新點都能在電視娛樂節目娛樂性的元素中找到依據。朱禮清先生把電視娛樂節目的娛樂性元素分析歸納為奇觀、故事、游戲、明星、諧趣、儀式、互動、包裝。①通過分析《四大名助》節目的整體環節及表現形式,可以發現它確實有一些明顯的創新點。

(一)特色化的主持人

這檔電視節目由明星主持人孟非主持,他在這檔節目中主要負責掌控整個局面。孟非因主持《南京零距離》而成名,還曾主持江蘇衛視的《絕對唱響》《名師高徒》等重要電視節目。特別是孟非主持的《非誠勿擾》使他有了“國民月老”的稱號。他的主持風格個性鮮明,已經具有較高的人氣。另外兩個常駐主持人同樣是明星,他們是謝依霖和尉遲琳嘉。在以往的綜藝節目中,“Hold住”姐謝依霖“放得開、敢說、能說”的主持特色受到廣大年輕觀眾的喜愛。在《小時代》系列電影中,謝依霖也有比較突出的表現,因此集聚了更高的人氣。尉遲琳嘉在央視《挑戰主持人》中取得了九連冠,並在其他電視節目中有著不錯的表現。他們主要負責讀信,重新夸張演繹苦惱者的苦惱,讓苦惱者和苦惱制造者之間的問題得以更加生動地呈現。這種夸張的表演形式不僅增添了節目的看點,而且增強了節目的娛樂性。②最后是心理咨詢專家姜振宇,他負責分析苦惱者和苦惱制造者的心理。

(二)節目形式新穎

《四大名助》可以使苦惱量化,由觀眾投票決定苦惱是否成立,主持人、嘉賓也和現場的觀眾即時地互動。節目以一種戲謔調侃的方式,讓苦惱者和苦惱制造者進行交鋒,讓他們的問題更加清楚地顯現。互動、諧趣這兩個元素很自然地融入到節目的各個環節中。

(三)呈現環境的舒適性

《四大名助》中,主持人和嘉賓都是席地而坐,在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的同時,也拉近了苦惱者與主持人之間的距離,營造了一種輕鬆舒適的談話環境。

(四)苦惱者的“奇觀性”

奇觀是指奇特的、奇異的景象或者罕見的事情。③好奇心是觀眾與生俱來的一種心理能力,新奇的事物於他們而言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奇觀也順利成為一檔電視娛樂節目的重要元素。《四大名助》中,有人控訴自己的哥兒們摳門省馬桶水,每天憋尿到單位解決﹔老公為了睡覺,讓臨產老婆忍著先別生,等等。

三、對節目不足之處的反思

《四大名助》開播以來,研究者多看到其突出的創新點,從前人的研究成果來看,多數人對其持肯定態度﹔但是也要正確地、辯証地看待這檔電視節目。雖然該檔電視節目的創新點較多,比如納入了很多電視娛樂節目的元素,這些元素能夠讓其有不錯的收視率,但是它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苦惱者選擇的刻意性、極端性(如摳門哥、整容女等)、過分娛樂化、問題解決環節倉促等。

(一)苦惱者選擇的刻意性、極端性

苦惱者的“奇觀性”這點雖然對收視率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由於苦惱者的選擇過分極端化,節目的內容會逐漸偏離社交服務類電視節目貼近人民、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初衷,難以讓觀眾的有共鳴。比如有兩期節目出現了兩個“摳門哥”這樣的奇葩嘉賓(也是苦惱的來源者),其中一個“摳門哥”為了節省馬桶水,每天憋尿到單位解決。另一個“摳門哥”去外邊請客吃飯都隻吃“霸王餐”,看電影都是秒殺的。現實生活中這樣極端的人是非常少見的,觀眾看這樣的節目時,隻會把類似“摳門哥”這樣極端的人當成奇葩來看,久而久之觀眾會感到審美疲勞。

(二)過分娛樂化

《四大名助》雖然是一檔社交服務類節目,重在服務,幫助苦惱者解決苦惱,但其也不可避免地雜糅了很多情感因素,比如親情、愛情、友情等。苦惱者的苦惱也多是情感的困惑,不論是與親人、愛人間的關系,還是與同事、朋友間的關系,這些必然需要考慮與觀眾的情感共鳴,然而過分的娛樂化必然導致其教益性差和與觀眾的共鳴性差。

(三)問題解決環節倉促、被弱化

節目中,由觀眾投票決定苦惱能否成立后,苦惱者表明訴求,苦惱制造者表達自己改良的意願,結尾倉促。同時,現場心理專家的分析點評比較單薄,有一家之言之嫌。

四、展望:游戲化、環節融合的趨勢

在高收視率指揮棒的指導下,我國社交服務類電視節目雖取得較大發展,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一是節目形式比較單一,同質化嚴重。比如相親類電視節目、東方衛視的《中國式相親》開播以來制造了很多話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收視率不錯。隨后其他電視台也開始對其進行模仿,比如湖南衛視的《為你而來》等。二是節目內容庸俗化,價值導向歪曲。相親節目進入3.0時代的代表《中國式相親》,主打有中國特色的相親,但扭曲的價值觀依然存在,比如第一期的一號張祿家庭,二姨對媳婦的要求就是干活﹔二號趙浩然家庭,媽媽是營養師,稱不要手冰涼的女孩,因為手涼的女孩宮寒,生的小孩不健康,等等。這些極端的價值取向都遠離節目的初衷。在節目形態融合的大趨勢下,社交服務類電視節目也在不斷探索自己新的出路。《四大名助》雖然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它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創新和升級。

通過研究《四大名助》,不僅可以給其他生活服務類節目提供一些思路,同時還可以透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的發展趨勢。

(一)游戲化、模式化的必然要求

這也是電視節目娛樂性的要求,游戲化也是娛樂化的一個重要表現。羅蘭•巴特的游戲理論認為,讀者玩弄文本,就像一個人在玩游戲。在文本中和在游戲中一樣有規則,為的是建立一個能享有自由和自我控制的空間,讀者可以體驗到自由和控制的雙重快樂。④簡而言之,就是讓觀眾更多地參與到電視節目的制作過程中,不僅讓他們參與到意義的解讀環節,還要讓他們參與到意義的生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觀眾能夠獲得更多、更大的快樂,而能夠讓受眾獲得快樂也是以受眾為中心的一個要求。

《四大名助》游戲化的表現主要體現在觀眾投票決定苦惱者訴說的苦惱是否成立,引入一種苦惱者和苦惱制造者之間PK的模式,人為預設一個二元對立的情景,讓現場觀眾成為苦惱是否成立的裁判。這種模式借鑒了網絡綜藝節目《奇葩說》的跑票制模式,讓觀眾裁定誰輸誰贏。這樣的游戲模式充分調動了受眾參與的積極性。

模式化是一檔電視節目成熟的重要表現,模式化確實有其不可忽視的先進性,它是一檔電視節目的標簽,在贏得一批固定觀眾的同時,也使節目在制作和傳播方面更加有章可循。然而模式化也不全是優點,在觀眾更加多元且善變的情況下,觀眾會更容易出現審美疲勞,進而使一種節目形式的生命周期變得更加短暫,不利於一個電視節目的持續發展。在模式化大的框架之下進行節目形式的創新,不時改變節目的呈現方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節目環節融合的必然趨向

無論是對於電視節目還是對於如今時代背景下的網絡綜藝節目而言,節目形態的融合都是一種大的趨勢。《四大名助》嘗試的是電視節目環節的融合,它屬於節目形態的融合,這也是節目形態融合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指一檔新的電視節目把其他一檔或者更多檔電視節目較好的環節,融入或者創新后加入到新的節目中。

《四大名助》這檔電視節目在創新基礎上融入了《奇葩說》的跑票制,讓觀眾裁定誰輸誰贏。《奇葩說》先拋出一個話題,讓現場觀眾預先投票確定正反方的投票數,在辯手辯論的過程中,投票機制不關閉,由跑票的多少確定輸贏。《四大名助》對跑票制加以改進,固定投票總量,規定一個標准(即一定的票數),達到標准即苦惱成立。現場每個觀眾都有贊同與不贊同(二元對立)苦惱成立的權力。《四大名助》還借鑒了天津衛視情感服務類電視節目《愛情保衛戰》雙方激烈交鋒爭辯的環節。《愛情保衛戰》在短片簡短介紹完雙方的情感困惑后,請出嘉賓,並在主持人的引導和把控下,讓雙方陳述,交鋒各自的困惑,使問題全面顯現。《四大名助》引入這種機制並加以創新,《愛情保衛戰》的語言風格是嚴肅認真的,《四大名助》更多的是通過戲謔的方式進行爆料,談話的氣氛也是輕鬆愉快的。

五、結語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節目正在朝著受眾中心的方向大步邁進。傳統的電視媒體雖然正在面對著受眾老齡化等方面的挑戰,但是它們正在進行積極的探索,社交服務類電視節目產生發展以及今天的創新探索都是重要的表現,這些積極的探索也體現了電視節目娛樂和服務於觀眾的要求。在這過程中要注意多思考,把握一定的規律,才能避免走彎路。(作者系廣西民族大學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

注釋:

①③朱禮慶.娛樂的本性[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93.

②王世男.社交生活服務類電視節目的創新發展探討——以《四大名助》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6(19).

④[美]約翰•菲斯克.電視文化[M].祁阿紅,張鯤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333.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