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二次元"音樂也是一樁好生意 粉絲經濟推動產業

2017年06月27日06:5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二次元”音樂也是一樁好生意

從風靡一時的動漫角色扮演、到小規模的商業漫展,直至上萬人的動漫演唱會,被年輕人統治的“二次元”虛擬世界,正在現實世界展現其強大的市場感召力。日前,騰訊動漫舉辦了國內首場以國產動漫主角為核心的“二次元”演唱會,上座率超過了95%。

穿著夸張、演唱動漫主題曲的“二次元”歌手已不再屬於小眾愛好者,他們與動漫歌曲一起逐漸形成“二次元”音樂產業,在與“三次元”世界的碰撞中發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

“二次元”音樂鏈接“三次元”世界

“演唱會上的主題曲我都聽過上百遍,但在現場依然熱血沸騰、紅了眼眶。”一位參加騰訊動漫“覺醒之夜”國漫演唱會的動漫迷在微博上感慨,雖然幾經周折才搶到現場票,但看到自己熱愛的動漫角色走出電子屏,唱著熟悉的旋律站在現實的舞台上,如圓夢一般。同樣的情感共鳴,讓不少“二次元”粉絲直言:這是屬於90后、00后的青春印記。

對於更多大齡中青年來說,很難理解少男少女對動畫配樂的痴迷。實際上,“二次元”音樂不僅包括動漫、游戲衍生的片頭、片尾曲、角色歌和插曲等,還包括網友對動畫音樂的翻唱和重新作詞演繹。這些帶有故事性,熱血勵志的動漫旋律,與“二次元”產品一起構成了年青一代獨特的精神世界。

如今,“二次元”音樂已走出小眾圈子延伸至“三次元”世界,諸如李宇春等流行歌手也開始演唱“二次元”歌曲,越來越多的“二次元”歌手和虛擬歌手也出現在現實舞台上。

2016年,國內彈幕分享網站bilibili(簡稱B站)主辦的BML“二次元”演唱會上,虛擬歌手洛天依以全息技術登上舞台獻唱,1.2萬張演唱會門票不到兩小時就已售罄。其中,售價1280元的最貴內場票僅在4分鐘內就被“一搶而空”。

“一開始隻想給‘二次元’群體一個線下交流的機會,沒想到最后竟變成了萬人規模。”B站董事長陳睿對媒體說。毫無疑問,年青一代正在形成新的價值認同和音樂審美,他們對“二次元”世界中虛擬生命的熱愛,在現實世界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粉絲經濟推動“二次元”原創音樂產業

隨著“二次元”市場的壯大,與漫畫、動畫等衍生品一樣,“二次元”音樂也越來越被推崇。在B站上,音樂僅次於動畫成為第二大流量區,每月平均30多萬的原創視頻中約有六分之一為音樂視頻,且絕大多數為“二次元”音樂。

而在動漫業發達的日本,“二次元”音樂產業更被看作是風口上的好生意。據了解,在2014年ACG界(為英文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游戲的合並縮寫)Live娛樂市場報告中,包括“2.5次元”音樂劇和動畫音樂演唱會在內的“二次元”音樂,佔到整個娛樂市場份額的57.5%,僅“動畫音樂演唱會”收入就達85.65億日元。

業內人士表示,在日本,各類“二次元”網絡原創曲目都有成熟的變現渠道,能夠與熱門流行音樂一較高下。而與之相比,中國“二次元”音樂的商業化進程才剛剛開始。

在目前的國內音樂產業中,“二次元”音樂與其他獨立音樂一樣尚屬小眾,較少有專業的音樂發行,在內容創作層面還以小團隊甚至個人為主。尤其是在積聚“二次元”同好的音樂平台上,許多音樂人就是從游戲玩家、“二次元”愛好者發展起來。

由於制作成本較低,不少音樂人從最初填詞翻唱到自己作詞作曲來吸納粉絲,通過粉絲付費下載歌曲和分享贊賞等形式營利。這些平台也因此培育和發掘了一大批帶有強大粉絲效應的原創音樂人。

“二次元”音樂圈粉絲對動漫、游戲等IP以及由此衍生的“二次元”音樂具有高度黏性和交互性,並且音樂本身的情緒代入感和傳播力,也帶動了更多“二次元”同好的創作熱情。

“二次元”音樂的潛力值得挖掘

“專屬於90后等人群的‘二次元’音樂會繼續小眾下去,還是隨著新一代的成長逐漸成為大眾音樂?”在網絡問答平台知乎上,有網友如是提問,引發了不少跟帖討論。

一些文化娛樂研究者認為,打上90后人群標簽的“二次元”音樂面對的創作者和消費者群體過窄,難以成為真正的大眾音樂。同時,附於“二次元”產品之上的音樂產品並不能獨立存在,未來發展可能受限。

同質化也被認為是“二次元”音樂發展的重要障礙。目前,我國“二次元”音樂每月產量近5萬首,但因制作成本較低,質量良莠不齊。例如一些古風音樂編排雷同,粉絲吐槽,“不同古風歌聽著都像同一首”。

然而,另一些業內人士則看好“二次元”音樂的未來。樂評人陳賢江表示,對於看動漫長大的一代,他們喜歡的“二次元”文化很可能在未來變成主流。同時,這一代人對於“二次元”衍生品有明確的付費意識,這能夠讓“二次元”音樂走得更加長遠。

在今年四月召開的第二屆中國音樂財經年會上,“二次元”音樂平台小旭ACG音樂CEO盧小旭預言,“二次元”音樂代表了未來一個品類的音樂趨勢,覆蓋人群數量會更多,消費能力也會更強。他認為,“二次元”音樂對動漫、游戲等IP產業鏈具有強大的支持和傳播作用,未來還會向古風、虛擬偶像、聲優等領域延伸,細分潛力值得挖掘。(光明網記者 張紫璇)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