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任仲平”出視頻啦!看人民日報“平頻”共振

讀報君 研究事兒
2017年07月03日15: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小字號

6月30日,人民日報的政論品牌“任仲平”首次推出了同主題微視頻《任仲平首推微視頻:8首歌,讓你聽見香港》,著實讓讀報君驚喜了一番。在讀報君看來,這個微視頻開創了政論傳播的一種新形式。微視頻根據6月29日,人民日報上刊發的“任仲平”文章《同書寫不朽香江名句——寫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制作而成,從香港的百年滄桑,講到回歸后20年的巨大發展,更是表達了對香港美好明天的深深祝福。

29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任仲平”文章《同書寫不朽香江名句——寫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很多小伙伴已經讀過這篇文章了。相信大家和讀報軍一樣,都被文章深深吸引了,正如讀報君的一位同事所說:初讀此文,便覺其文採斐然、蕩氣回腸,洒洒數千言,道出了香港同胞和全體國人的心聲,入情、入理、入心,讓人回味不絕。溢美之詞,這裡就不再多說啦。

任仲平,是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諧音縮寫。從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第一次在一版以“任仲平”署名發表文章《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屆三中全會》開始,到今年6月29日刊發的《同書寫不朽香江名句——寫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任仲平文章總計已經刊發過98篇,走過24個春夏秋冬。

在20多年的時間裡,任仲平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進步發展的重大題材,把握時代脈搏,關注人民利益,在重要的節點闡釋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發出“中國聲音”。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時代,如何讓“任仲平”的聲音更加嘹亮,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課題。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出要求: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縱觀當前的新聞傳播業,和新興媒體相比,主流媒體在新聞信息生產的速、量、質上並沒落下風,反而具有很強的內容優勢。然而,隨著傳統媒體讀者越來越少,很多優質的內容,未必能及時為受眾所接收。要破解這個難題,就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提高“傳播力”。

如何將“任仲平”這樣有深度的優質內容,傳遞給更多受眾?為此,人民日報在創作優質內容的同時,也不斷採用融合手段,創新傳播形式,讓“任仲平”這位以嚴肅、有深度著稱的“同志”,也迎來從文字到音頻、從音頻到視頻的華麗轉身。

去年10月19日,長征勝利70周年到來之際,人民日報刊登“任仲平”文章《鑄就我們民族的精神航道——寫在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為加強傳播效果,人民日報評論部將這篇文章進行改寫,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推出兩個帶音頻的文章:

一是文章見報前一天,結合搭載神舟十一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的消息,制作音頻《航天長征人,為你讀長征任仲平——鑄就我們民族的精神航道》。請來參與“長征一號”火箭研制,見証了“長征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衛星的航天之路“長征功臣”韓厚健,講讀“任仲平”文章。既結合了熱點,又為第二天見報的“任仲平”文章起到了預熱作用,取得了宣傳片一樣的效果,可謂吊足了胃口。

二是在“任仲平”文章見報當天,推出《微信朗誦•長征任仲平——鑄就我們民族的精神航道》,請來朗誦藝術家、著名配音演員詹澤,讓大家再次感受長征精神的魅力與震撼。

這兩篇文章都引起了網友熱議,累計閱讀超過3萬,尤其是在年輕讀者中,取得了非常顯著的傳播效果。

《同書寫不朽香江名句——寫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這篇文章,除了採用傳統的方式,於6月29日,在人民日報一版呈現外,文章見報前一天,人民日報客戶端和“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已經提前刊出。

“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任仲平搶先看】同書寫不朽香江名句——寫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兩天閱讀量突破2萬,更是在評論區引起了網友熱議。而且公號“小編”還在評論區與讀者積極互動,可謂深諳“社交媒體傳播之道”。

除了新媒體搶先發布,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新地平線”工作室還將任仲平文章,改編制作成微視頻《任仲平首推微視頻:8首歌,讓你聽見香港》。既對昨天“任仲平”文章推出后的讀者熱議做了回饋,又換個方式,讓大家再讀任仲平,思考香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視頻並未簡單重復文章內容,而是進行濃縮整理,再配有珍貴的歷史資料和精心繪制的卡通畫,讓“任仲平”的思想更加生動、直接地呈現出來。可以說,微視頻使《同書寫不朽香江名句——寫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這樣一篇有深度的評論文章,變得可視、可聽、可感,變得更具傳播力。

當讀報君將這個微視頻轉給互聯網公司的朋友時,朋友不禁感慨:“這麼深刻嚴肅的內容,都能用這種活潑的形式制作,簡直就是炫技!”

在別人看來,也許是炫技,但是對於已將創新融入血液的人民日報記者編輯們來說,可能這就是日常。未來,也許我們還會看到H5形式的“任仲平”,看到VR、AR形式的“任仲平”。

總之,誰知道明天人民日報的記者編輯還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呢,一起期待吧!

撰稿/統籌 :耿磊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