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央視香港回歸20周年特別報道 無縫隙零時差對接香港

劉宏
2017年07月05日13:4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無縫隙、零時差對接美麗香港

   央視記者乘坐叮叮車,帶領觀眾一同見証香港的發展與變遷。 資料圖片

  ▲國際台《雙城記》第一集講述了香港女孩在北京的戲劇夢。

  ▲央廣記者羅武採訪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張華峰(左)。

  雖然電視媒體目前遇到了新媒體全方位的挑戰,但是,事實証明在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方面,主流媒體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央視的香港回歸20周年特別報道就充分顯示了這一點。

  預熱:

  打好議程設置“第一槍”

  香港回歸20周年這樣的重大報道往往也在考查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能力,因此,預熱是不可或缺的。央視《新聞聯播》從6月25日起推出系列報道《勠力同心,共創繁榮》,中文國際頻道自6月18日起推出10集系列報道《見証·香港回歸二十年》,綜合頻道6月26日至30日每晚播出專題紀錄片《紫荊花開》,科教頻道6月30日播出《港珠澳大橋》。

  隨著7月1日的臨近,預熱報道力度逐漸增強,《中國新聞》欄目陸續推出了《光影二十年》《直播香港》《香港微視角》等系列報道﹔央視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的日間節目《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聯合推出香港回歸20周年特別報道,包括系列報道《發現新香港》《數說香港》《家在香港》等,《焦點訪談》有特別節目《香港故事》,《東方時空》有特別報道《香港20年,香江覽巨變》。

  除此之外,央視網創建《紫荊花開》特別專題,匯總了央視對香港回歸20周年的獨家新聞、視頻報道,還開辟了獨立的專欄《香江·鄉情和香港印象》。

  新媒體方面,央視新聞客戶端在6月30日推出的特別報道《香港·香港》36小時不間斷直播,手機用戶可以在36小時內看到習近平主席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的現場直播畫面,以及盛大儀式開始前的現場情況,還能無縫隙、零時差地看到央視記者對香港各界人士採訪的圖文報道。

  直播:

  既庄嚴又親切

  社會儀式和電視直播密不可分。通常,重大事件的高潮都和儀式有關,甚至可以說電視直播本身也在制造儀式感。從6月29日習近平主席抵達香港到6月30日習近平主席檢閱駐港部隊,再到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文藝晚會,還有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電視直播自始至終都起著烘托氣氛的作用。

  香港回歸20周年的電視直播,不僅是嚴肅的,也是親切的。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直播香港》,將直播與記者的體驗式報道結合在一起。記者坐在維港移動直播船上,觀眾通過維港移動直播的鏡頭,體驗維港的魅力,對香港產生親近感,消除陌生感。

  相較電視,網絡往往擁有更親切的語態,網絡移動直播更能夠消除距離感。央視新聞移動網、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新聞官方微博同步推出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新媒體直播特別節目《香港·香港》,記者通過乘坐叮叮車游覽香港的大街小巷,引領觀眾感受香港的市井氣息,第一視角的鏡頭頗具代入感和現場感。相同的體驗內容,網絡直播相較於電視直播而言,記者的狀態更隨和,內容更豐富,互動性也更強。

  電影元素:

  不可或缺的香港符號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中國新聞》的《光影二十年》採訪了香港導演和內地導演,討論兩地電影的融合發展。在講述香港電影《甜蜜蜜》時,記者來到了《甜蜜蜜》曾經的拍攝地﹔《焦點訪談》推出的專題節目《香港故事》,第一集也是香港電影人講述“北上記”。在這些以電影為視角的系列報道和專題報道中,香港電影更多地作為一種代表香港文化的符號而存在,反映香港在回歸20年的發展中與內地的融合。

  2003年《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簽訂,香港電影公司與內地電影公司合拍電影數量增多,《湄公河行動》《建軍大業》等主旋律電影也由香港電影人操刀制作。明星、導演和電影具有很強的關注度和話題度,這樣的報道不僅有懷舊感,也有強烈的代入感。在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文藝晚會上,也帶有濃郁的香港電影特色。

  總體來看,央視的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專題報道和其他的主流媒體的報道有共同的目標,就是用媒體的報道搭建溝通的橋梁,從而在更大的范圍內促進和達成社會的廣泛共識。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