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新聞學院畢業季,老師有話對你說

研究事兒 研究事兒
2017年07月11日11: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小字號

聽畢業寄語,悟新聞人生。又到畢業季,2017屆新聞學子將告別校園,踏上新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媒體行業將往何處去?新聞專業的學子們又應如何自我定位?在人生的重要路口,聽聽各大傳媒院校師長們的畢業寄語吧。意味深長的“金句”,也給研究事兒“觀瀾傳媒業,探究輿論場”以啟示與思考……

做變局時代的創新者和引領者

如今,傳媒與文化業瞬息萬變,技術的杠杆撬動著業態的革命,創新的車輪驅動著行業的發展。一些曾經光鮮亮麗的職業正在褪去光環,而一些新興的職業名詞正在吸引大眾目光﹔一些舊的技術指標、業務手段和行業規范正在失效,而一些新的規則正在逐步樹立起來。

如何應對?一方面,要繼續學習。隻有不斷學習,及時更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另一方面,要苦練技能。思想和技能兩翼齊發,才能有助於你在天空下飛翔。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做技術的創新者、行業的引領者、規則的制定者,而不能只是做一個跟跑者。

中國正處於社會的轉型期、改革的攻堅期,難免會有社會矛盾浮出水面。如何正確理解社會矛盾,又如何對待它們?這就需要我們堅定信念、明辨是非、守住底線、顧全大局。看到不合理的社會現象,與其做個憤激的“鍵盤俠”,不如從自身做起,去努力改變它。與其讓手中的媒體成為發泄的工具,不如讓它成為社會“善治”的手段。

你應該擁有超越人工智能的智慧,你應該擁有看透VR背后現實的目光,你應該擁有整合碎片化時間的本事,你應該擁有縱橫於互聯網疆界的力量。媒體工作者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把信息、知識、文化和思想的種子撒播在人類的心間,“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責任重大,更需上下求索、朝夕不倦。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胡正榮

勇於變革,有所堅守

這個時代,我們把它叫作互聯網時代。這個時代是變化莫測的時代,是知識更新加速的時代,是斷點和接點共存的時代,也是迷茫和希望並在的時代。

我們要堅守高度的專業理念和專業精神。這裡既包括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擔當,也包括通過新聞傳播服務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堅定信念﹔既包括“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和挑戰勇氣,又包括“鐵肩擔道義”的社會正義感。專業理念和專業精神作為一種基因原動力,推動著新聞學院的歷屆畢業生積極參與國家和社會發展,並在每個社會變革的重要時刻做出了引人矚目的貢獻。目前,在社會轉型時期,出現了價值觀多元化的趨勢,但對於人大新聞人來說,“家國情懷”不可或缺。

既要勇於變革也要有所堅守。我們身處社會轉型和巨大變革的時代,這要求我們必須要有參與變革和創新的勇氣和智慧。新聞人所投身的事業,始終處在時代的最前沿。因此,希望各位同學要對那些最新的社會現象和社會趨勢,新觀念、新概念、新方法,保持濃厚的興趣和敏銳的洞察,成為創新年代的引領者和創造者。另一方面,即便是巨大變革的時代,總有一些精神信念、行為准則、倫理道德需要堅守,諸如公平、正義、自由、民主、善良、助人、孝友這樣一些恆常價值,它們不但不可背棄和顛覆,反而應當在捍衛中發揚光大。這也是人大新聞人的人格追求。互聯網時代是充滿顛覆和斷點、傳承和接點的時代,隻有把握住兩者的統一和平衡,人類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郭慶光

給職場新人以忠告

人在年輕的時候,可以缺經驗、缺錢、缺資歷,但不能缺長遠戰略和職業耐心,更不能缺少足夠清醒的自我認識。

1.多學少問,多做少說。人要學習,但不值得問的別問,能自學的就自己學,年深日久,會培養出自我迭代這一核心競爭力。多做事,而不是與他人費口舌、爭對錯,所謂桃李不言而成蹊,業績多了,你要爭辯的就少了。

2.急事緩做,緩事急做。緊急任務,要在急促的時間裡有舒緩的思考,推理周全,才不會忙中出錯。一個新人如果學會了臨危不懼,忙而不亂,則前途不可限量。不急的事情,反而不能因疏失而遺忘、因大意而荒廢,要乘著人處在狀態上而及時作基礎處理,然后循序漸進,因時制宜,有時間再設法優化,沒時間也不會錯失做事的機遇。

3.大題小做,小題大做。每逢大事有靜氣。遇到大事,不怕,不躲。一個新人,如果遇到重大課題,隻有戰略上藐視之,才會有心情對困難的領域有好奇,對艱難的任務有興趣。杰出的新手,遇到挑戰總會搶先報名。那些別人眼中的小事,隻有你會小中見大,易中求難,將它們做出大成果大業績。這既是歷練,也是証明。新人在大部分情況下隻能接觸小事,於是小題大做就成了他們自我實現的最佳路徑。

4.人大我小,近實遠虛。要有一顆安寧澄淨的心,要對人寬,對己嚴﹔先慮人,再慮己﹔先成人,再成己。學會感同身受,懂得將心比心。要腳踏實地,從眼前做起。把這一步走好,才有下一步。但做好當下,又不是不看長遠。只是看長遠宜虛看,不把遠期當實際。懂得高低遠近,才有柳暗花明。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杜駿飛

心懷敬畏,伸手摘星

希望你們能保有敬畏之心。因為我們的專業背景,大家畢業后要麼是做被稱為“無冕之王”的記者,要麼就像羅斯福說的那樣“不當總統就當廣告人”,終有一天我們能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力,那時我們更要提醒自己不做惡,不粗鄙,不做讓自己臉紅和羞愧的事。

6月9號,蘋果CEO庫克在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典禮上這麼說:“我所擔心的並不是人工智能能夠像人一樣思考,我更擔心的是人們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沒有價值觀,沒有同情心,沒有對結果的敬畏之心。”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也願在座的每一位畢業生,都能用誠實和正直捍衛自己的良知,讓這世界變得更美好一些。

我想把著名廣告人李奧•貝納的那句名言送給大家:“伸手摘星,即使徒勞無功,亦不致一手污泥。”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黃河

扛起“報喜鳥”與“啄木鳥”的職責

堅守道義,勇於拼搏。同學們,你們是新媒體格局下敢於有夢、敢於追夢的年輕人。你們出生於互聯網的新興時代,相比於前輩們,你們更敢於質疑傳統、敢於自我革新、敢於自我否定。你們有著新媒體的思想,流淌著新媒體智慧的血液,是未來融媒體時代的先行者和排頭兵。

你們既要扛起媒體人“報喜鳥”的使命,也要擔起媒體人“啄木鳥”的職責。在輿論場中,激發最大的正能量﹔在百姓心中,畫出最大同心圓。讓主流陣地更牢固,讓主旋律更響亮,讓正能量更充沛。

——浙江傳媒學院院長項仲平

做懂政治、有良知的專業媒體人

第一,成為一名專業的媒體人,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創新,掌握新時代和新業態下媒體人應具備的綜合能力和專業能力﹔

第二,成為一名有政治情懷的媒體人,在從業過程中秉持正確的立場,弘揚正能量﹔

第三,成為一名有良知的媒體人,客觀、公正地為公共利益發聲。

——中國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常保國

樹立正確的價值坐標

大家成長在中國崛起、民族復興的時代,同時也是中國社會深刻變革、急劇轉型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總感覺社會變化太快,令人眼花繚亂,因此難免迷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尤其重要。

前不久有一則新聞,說的是貴州某校男生在暴雨后讓阿姨背著淌過泥水路段。清華大學一位教授在微博中做了點評,認為這個報道的價值取向有問題,結果遭到圍攻,甚至有人留言說,“×××,你欠我們貴州人民一個道歉”。顯然,那些讓阿姨背著淌過泥水路段的男生的價值取向有問題,新聞報道的價值取向也有問題,網民言說的價值取向更有問題。

在當今這樣的大時代,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我們要把自己的成長融入社會發展、民族振興、國家強盛的事業之中。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董天策

積聚改變世界的力量

作為一名新聞傳播專業的老師,在我6年前剛剛工作的時候,會困惑於一個現實,就是當年對我和我的同學們具有巨大感召力的“新聞理想”在今天的課堂上似乎並不那麼奏效。

當年我們為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那句“如果你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而深深觸動,可是今天的學生卻常常告訴我,他們為了近距離地接觸周杰倫才會選擇做媒體。當然,這是不同時代在人們身上打下的不同烙印,既可能成為認知和行動的坐標,也可能只是換了種方式與世界相處。

我總會跟他們講:“改變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夠完成。以媒體行業為例,你少提一個下三濫的新聞選題,就為鐵肩道義增加了一份可能。而每屆學生哪怕隻有一個人能夠將此化為行動,我們作為老師改變世界的能量就在不斷積聚。”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石力月

新聞是直面人生的嚴肅答卷

新聞既不是福音,也不是牧歌,它是直面人生的嚴肅答卷,也是自我品格的多維折射。太陽之下既有新鮮事,又沒有新鮮事,歷史輪回,生生不息。

——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江作蘇

從這些畢業致辭來看,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鮮明特征。它促使我們必須以創新的姿態,重新認識媒體,重新定位自我。而在媒體行業的快速變局中,總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擁有持久的生命力。無論你是否繼續從事與媒體相關的職業,新聞學科培育起的媒介素養和價值理念,都已融入了你的“專業基因”。

聚散有時,理想不老,情懷長存。

整理、編輯、統籌:榮翌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