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人民日報“趕考”有妙招!

張天培 研究事兒
2017年07月13日09: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小字號

2017年上半年已經結束。在這半年裡發生了很多事,對於一些孩子來說,最難忘的,可能是這半年裡,他們經歷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考試——高考。不只是參加高考的學生,對於整個社會乃至國家來說,高考都算的上是一年一度的大事。面對高考,各大媒體也是卯足了勁,進行報道。說到這兒,事兒姐就帶大家一起看看,人民日報在今年“趕考”的路上,推出了哪些亮眼的作品。

微電影——突出情感共鳴的故事性

移動傳播時代的到來,強化了用戶碎片化的閱讀習慣,短小、精煉成為典型的內容呈現標准。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微電影凸顯了自身優勢,成本低、風險小、周期短、情節性強、具有病毒性傳播的潛力,非常適合講故事,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媒體報道手段。微電影與普通報道手段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對於故事的講述充滿了情感因子,可以鋪墊渲染出一般新聞報道無法表達的感性與情懷,直抒胸臆,感動受眾,進而激發出受眾源自心底的共鳴。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攝制的微電影《高考40年,有努力就有遠方》,用三組人物高考前后的變化,講述了高考對於人生命運的改變,昭示了夢想與努力的力量。影片中的敘事線索突出,以場景的還原與轉變交代了人物的背景,鋪墊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展現了有序的邏輯關系,具有很強的藝術張力。

稍有遺憾的是,這部微電影隻有2分鐘,故事情節的展開還略有些單薄,敘事邏輯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但作為一種鏡頭式的話語表達,這次對微電影形式的運用是全新的嘗試,具有一種標杆式的意義。

什麼樣的電影可以稱為一部好電影?本報6月22日文化版刊登了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的文章《別忘了電影是藝術》,裡面提到,“哪一部電影把我還原成普通觀眾,讓我忘記了挑剔、陷入單純的感動,就一定是好電影”。微電影的成功也正是需要用一種獨特的敘事邏輯去感動受眾,引領受眾去進一步思考。隻有這樣的作品才能入腦入心。

H5作品——強調參與互動的趣味性

由於手機屏幕尺寸的限制,移動互聯時代需要一種新的數據可視化呈現方式來進行新聞報道,而H5恰恰是最合適的選擇之一。

H5作品是在長圖應用的基礎上,增加了和用戶的交互性,使用戶在觀看產品的同時,可以參與到產品之中,成為產品的一部分。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出品的H5作品《大俠,請重新來過》,歸納整理了恢復高考40年來的部分高考考題,形成了一份考試樣卷,請網友答題挑戰,並進行了個性化的分享標語設定。為了增強互動性,作品除了允許用戶選擇自己的高考地區,還在分享“高考”分數時,可以貼出“學霸”“學酥”或“學渣”的標簽。這款體驗式的H5產品,在強調趣味性的同時,也在努力營造和強調一種真實感。在追憶當年歲月的過程中,調動了人們最初的執念與回味。

H5產品是大數據分析背景下一種非常重要的報道形式。由於大數據技術的成熟,通過用戶的參與和互動,媒體對用戶的行為追蹤成為可能,可以掌握用戶的已授權個人信息、喜好、表達行為等。H5作品既可是一種有影響的新媒報道形式,又可是一扇了解和分析用戶的窗口。通過對其中互動數據的分析,可以了解用戶使用媒介的習慣,把握用戶的思考方式和行為邏輯。

長圖——注重呈現信息的直觀性

長圖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報道形式,既適用於電腦PC端,又可以在手機等移動端呈現。其表現優勢在於對挖掘新聞的呈現,因此具有時間線索、數據規律的新聞報道適合制作長圖。同時,長圖非常注重形式上的表現感,是一種直觀的呈現方式,對創意總監和設計師有很高要求。

這次中央廚房推出的長圖《高考40年》,就充分利用了長圖的報道優勢,非常有創意。整個長圖由高考答題卡的密封線為指引,帶著人們從1977年一直“走”到今天,看盡高考這40年的變化。長圖的設計直觀清晰,表達內容准確,手繪的畫面更有藝術美感。

從2017年初至今,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運行以來,融媒體工作室推出了很多叫得響、傳得開的現象級產品。每一個產品的背后都傾注了主創人員的心血。分析這些作品的規律,我們不難發現,文字報道已經成為融媒體發展過程中的基礎,而視頻、H5、動畫等多手段的報道形式逐漸成為工作室產品的主打招牌。

可以說,情感共鳴的故事性,參與互動的趣味性以及呈現信息的直觀性,這“三性”也建構了融合背景下傳播話語表達的新追求。

當然,一個新聞報道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表達,最終需要由其內容和想達到的效果來決定。形式,只是為了內容的更好表達。

撰稿:張天培 編輯:耿磊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