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數字出版人才培養必須大有作為 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孫海悅
2017年07月17日10:58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人才培養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對高等院校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同時也創造了極大的發展空間。數字出版人才培養可以大有作為,而且必須大有作為!”在第七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期間舉辦的高校數字出版人才培養論壇上,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發出了這樣的呼聲。

在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數字出版人才的培養,成為整個新聞出版業轉型發展的關鍵因素。圍繞數字出版人才培養話題,業界人士展開討論。

順應融趨勢

培養應用型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出版與互聯網正在由相加走向相融。作為新聞出版行業高校,北京印刷學院的人才培養定位也正在由服務傳統出版業向服務現代出版傳媒業轉變。

北京印刷學院黨委書記劉超美介紹說,該校把培養數字出版應用人才作為學科“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重中之重。該校“四個融合”的做法,帶給業界不少啟發。

在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融合方面,北京印刷學院敏銳地捕捉到業界需求,於2008年在全國率先開辦數字出版專業,2010年開始培養數字出版方向研究生。在內容、技術與藝術融合方面,該校形成了數字化人才全方位立體化的培養格局。2016年,該校成立新媒體學院,旨在打通專業設置壁壘,探索復合型數字出版人才的新路徑。在理論與實踐融合方面,該校形成本科生“3+1”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前3年在校學習理論基礎課程,最后一年進入出版單位實習實踐﹔“雙証制”培養模式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參加諸如編輯資格考試、數字編輯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等培訓及考試鑒定,實現了人才培養與社會職業崗位的無縫接軌。在學校與企業融合方面,該校推行本科層面和碩士層面的“雙導師制”培養模式,聘任高水平專家與該校專業教師共同組成導師團隊,引導學生參與雙創項目與實培項目。

出版業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數字出版人才應該具備哪些基本能力?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理事長、台灣電子書協會理事長賴洋助將其總結為6點:數字應用能力,鑒賞文、圖、影、音能力,邏輯組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學能力,溝通能力。

賴洋助還介紹了台灣師范大學的做法:降低專業必選修學分,創造跨域學習環境﹔厚實基礎能力,培養運算思維與程式能力﹔通過團隊合作、動手做,整合所學知識。

聯結產學研

孕育復合型人才

“在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傳統編輯出版隊伍基本上還沒有完成數字化轉型,技術素養的嚴重缺失將成為融合發展的瓶頸。”郝振省表示,出版單位要盡快用數字出版技術把自己武裝起來,“早武裝早受益,晚武裝就被動。”在他看來,就出版單位轉型升級來說,編輯這一核心生產力的轉型是最根本的轉型。

面對出版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產品形態、產業模式不斷改變。數字出版人才的培養過程,也是很多高校逐步摸索的過程。

談及今后數字出版人才培養的構想,劉超美表示,首先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內容創意能力。為此,該校將成立人文素質教育中心,構建大出版、大文化、大編輯學科背景下的數字出版人才培養體系﹔其次是不斷提高學生的國際化視野與能力,下一步該校將加大與國際知名大學聯合培養力度,如設立國際出版專業方向,加強國際版權經理人的培養以及開展國際課程認証,通過柔性引進、項目合作以及在國外建立出版教育研究機構等方式,加大與國外數字出版界的交流與合作﹔最后是著力打造融媒型數字出版應用人才,該校將與鄭州報業集團合作,打造第一個高校“中央廚房”教學實踐系統,構建媒體融合的業務、技術、空間平台,探索策劃、採訪、編輯分發的仿真環境。

據英國英捷特集團中國區總裁孫赫男觀察,數字出版人才的行業需求已經從原生態數字出版人才轉向全面融合型人才。融合型人才即具有技術理解力和技術自信心,具有行業專長,能夠面向行業和社會服務,能進行內容策劃,是擅長內容運營的人才。她也由此提出數字出版人才的“3C”培養模式,即校園(Campus),訓練與出版技術相關的主要實踐性技能﹔課程(Course),按照不同的集中主題,訓練問題解決能力﹔俱樂部(Club),高級管理層知識分享和成員溝通渠道。

數字出版人才培養需要產學研各方參與。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張立表示,除了課堂教學,人才培養與企業、研究機構等實訓基地相結合也很重要。他說,在融合發展時代,復合型人才與專業型人才需要兼顧,兩者都需要加強學風建設,保持嚴謹、務實的學風是各類人才成長的基礎,尤其是工匠精神不可或缺。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