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小冰"看圖寫詩有風月無故事 AI或沖擊二三流詩人

2017年07月18日06:44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解碼”AI看圖寫詩:有風月無故事

  記者以不同茶杯、不同性質的水以及不同桌布互相組合,拍攝了四張照片,每張照片讓“小冰”來做兩首詩,並對這8首詩進行對比分析。這是其中三張照片。

  本報7月7日的報道

  7月5日下午,微軟工程院發出公開信,宣布小冰看圖創作現代詩的新技能正式面向公眾開放。那麼小冰的詩歌創作能力究竟如何呢?北青報記者選取了四組共八張圖片進行了用戶體驗,同時也就其詩歌水平和可能產生的影響採訪了相關專家。

  “從本質上說,小冰的創作是一種詩歌寫作上娛樂主義與技術主義相結合的一次展示,作為一種語言的游戲增加了詩歌界的輿論話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譚五昌這樣認為。

  但是,南京大學趙憲章教授對這種能夠看圖寫詩的人工智能軟件卻有著另外一種看法:“一旦它的作詩水平提升了,可能會對當代詩壇的二三流詩人造成沖擊。”

  體驗一

  八首詩 “太陽”和“夢”分別出現了7次

  記者通過變換白色馬克杯或深色紫砂杯、清水或茶水、波紋桌面和米色桌面三組圖像變量得到了八首詩歌。其中有些詩句如“晨風吻著夢裡有夢的人”,“少年對著新生的太陽與天/背誦著他的生命的課本”,“將眼睛望著城市與鄉村的尸骸”讀起來確實和一些現當代詩歌中的詩句別無二致。甚至有的還運用聯覺(即一種感官感知到另一感官所能獲得的感受)的修辭手法,如“放開眼睛看一切生命的聲響”這一句,更是讓人頗感意外。當然小冰創作的詩歌缺點和不足也是很明顯的,例如有些詩句明顯存在語句不通的情況。第一首詩的“我們的生命是一個大”這一句,就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小冰的設計者李笛之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這項人工智能技術不是簡單的詩歌生成器,而是通過深度學習形成自己創作風格的新技術。那麼所謂的獨特風格又是什麼呢?通過這8首詩,記者發現小冰創作的一大特點是典型意象的反復出現。在字數不多的幾首詩當中,“太陽”、“夢”、“世界”、“生命”、“天空”、“眼睛”、“雲”、“水”等詞反復出現,其中“太陽”和“夢”分別出現了7次,“世界”出現了4次,“生命”出現了3次。

  由於小冰詩歌創作的能力是通過輸入中國現當代詩歌作品習得的,因此現當代詩歌中經常出現的意象在它的作品中也反復出現。眾所周知,1917年“文學革命”以來,中國詩壇經歷了跨時代的劇變,古典詩歌常用的一些意象被拋棄。胡適當時提出“務去濫調套語”、“不避俗字俗語”等主張,在理論倡導下,白話新詩的寫作多用口語詞匯。小冰作為一種人工智能程序通過文本學習詩歌寫作,因此現當代詩歌的創作特點也決定了人工智能的創作特點。

  體驗二

  看了八張圖隻看“大概其”

  記者通過實驗發現,有些詩的內容與圖片相關性比較大,有些則好像是小冰在自說自話。杯中有水的有6張圖,小冰在其中5首詩中分別提到了“茶水”,“船”、“雪水”,“海水”、“小船”,“水連天”,“萍水相逢”等內容,其中一首詩內容與圖片無關,沒有提到關於“水”的內容。沒有出現水的圖片有2幅,創作出的詩一首提到了“江水”,另一首沒有提到,內容與圖片無關。在這8張圖中,除了能看到水的圖片外,有4幅圖出現了桌面鋪著海浪圖形的桌布,這4幅圖都出現了與“水”相關的詞語。

  小冰對杯子的變換並不敏感,對茶水和清水似乎也不感興趣。幾首詩始終沒有出現與杯子有關的詞,也隻有一首詩提到了“茶水”,不過與圖片不符合。因此看來它對圖片元素的提取是有取有舍的,對主要元素“水”比較敏感,而對其他元素則忽略不計。整體詩風並不是寫實派,圖片與詩歌並非一一對應,而更接近於“意象派”詩歌(即以鮮明、准確、含蓄和高度凝煉的意象生動及形象地展現事物,並將詩人瞬息間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詩行中。代表人物是埃茲拉·龐德),而不是敘事詩或抒情詩,詩中很難看到故事性,同時也沒有強烈的情感流露。因此有人評論說小冰的詩歌更加接近於上世紀80年代以舒婷和北島為代表的“朦朧詩”。那麼作為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創作能否與人類的詩歌創作相媲美呢?

  預測

  “可能會對當代詩壇的二三流詩人造成沖擊”

  針對這種圖文結合的文學形式,趙老師認為,“圖像與文字的關聯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意境、意象上的關聯,也就是說畫境和詩境要有關聯,意象上也可能是相同的。另一方面是圖像和語象上的關聯,具體的圖像的內容和具體的詩歌語言指稱具有關聯性。不存在圖文完全沒有關系的情況”。針對小冰在創作當中出現的圖文無關、相同意象反復出現、語句不通等問題,趙老師認為:“小冰作詩的質量取決於兩個因素,首先是上傳的照片是不是有意義,值得寫詩。古代的題畫詩所題的畫絕不是平庸之作,隻有那些有豐富意義,藝術成就比較高的作品才會有人題詩。因此用戶上傳的照片質量影響了小冰的創作。另一個因素是技術方面的,光把現當代詩歌輸入進去讓人工智能學習是不夠的,還應該讓它學習優秀的古代詩歌,從古詩的寶庫中汲取營養。同時也應該學習外國的優秀詩歌。”

  針對人工智能作詩會不會對當代文壇造成沖擊的問題,趙老師認為:“人工智能肯定寫不出人類詩歌史上最一流的詩歌,偉大的詩隻能是活生生的人用自己的靈感、感情等等創造出來的。但是現在這個程序剛剛開發出來不久,剛一面世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缺陷,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我們不能一上來就給它提很高的要求。如果微軟想把它繼續做下去,一旦它的作詩水平提升了,可能會對當代詩壇的二三流詩人造成沖擊。”

  針對眾多詩人和評論家對小冰的批評,趙教授認為:“人工智能雖然不能創作出頂尖的作品,但是滿足一般大眾的閱讀和審美需求我認為可能很有市場。當代詩人或者評論家對它的批評很難避免從個人角度出發,他們的反對是情理之中的,因為小冰的程序完善以后很可能對當代詩壇造成沖擊”。

  名詞解釋

  意象:用於指代一首詩歌或其他文學作品裡通過直敘、暗示,或者明喻及隱喻的喻矢(間接指稱),使讀者感受到的物體或特性。

  意象派詩歌:即以鮮明、准確、含蓄和高度凝煉的意象生動及形象地展現事物,並將詩人瞬息間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詩行中,代表人物是埃茲拉·龐德。

  解讀

  “小冰”為何隻寫意象詩?

  被稱為“小冰之父”的微軟工程院副院長李笛之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詩人的創作一般都是以創作者‘我’的角度出發的,但是如果把AI作詩看做內容產業的一個部分,那麼我們應該堅持讀者的標准。小冰的創作就是從讀者的角度出發的。由小冰創作詩歌,然后大眾可以根據這種創作,在此基礎上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在他看來小冰的意義更多的是激發詩歌創作者的靈感,配合人類進行創作,而不是去代替人類。“我們沒有打算讓她的才華去和這個領域的佼佼者比拼,我更看重的是,她的創作能不能激發到更多人。”

  盡管如此,對於小冰的創作到底算不算詩的爭論還是引起了軒然大波,記者對此採訪了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譚五昌主任。譚五昌認為:“小冰模仿人類作詩,通過語言上的組合排列可能也會誕生具有一定詩意的作品,但它無法取代詩人本身。小冰的詩歌更多是一種修辭層面的東西。而實際上詩歌除了是語言的藝術之外,還是人的精神、思想、情感、心靈的藝術,它的背后有人的生命感受和體溫。小冰的詩歌是冷冰冰的語言組合”。

  針對小冰是各種存在大量意象重復,甚至一首詩中反復出現一個意象的情況,譚五昌認為:“這正說明了人工智能不如人類的地方。小冰的創作是對人類寫詩機械地模仿,不符合詩歌創作的規律”。

  對於小冰的創作風格,譚五昌認為:“它的創作風格之所以選擇意象詩也是因為這類詩歌最容易模仿。例如敘事詩就很難模仿,人類最擅長的是講故事,這需要高度的創造性,人工智能很難做到。”

  對於人工智能寫詩會不會對當下詩歌創作產生影響,譚五昌認為是微不足道的,“人工智能寫詩並不會推動當代詩歌的發展。它的出現,詩人不需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感。但是小冰的創作也從反面提醒詩人對詩歌創作進行反思,不能僅僅滿足在修辭和語言層面下工夫”。針對這一問題,譚五昌總結道:“從本質上說,小冰的創作是一種詩歌寫作上娛樂主義與技術主義相結合的一次展示,作為一種語言的游戲增加了詩歌界的輿論話題。”本版文/實習記者 張鵬禹

  小知識

  看圖寫詩的歷史

  小冰看圖寫詩的文學形式並非今天的發明,而是古已有之。

  據南京大學趙憲章教授介紹:“小冰看圖寫詩的形式不是沒有根據的,從學理上來說是有歷史延續性的。大概在六朝時期已經出現的‘題畫詩’,准確地說應該叫‘畫贊’或者‘詠畫詩’。到唐代這種文學形式已經比較繁榮了,但是我們還沒有看到詩和畫同時出現的情況,唐代很多題畫詩隻有詩歌但是看不到畫了。宋代以后出現了嚴格意義上的‘題畫詩’,詩歌和繪畫在一起出現,這一時期的詩和畫有較緊密的對應關系。元代以后,隨著文人畫的發展,詩人更多地將畫的意境引申開來,出現了很多‘比德’的題畫詩。明清時期延續了這一傳統,但是到民國以后,題畫詩就逐漸衰落了,今天更是很少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