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蜻蜓FM副總裁:中國共享"好聲音"擴展場景引領世界

2017年07月18日07:04 |
小字號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鄧家鈺)中國共享經濟方興未艾,一些模式甚至引領世界。以蜻蜓FM、喜馬拉雅FM、荔枝FM等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好聲音”就是其中一股重要力量。近日,蜻蜓FM副總裁郭嘉在接受書面專訪時,介紹了中國互聯網音頻經濟在全球的領先地位,解釋了其給用戶帶來的新體驗和新價值,展望了該行業的發展方向和前景。

“移動音頻行業國內真的非常前沿,”郭嘉說,“比如‘知識付費’方式在其他國家沒有成規模地出現。中國則因為互聯網紅利,很多新應用、新產品都走在了全球的最前沿。”

根據權威行業調查機構對在線音頻類應用的監測,2016年10月中國移動音頻APP的活躍設備數超過了1億台。

郭嘉將中美進行了比較,認為音頻行業在中國發展形態更高級。他解釋說,美國人擁有的汽車多,每天花在車裡的時間長,由於行為習慣等各方面因素,美國的傳統廣播業更強大。相較之下,中國老百姓更依賴互聯網,智能手機普及率很高,傳統行業更深更快地受到互聯網的挑戰和推動,轉型和整合速度很快。

郭嘉還談到,中國人社交偏少,願意花更多時間通過移動互聯網獲取視頻、音頻、文字等信息。在中國,音頻不僅可以讓人“一心二用”,而且已經成為“陪伴式”介質,因而商業形態發展迅速。

回顧行業歷史,郭嘉提到,“最早聽廣播的人記得的是收音機,十幾年前的媒體渠道,現在幾乎被遺忘了。隨后一二線城市的汽車潮讓廣播重新回到人們生活中,但聽傳統電台當時局限在汽車裡。智能手機、互聯網移動電台的出現使得‘聽’的場景擴展到生活的各個時段和環境中,‘陪伴性’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效果進一步增強。”

郭嘉介紹說,在蜻蜓FM上,人們早晨聽新聞資訊,上下班路上聽付費課程節目,中午午休時聽小說、相聲,睡覺前聽音頻直播類、情感類節目。人們甚至在運動時,洗澡時都在“聽”。“更方便的終端,把音頻這種友好的信息形態帶回人們的生活。”

談及互聯網音頻平台帶來的新體驗和新價值,郭嘉認為有三大主要變化。首先就是可以“聽”的時間和場景擴展了。其次是內容在變化。過去更多是聽電台主持人聊天說事。而現在在手機端,人們更喜歡完整的、有營養的內容,比如長段落的小說、相聲、評書等。最后,人們逐漸開始借助音頻進行更多學習,利用碎片化時間獲取泛知識內容等。

郭嘉認為,未來這一行業會繼續成長,用戶“聽”的時間會更多,盈利模式也會朝付費方向發展。他介紹說,蜻蜓FM正嘗試不斷開拓包括車載硬件、智能家居和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細分市場,比如與福特、沃爾沃、寶馬、奧迪等多家車廠和相關代理商合作,提供與車相關的更多聲音內容﹔比如和海爾、美的、飛利浦等品牌的智能家居合作,增加用戶在廚房中對‘聽’的依賴度。

關於“付費模式”,郭嘉進一步解釋說,即便在中國,付費內容市場也才起步,潛力很大。這些變化會補充甚至顛覆傳統出版教育等行業。現在越來越多人接受付費收聽音頻課程。“知識付費”使得“頭部內容”的提供者具有更多動力。這種模式形成對生產者的直接回報,比廣告模式效率更高。他透露,蜻蜓FM進行了多種嘗試,包括分級付費方式﹔收費但低於線下圖書或培訓的有聲音頻課程﹔文娛類明星的“脫口秀”類節目付費等。

最后,對於中國市場上常見的一個主播在多個平台發布內容的現象,郭嘉認為平台與主播之間各有利益訴求,形成總體健康、動態的共生平衡。長期看,各方需要挖掘共同利益,創新模式,比如通過資本紅利共享等方式形成更深的綁定合作等。同時,生態中的各個參與方也要有趨同的價值觀和互相包容度。

資料顯示,蜻蜓FM作為中國最主要的互聯網音頻平台之一,市場估值達到30億人民幣,已經擁有2億多用戶,收錄全國3000多家電台廣播,1000家高校電台資源,簽約專業主播超1.5萬名,聚合超過900萬小時的各類有聲節目。目前該平台日活躍用戶量上千萬人,每天累計收聽時長超過2167萬小時。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